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民族地区生态管理问题探讨

2017-03-03肖国学郭治友韦启浪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年5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民族政府

肖国学 郭治友 韦启浪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关于民族地区生态管理问题探讨

肖国学 郭治友 韦启浪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既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影响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在探讨加强民族地区生态管理必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提高民族地区生态管理有效性,以实现民族地区的永续发展:①健全民族地区生态立法体系,构建良好的生态管理法制环境;②切实增强民族地区全社会的生态责任意识;③建设大数据平台,创新民族地区生态管理模式等。

民族地区;生态管理问题;必要性;意义;路径

生态管理就是以寻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每时每刻杜绝人们的行为对生态环境保护可能造成损害的和谐管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对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1]。民族地区具有由多种民族聚集而居、多数是欠发达地区、多数地处边疆的特点。民族地区的巩固稳定,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和中国梦的实现[2]。所以,加强民族地区生态管理非常重要。

1 加强民族地区生态管理的必要性

现阶段之所以要加强民族地区生态管理,主要是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和生态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民族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随着城市化发展,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表现主要是:首先,部分民族地区森林减少和毁损均较为严重;其次,部分民族地区草场退化比较严重,沙化面积有逐渐扩大的趋势;第三,水资源在民族地区紧缺,而且部分民族地区的水资源已遭受一定污染;第四,部分民族地区水土流失趋势加剧,农业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第五,民族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日益减少,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较为单一[3];第六,部分民族地区的泥石流和地震等生态环境突发事件频发。因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一方面表现为多样的特点;另一方面具有复杂交叉和长期等特征[4]。

1.2 民族地区政府生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实地访谈表明,由于关于涉及生态管理的诸多法律法规体系,目前在民族地区尚不健全、配套和完善,因此民族地区政府生态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意识淡薄、机构建设不完善、对应急资源优化组合的能力不足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等。

1.2.1 民族地区政府的生态危机管理意识不强

对于加强生态危机管理的必要性,民族地区政府尚存模糊意识。突出表现在:一方面,民族地区政府官员对政策的把握不够,既缺乏社会转型期的新要求、挑战和生态环境风险意识,也缺少预防生态危机的观念;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政府官员长期以来形成的,依靠中央财政支持和本地自然资源发展的路径依赖思维模式,促使他们对生态危机开展有效管理的自觉性不高。

1.2.2 民族地区政府的生态危机管理机构建设不完善

调查表明,民族地区政府的生态危机管理机构建设很不完善。以应对地震、泥石流等为例,首先在民族地区目前尚缺乏专业的监控机构;其次,在民族地区监控生态环境突发事件的工作人员在政府机构中是分散的,而非集中于政府某一部门,一旦遭遇要求共同处置的生态环境突发事件时,常常因职责交叉错位,使彼此间配合不到位而误事。

1.2.3民族地区政府对生态危机管理应急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的能力不足

生态危机问题的有效解决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赖于很多跨学科原理的综合分析做支撑,更需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所以,有效实施生态危机管理,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时,需要将相关的应急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但是,在民族地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宗教文化、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缺乏,加之政府(多数民族地区政府具有自制性质)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很少等,导致生态危机突发时,无法汇聚各方资源,甚至无法调动社会各界的参与。

1.2.4民族地区政府的生态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在国家、部门、地方和众多事业单位的探索下,我国生态危机管理在内的各种危机管理应急信息平台已经积累了比较成功的经验[5]。但在民族地区,应对生态环境突发事件的信息系统平台建设较为滞后,甚至有的地方至今还完全没有建立起生态危机处理信息平台,尤其是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平台、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机制。在对生态危机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上,出现了人为因素导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如瞒报、谎报和漏报等,导致在面对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征兆时,因反应迟缓而错过很多预警和防范的最佳时机。

1.3 民族地区企业生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生态管理是一种比较注重从整体、动态和本质上,系统地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其行为的逻辑起点是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强调一切行动必须既能满足人类生活,也能保证自然有序地运行,进而将生态意识落实到企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始终,遵循生态规律本身对企业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目的是促进人、自然界与企业的共同进步,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6]。它是一种全新的、富于创造性的管理理念。可以预料,企业生态管理模式在各级各类企业的全面推广实施,将能极大地推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日益走向繁荣发展。但是在民族地区,由于多种原因,自觉实施生态管理的企业不多。

1.3.1民族地区企业实施生态管理模式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全国各地民族地区企业对于实施生态管理模式的积极性均普遍不高,其原因有二:首先,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民族地区的原材料较为丰富,直接将其作为初级产品的成本较低,所以长期以来,民族地区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一直缺乏资源稀缺性的意识,所以企业出于提升竞争力和取得利润最大化的需要,若不考虑生态责任和政府政策及法律的限制,均把回收废弃物并加以循环利用作为下策。其次,实施生态管理模式,所需消耗成本的方面较多。如:(1)开发新技术;(2)购置新设备;(3)培训员工以提高其技术并很快适应生态管理模式;(4)营造与生态管理模式相适应的绿色企业文化等。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民族地区企业实施生态管理模式的积极性不高。

