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桥梁工程中的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2017-03-03冯缤
冯 缤
(黑龙江龙捷市政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市政桥梁工程中的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冯 缤
(黑龙江龙捷市政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结合笔者多年市政施工经验,简要分析了桥梁基础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措施与同业共勉。
市政工程;桥梁;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1 桥梁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1.1 浆砌块石基础施工的主要控制点
(1)砌块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将表面的泥土,水锈清洗干净。(2)取保在无水状态下砌筑施工。(3)禁止带水作业及用混凝土将水赶出模板外的灌注方法。(4)基础边缘部分应严密隔水。水下部分圬工应将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终凝后才允许浸水。
浆砌块石基础应分层进行砌筑,砌第一层砌块时,对于基地为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首先将基地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各层应先砌筑外围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层,外围砌石与里层砌块应相互交错、连成一体。各层砌块应安放稳固,且砌块间应砂浆饱满,黏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片石砌体宜以2~3层砌块组成一工作层,每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各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应选择形状方正、尺寸较大、长短相同的片石作为外圈定位行列和转角石,且应与里层砌块咬接,砌缝宽度一般不应大于4 cm。较大的砌块应放在下层,对于石块的尖锐突出部分应敲除。竖缝较宽时,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填实。块石气体砌筑时每层石料高度应大致相同,外圈定位行列和镶面石块,应丁顺相间或二顺一丁排列,砌缝宽度不大于3 cm,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8 cm。
1.2 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控制措施
对于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当基底为非黏性土或干土时,应将其夯实、湿润;基面为岩石时,应加以润湿,铺一层厚20~30mm的水泥砂浆,然后于水泥砂浆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对于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在坐浆砌筑;对于基底为土质,可直接坐浆砌筑。
混凝土中填放片石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选用无裂纹、夹层的、高度小于15cm、具有抗冻性能的石块。(2)石块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25MPa。(3)埋放石块的数量不宜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当设计为片石混凝土砌体时,石块可增加为50%~60%。(4)石块应清洗干净,应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入一半以上;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可以不小于4~6cm,石块不得挨靠钢筋或预埋体。
1.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1)钢筋混凝土基础应在对基底及基坑验收完成后尽快进行钢筋的放置和绑扎,在底部放置混凝土垫块,保证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同时安放墩柱或台身钢筋的预埋部分,保证其定位准确;对钢筋根数、直径、间距、位置等进行验收,满足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时,即可浇筑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对于已拌制好的混凝土,运输至现场后,若高差不大,可直接倒入基坑内;若倾斜高度过大,为防止发生离析,应设置串筒或滑槽,槽内焊上减速钢梳,保证混凝土整体均匀运入基坑,用插入式振捣密实。
(2)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进行,但应连续施工,在下层混凝土开始凝结之前,应将上层混凝土灌注捣实完毕。基础浇筑完成凝结后,应覆盖草袋、麻袋、稻草或砂子,并经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一般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为7 d以上,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或掺用塑化剂的混凝土应为14 d以上。
(3)水下灌注混凝土一般在排水困难时才采用。基础圬工的水下灌注分为水下封底和水下直接灌注基础两种。前者封底后仍要排水再砌筑基础,封底只是起封闭渗水的作用,其混凝土只作为地基而不作为基础本身,适用于板桩围堰开挖的基坑。现代桥梁基础水下灌注混凝土广泛采用垂直移动导管法。值得注意的是:当封底面积较大时,宜按先低处后高处、先周围后中部的次序用多根导管同时或逐根灌注,并保持大致相同的标高进行,以保证混凝土充满基底全部范围。同时,根据封底面积、障碍物情况、导管作用半径等因素确定导管的根数及在平面上的布置。导管的有效作用半径则因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小和导管下口超压力大小而异。水下混凝土的流动半径要综合考虑到对混凝土质量的要求,水头的大小、浇筑面积的大小、基底有无障碍物以及混凝土拌机合机的生产能力等因素来决定。通常,流动半径在3~4 m范围内是能够保证封底混凝土的表面不会有较大的高差,并具有可靠防水性的。对于大体积的封底混凝土,可分层分段逐次灌注。对于强度要求不高的围堰封底水下混凝土,也可以一次由一端逐渐灌注到另一端。在正常情况下,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仅其表面与水接触,其他部分的灌注状态与空气中灌注无异,从而保证了水下混凝土的质量。至于与水接触的表层混凝土,可在排干水而外露时予以凿除。
2 施工质量检验
2.1 地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坑内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开挖完成后,应会同设计、勘探单位实地验槽,确认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应符合专项处理方案要求,处理后的地基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回填时,对于当年筑路和管线上填方的压实度标准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在正常情况下,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仅其表面与水接触,其他部分的灌注状态与空气中灌注无异,从而保证了水下混凝土的质量。至于与水接触的表层混凝土,可在排干水而外露时予以凿除。
2.2 基坑回填应符合下列要求
除筑路和管线上回填土方以外,填方轻型击实压实度不应小于85%。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含有影响填筑质量的杂物。基坑填筑应分层回填、分层夯实。现浇混凝土基础质量检验应符合规范要求。
3 结束语
为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加强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管理,必须加强基础工作、加强质量控制、严把质量关,多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已经成型的施工经验,定会使我国的桥梁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分取得巨大的进步。
TU357
C
1008-3383(2017)08-0141-01
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