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控制
2017-03-03贺咏楠
贺咏楠
(哈尔滨华龙公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 哈尔滨 150080)
路桥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控制
贺咏楠
(哈尔滨华龙公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 哈尔滨 150080)
研究以路桥施工的技术应用和技术控制作为出发点,重点研讨了混凝土原材料技术管控的关键,提供了技术控制水泥、化学外加剂、集料和水等混凝土重要原材料的措施与要点,希望为提升混凝土项目的技术含量与质量品质,提高路桥施工效率,控制路桥施工质量有所启发和帮助。
路桥施工;水泥;化学外加剂;集料;水
1 路桥施工水泥的技术控制
水泥是混凝土中胶结功能材料,越是大型路桥施工对水泥的技术要求就越高,当前的路桥工程使用量已经成为天文数字,技术控制路桥施工水泥的材质与技术参数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路桥建设过程中要以技术作为“武器”,一切以科学的检测和严格的控制作为出发点,进而实现对路桥施工水泥的质量和技术控制,成为新时期路桥施工技术管理、控制和应用的核心。首先,要选择优质信誉、产量充足、技术基础强的厂商作为水泥提供商,尤其要控制水泥的品种、级别和包装,要严格而全面地检验水泥标号、出厂日期、技术证书,避免不合格水泥或技术不达标水泥进入路桥施工环节。要在路桥施工中做好水泥的技术检验,对存在受潮、板结、成块的水泥应坚决排除路桥施工之外。在水泥储藏环节,要做好水泥的防潮处理,同时制定水泥使用的技术规则,做到先到先用,以防止长期储藏造成的水泥变性。在堆放水泥过程中要控制袋装水泥的堆放高度,避免过重和过高造成下部水泥返潮或出现受压结块。在路桥施工前应该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水泥的技术和质量检查,认真核查水泥生产合格证、进出场地复检书,以便更好地控制水泥的质量。要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混凝土试制,使用水泥过程中要做好,要认真核定水泥的技术合格证、标号、出厂检验、出库证明等文件,做到准确使用,已进行更好地技术控制和质量管理。
2 路桥施工水的技术控制
混凝土拌合、混凝土养护等重要环节离不开水,水不但影响着其他材料理化性能的发挥,更对混凝土整体的结构与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无论工确保路桥施工过程还是从提升路桥施工至的角度上看,都应该从技术环节上强化对水的控制。要规范而全面地对施工用水进行酸碱性、有机物、离子浓度的检测,使清洗、拌合、养生环节的用水符合GJ63的技术要求,不能使用有机物、酸碱超标的水,确保路桥施工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可以在用水前做好水源和水质的技术检验,按照路桥施工技术要求选择好水源。同时也应该在路桥施工过程中采用规范检查和随机抽验的方式,严格控制用水的技术性能,已达到路桥施工中对水质的有效控制和保障。
3 路桥施工混凝土集料的技术控制
要延长路面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的关键是提高路面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改善路面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中集料所占的体积在75%以上,它是混凝土最主要的组成材料之一,集料不仅构成了结构体的骨架,更重要的是决定构筑物的力学性能、安全性和耐久性。集料的质量对其影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粗集料岩性、粗集料最大粒径、粗集料级配、表面形貌及粗集料中针片状含量、细集料级配及粗细程度、砂率等因素对路面混凝土都有不同的影响。对集料的选择更要视情况而定,综合多种因素分析。一般认为集料的渗透性要比水泥浆体的渗透性低,而实际上某些集料的渗透系数与水泥浆体的渗透系数相差不大。当集料的孔隙率达到10%时,其渗透性比水泥浆体还要高得多,此时选用低渗透集料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说对集料的选择应严格,考虑多方面条件,使其发挥最大效能。
4 路桥施工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技术控制
化学外加剂是混凝土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对路桥施工进程、路桥混凝土结构强度、路桥施工造价等一系列重要内容和目标有着直接的联系,强化对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控制已经成为技术确保路桥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在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选购环节中要强化供应商质量、资格、技术等证明问价的审核,同时要注意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生产能力和供应水平,以此来控制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技术水平。在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应用之前,应该做好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试验工作,确定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使用量、次数、时间节点等关键技术参数,为混凝土化学外加剂规范使用提供基础性技术数据。在混凝土化学外加剂应用过程中要做好适应性控制,通过对含水量、减水率、坍落度、温度、强度等关键参数的控制,有效发挥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理化性质,做到对路桥工程混凝土项目质量的保障。
[1] 陈建奎,王栋民.高性能混凝土(HPC)配合比设计新法——全计算法[J].硅酸盐学报,2000,(2).
[2] 包向春,张瑞芳,陈丽.浅议路桥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J].中国外资,2011,(10).
[3] 任家霞.路桥工程施工中对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9).
U416
C
1008-3383(2017)08-0101-01
2016-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