1.3.2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产权界定模糊,使企业缺乏实施生态管理的动力

界定关于影响企业成本和收益因素的问题是经济学界长期探讨的问题。科斯指出,只要交易成本为零或忽略,就能给市场带来效率。但关键是,现实中的交易成本很难是零,这是由资源的流动性与天然性特征决定的。目前解决外部性问题的经济学手段主要有:政府以津贴与税收介入、兼并企业、清理产权。正是由于生态环境不易界定产权的属性,决定法人或自然人对其行使产权存在困难。

1.3.3民族地区政府对企业是否实施生态管理模式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民族地区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错位现象。部分地区的政府,集监督、管理和执行职能“三位一体”。易于形成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大且管理不善等问题。目前部分地区政府在资源与环境市场的管理上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在制度上均尚未建立用以引导公民节约资源的奖励、惩罚机制;其次,除了未制定规范有效的引导或激励机制外,对于绿色采购与消费的鼓励措施亦尚未着手策划。

1.4民族地区公众缺少生态环境保护常识和生态危机教育

民族地区公众的宗教信仰复杂而参差不齐。不同的宗教信仰促使民族地区公众在看待和应对生态危机时产生的态度和反应差异较大,如消极应对或概不应对。目前对大众开展有关生态危机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不足。公众一方面因缺乏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危机相关知识,进而缺乏生态责任意识,加之受生存发展或实现自身利益的驱使,不自觉地从事对生态平衡具有破坏性的经营活动不断发生;另一方面,公众不知如何预防生态危机,在遇到生态环境事件突然发生时,常因缺乏自救互救的意识、常识和技能技巧,从而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情况高频出现。

2 加强民族地区生态管理的意义

2.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民族地区持续快速发展

生态环境系统的功能是:首先,给人类提供优质的生存空间。其次,供给满足人类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再次,同化或吸纳由人类经济活动带来的废弃物,保持其自身的良性循环和维护其自我净化的功能。在目前经济新常态下,加强生态管理有利于为民族地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2.2 有利于民族地区政府有效解决生态危机问题

民族地区政府通过法律、经济和宣传教育等各种手段,有效发挥调控和引导生态管理、建设,将有效提升生态管理的制度化水平和效率。

2.3 有利于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能力

企业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可以弥补政府干预的缺陷、填充市场调节的不足[7]。从本质上讲,能有效运行生态管理模式,是企业在极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当下加强民族地区生态管理将更有利于民族地区企业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逐步提高民族地区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能力。

2.4 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建设生态文明的标准包括)实现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获得良好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8]。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管理上述生态文明本质所涵盖的三个方面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及管理生物与其共存环境之间关系的管理模式属于生态管理,其宗旨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主要由五种成分组成:政府、企业、学术机构、非政府环保组织(简称ENGOs、社会公众。其作用分别是:(1)政府制定政策和法律制度;(2)企业的作用是提升经营理念和生产方式;(3)学术机构从事科技、意识形态的创新,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4)ENGOs适时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并监督其生态行为;(5)各类公众主要任务是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上述五类主体的作用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适时加强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生态管理,将能大大加快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3 提高民族地区生态管理有效性的路径

3.1健全民族地区生态立法体系,构建良好的生态管理法制环境

加速提高民族地区生态管理的水平,就必须不断健全生态立法体系,将生态管理纳人法律法规范畴,如建立有关促进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法规等,切实保障民族地区生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在民族地区形成良好的生态管理法制环境。

3.2切实增强民族地区全社会的生态责任意识

目前民族地区在生态管理上一方面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政府、企业到公民个人的生态责任意识不强。所以,从政府、企业和公民三方面切实增强全社会的生态责任意识是提高民族地区生态管理有效性的关键路径之一。

3.2.1建立责任终身追究制,以加强民族地区政府的生态责任意识

在管理过程中,政府对于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需要从制度层面建立强制损害者必须认真履行的、有助于生态保护的职责[10],并强调在履行管理职责时,如有越权或执行不力的行为发生,则对其所造成的损害或损失,进行终身追究责任。进行实现:(1)对于由政府自己引起的生态责任,可做到追究有章可循,有据可查;(2)在规定中的“终身追究”将对政府部门及人员产生更强烈的冲击和震摄作用[10]。科学推动政府提高和加强生态责任意识。

3.2.2多渠道加强民族地区企业生态责任意识

首先,加强企业生态文化和增强企业生态责任意识。企业自觉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努力提升全员的生态责任意识,将有效推进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而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11]。

其次,通过强化对法律和社会的监督机制,适地、适时给予企业行为进行调控与约束,可促使企业在切实履行生态责任的同时,不断增强其生态责任意识[11]。当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其生态责任发生冲突时,必须借助具有强制性的法律途径和无处不在的社会监督,对企业行为及时纠偏,以迫使企业时刻保持清醒的生态责任意识。

