APP下载

叙事班会的理解与设计

2017-03-03王维审

中小学德育 2016年10期

王维审

摘要:当前班会课存在着诸多弊端。进行叙事化改革,整体规划叙事班会,科学理解并设计叙事班会,能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使强迫式德育转变为学生对道德的自我内心修复与价值强化过程。

关键词:叙事班会;班会体系;班会主题;班会设计

在多年对叙事教育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故事是最容易走进学生内心的元素,而德育叙事更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对象的最佳接火点。因此,我们展开了用故事改造班会的教育实践,逐渐形成了叙事班会的理论和设计策略,让班会课变得更为有血、有肉、有情并具有意义。

一.叙事班会的概念及理解

叙事班会是围绕一个教育主题,有目的、有组织、有策略地呈现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或生活事件,调动学生对故事(事件)的积极体验、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影响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一种班会形式。其涵义有三:

1.主张:讲故事永远要比讲道理打动人。叙事班会与常规班会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德育实施手段的不同,常规班会往往以讲道理为主,把空洞乏味的人生道理强硬灌输给受教育者;敘事班会则是通过鲜活生动的故事把人生哲理、生活道德传递给学生,通过故事的浸润实现“大教无痕”的境界。实践证明,故事能够让思想教育变得温润、细腻、生动活泼,也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诗意盎然。

2.基调:故事是叙事班会的根基而不是点缀。很多人在设计班会课时也会用到故事,比如在班会课开始前利用一个故事导入,在课堂中间利用一个故事来增加情趣,在班会课结束时利用一个故事来点睛提升,等等,这种把故事作为课堂设计调味品的班会课不是我们所讲的叙事班会。真正的叙事班会,故事是课堂设计的主素材、主背景、主基调,自始至终主导教育实施的全过程,决定对学生道德影响的主方向。

3.呈现:故事(事件)的呈现不限于讲述。从文本上看,叙事就是讲故事,但这里的“讲”并不局限于讲述,更不是单纯的口头说道。确切地说,叙事就是采用合适的方式来呈现故事。故事的呈现方式有很多种形式,除了直接使用文字或语言讲述以外,情景剧表演、微电影、绘本、话剧、戏曲等都可以成为故事呈现的方式和手段。无论使用何种手段,都应是以帮助学生内化故事为主要目标,而非单纯追求形式的新颖或独特。

二.叙事班会的设计类型与方法

一节叙事班会课的成功与否,在于选取恰当的故事,进行恰当的加工,指向恰当的教育主题。选用什么样的故事,进行怎样的设计,是一项值得每一位班主任潜心研究的事情。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重点研究开发了两大类型的叙事班会,并在每一类型内摸索出了不同的设计方法方式。

(一)单一故事型。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节叙事班会只需要一个故事就可以满足设计需求。根据故事的不同,对故事的挖掘与开发也就不同,下面介绍三种常用的单一故事开发方法。

1.勾连生活实际。有些故事本身就具有明确的价值判断或者意志导向,其情节的逐层发展又符合学生的认知递进梯度,这样的故事就可以直接拿来作为整节班会的素材主线,围绕故事展开道德教育。只不过,叙事班会的目的并不是围绕故事本身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述,而是要将故事的德育内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恰当的联系,让学生在与他人经验的比较中修正自己错误的价值取向,强化自我正确的道德行为。简单地说,就是要让故事不断与生活实际相勾连,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重构。比如,《两只蛋的爱情》这个绘本故事,讲述了两只蛋从懵懂相爱到最后理性分手的整个过程,并提出了“你看,感情破裂不一定非有什么理由,可能只是因为一一岁月在变迁,彼此在成长……”的观点,无疑是早恋主题班会课的一个绝好故事素材。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把故事分成三部分进行讲述,并在每一部分设计了勾连生活实际的问题,开发了叙事班会《故事告诉你,爱情是什么》,让学生在与故事的共鸣、共情中明白了爱情的真谛,懂得了爱情之花在合适的时间绽放才能美好而芬芳的道理。