再次,通过培育企业的自律意识逐步提升其生态责任意识。政府主导,培育企业独立自律意识、企业生态责任意识,是民族地区生态管理有效的路径之一。

3.2.3系统培育民族地区公民的生态责任意识

无论自然人还是法人,对现实或潜在问题具备初级、朦胧和碎片化的意识是产生高级、系统和责任担当意识的前提。要培育公民强烈的生态责任意识,首先必须从培育公民清醒的生态意识做起。因为公民的生态意识发展到生态责任意识,同样符合登门槛效应,所以政府、传媒和家庭三方,应遵从“生态情感→生态反思→生态思维→生态责任意识”的规律,对民族地区公民的生态责任意识进行系统培育[12]。

3.3建设大数据平台,创新民族地区生态管理模式

3.3.1通过大数据技术,加强民族地区生态信用管理

生态信用基于契约和互信,所以它具有道德和法律双重属性[13]。一个社会的生态信用管理得越好,其生态管理越有效,生态犯罪频率越低,因为通过挖掘政府、企业、非盈利组织机构、社会公民的生态信用数据,放在大数据平台中,进行关联问题的数据管理,既能适时对上述法人和自然人在开展生态信用教育的基础上,唤起上述法人和自然人的生态责任意识,也能使上述法人和自然人的生态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朝着更加精细、协同和可预见的方向发展。

建立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的强大功能,将能促使民族地区社会各主体间在生态管理上产生良好有序的拉锯效应。

3.3.2通过大数据技术,加强民族地区企业的生态质量管理

世界各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标准已由传统质量管理,经过全面质量管理上升到生态质量管理[14]。因此,民族地区可通过大数据平台,直接采用全数据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质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处理,在不损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的需要,最大限度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生态质量。

3.3.3通过大数据技术,加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通过大数据平台,可对影响生态环境变化的、分散在民族地区各管理部门的各种因子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与整合定位,以解决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信息的孤岛问题,并及时发现潜在的生态环境蝴蝶效应,从而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精度[15];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逐步完善;再一方面可通过生态环境数据的共享,为各类自然人和法人的投资或生活决策提供参考的同时提高其生态满意度。

4 结 语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既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影响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1]。在新常态下,对民族地区加强生态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迫切性。加强民族地区生态管理的意义,一是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政府有效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搭建平台;二是有利于企业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经济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步伐[16]。为此,政府首先必须健全民族地区生态立法体系,构建良好的生态管理法制环境;其次,必须切实增强民族地区全社会的生态责任意识;再次,应适时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创新民族地区生态管理模式等手段,实现民族地区的永续发展。

[1]李清源.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态势及影响分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2):61-65.

[2]谢俊春,吴春梅.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及其表现[J].理论观察,2010,(3):36-37.

[3]张晓庆,郑时,黄剑桥.我国民族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312-315.

[4]李诚.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问题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32(6):91-95.

[5]何爱芬.民族地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2):291-292.

[6]孙亚忠.企业生态管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5):93-95.

[7]金乐琴.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第三种力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121-1264.

[8]孔德议,张向前,许安心.基于生态管理理论的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146-151.

[9]田恒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关系的思考与辨析[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3,(4):59-64.

[10]曹澄青,姜木枝.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与生态型政府的建设[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7-110.

[11]王学川.论企业生态责任的现实依据和实现途径[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4):288-292.

[12]于雪丽,刘莉娜,王永明.公民生态责任意识培育的对策探析[J].黑河学刊,2014,(10):138-139.

[13]马雁.生态信用的立法基础[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4):389-393.

[14]李攀辉,韩福荣.生态质量控制、TQM和清洁生产[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27-29.

[15]马青青.民生问题与民族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J].西安会科学,2010,(4):38-41.

[16]于磊.保护和建设民族地区生态与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5):28-3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年拟重点选题

2017年本刊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为统领,重点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改善环境质量,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为议题,策划选题,以期为“十三五”绿色环保新蓝图落地实施建言献策。

2017年拟重点选题: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大气环境质量管理、机动车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与修复、环境外交、环境与健康、农村环境保护、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固体废弃物环境管理、环境产业、污染减排重点以及环境与贫困等。请各界人士能予以关注并不吝赐稿,同时欢迎相关单位及课题组协办专栏或者专刊。

DiscussiononEcologicalManagementProblemsinEthnicMinorityAreas

XIAO Guoxue GUO Zhiyou WEI Qilang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Agriculture,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Duyun Guizhou 558000,China)

Comprehensive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ve given rise to the environment to be rapidly deteriorated,so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stability of national relationship are influenced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On the basis of necessities and meanings of intensifying ecological management in race region are discussed,this paper is putting forward to improve effectiveness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the following.The first,ecological legislative system should be perfected,and good legal environment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also should be constructed in race region.The second,we should feasibly improve consciousness of societal ecological responsibility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The third,big data platform should be established,so that innovates ecological management modes in race region and so on.

race region;ecological management problems;necessities;meanings;pathway

X21

A

1673-288X(2017)05-0070-04

肖国学,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与生物化学教学;郭治友,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与植物生理生态;韦启浪,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与濒危动物繁殖

文献格式:肖国学 等.关于民族地区生态管理问题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5):70-73.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民族政府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