2.道德两难讨论。有些故事或事件本身无法进行价值判断,揭示的问题具有“两难”性,容易产生“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选择困境,这样的故事我们称为“道德两难故事”,它是我们开发叙事班会的重要素材之一。在实践中,我们以道德两难故事为基本材料,让学生对故事(事件)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围绕该故事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此来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经典的“两难故事”有很多,比如科尔伯格设计的系列两难故事,我们就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但是,班主任更应该学会在班级生活中发现“两难事件”,然后以故事的形式设计到班会中。十多年前,班里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一个同学丢失了一支比较名贵的钢笔,那是他叔叔送的生日礼物,价值百元以上。很久以后,班长在自己好朋友的家中无意发现了那支钢笔。追问之下,好朋友承认是自己偷了钢笔,但因为自己特别喜欢,不想还给那个同学,并恳求班长替自己保守秘密。朋友情谊、班长职责和检举偷盗者的责任,三者之间纠缠不清,让班长很是纠结,便匿去朋友名字讲了自己的苦恼,问我他该怎么办?我把这个事件演绎成一个童话故事,并据此设计了一节班会,成功消除了班长的困惑,还顺利解决了班级盗窃事件。

3.多维故事续说。有些故事的结局具有开放性,或者是一些经典故事的结尾具有时代的可变性,这样的故事可以通过“多维度续说”的方式拓展、拓宽故事的德育价值。如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我们曾经设计过《遇到坏人,如何保护自己?》的班会课。在这节课中,我们借用了《狼和小羊》的故事,让学生在“说着,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之后进行故事叙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纷纷讲述了自己理解中的故事结局。由此,他们一起归纳出了诸如“想办法转移坏人注意力”“适当示弱博得信任”等十几种逃避伤害的办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投入度十分高涨。

(二)多重故事型。有的教育主题很难通过一个故事完成设计,需要多个故事进行不同的系统关联才可以实现教育价值的丰厚与教育意义的丰满。这种由多个故事共同参与的班会课,其设计方法与策略迥异,但也有基本的思路可循。

1.递进式关联。在设计叙事班会课时,我们通常会采用一个故事揭示德育主题、一个故事解读德育主题、一个故事深化德育主题等方式,用多个故事层层递进进行关联,形成一条完整的德育故事链,共同完成某项教育。甚至,在每一个教育链接点上,可以同时包含多个小故事,以共同阐释必要的教育内容。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时,曾经设计过一节叙事班会课《昨天、今天、明天》。整节课以四个情景剧,叙述了A、B、C三个同学在四个不同场景中的生活状态,实际上呈现了12个小的故事情节。通过对这12个小故事的配对组合,用叙事的方式展现出人生的多种可能性,继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人生?继而开始规划如何实现那个未来的、理想的自己。这样的组合叙事,以关联递进的方式展示了多种人生的可能性,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学生的心灵触动极大,产生了极强的教育效果和效益。

2.平行式聚焦。有的教育主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诠释或从多个维度进行推证,对于此类主题,就可以采用多个故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向进行聚焦式解读。这种设计方式与“递进式关联”不同的是,课堂中使用的故事彼此之间不具有递进关系,而是平行并列朝向一个共同的问题点,联合说明一个教育主旨或德育问题。比如,母爱本是一个无法丈量、无法定义的概念,想说明母爱的课堂往往容易流于空泛的抒情。我们在设计关于母爱的班会时,为了从不同方向展示母爱的真、善、无私与宏大,就精心挑选了《母爱的对峙》《母亲练习喝咖啡》《卑微母亲的眼泪》《不认识母亲》四篇故事,用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践至今,我在叙事班会的研究道路上已走了多年,叙事班会研究团队也已成立并展示出勃勃生机。我相信,这份源于对现有班会现状不满而来的研究激情,可以支撑叙事班会研究团队在学校班会整体规划与叙事班会个案的独特开发上,走得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