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及前景分析
2017-03-03刘旭张宏亮刘文彬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110000
刘旭 张宏亮 刘文彬(沈阳理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3D打印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及前景分析
刘旭 张宏亮 刘文彬(沈阳理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作为新兴技术,3D打印技术逐渐有一种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强大势头。目前,我国3D打印技术中的个别领域已经超越全球大部分国家,成为技术引领的典范。但是,在技术研发的基础上,3D打印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3D打印技术并没有普及,技术研发与应用脱节,产业化发展滞后等,这都是今后3D打印技术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3D打印技术;产业化;技术革新;前景
近年来关于3D打印技术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国知网中,以3D打印为关键词的文章总共1449篇。从2012年才出现,并且之余4篇。其中,王跃飞在《从社会计算到社会制造:一场即将来临的产业革命》[1]中,对这项技术提出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这项技术同互联网、物联网等相结合,将会触发新的产业革命。此后相关的研究逐年增长,在2016年,文章总数达到了将近650篇,这说明3D打印技术已经从一个神秘的舶来品,逐渐成为了我国技术研发的重点,3D打印技术的研发将会愈演愈烈,并且其对传统产业发展的影响力之大、3D打印产业的前景之广是显而易见的。
1 3D打印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和实际应用
3D打印技术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打印制作3D地图的构想是其最初的设想来源之一[2]。随后3D打印技术不断发展,技术由最初的美国逐渐发展到日本、英国、中国等国家,它的革命性特征在于其技术原理,即利用不同的“打印材料”,通过电脑控制,根据分层加工,将二维计算机图纸变成三维实物。
与传统打印技术相比,3D打印技术在打印原理和使用材料聊上都有很大不同。在打印原理方面,3D打印技术也是增材制造技术的一种,其原理是离散——堆积——成型,首先利用计算机将实物模型进行离散分层解析,其次通过打印机将原材料进行自下而上的堆积,最终弄形成事物的成品。在使用材料方面,3D打印技术采用的是金属、陶瓷、塑料、砂等打印成品所需要的原材料,比传统打印的材料更加多样化和具体化。
3D打印技术实现了传统工艺无法涉足的繁琐结构的制造,在技术层面解决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和生产周期的极大减缩。经多年发展,我国3D打印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部分关键技术已经走在了全球的领先地位,并实现了原材料的极大丰富、成品结构的进一步细化、成品精度的再次提升。目前,我国3D打印技术研究现状呈现出主要在高校研发较多,也有个别的单位也在进行相关的研究的良好趋势。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激光快速成型系统、激光熔融沉积技术、生物医学3D打印技术应用、电子束选区熔化技术、工艺及设备等。3D打印技术被实际应用到飞机零件制造、承力构件、生物医学模型、发动机叶片等方面,推动了海军舰艇、航天科技、医学领域、房屋建筑、汽车行业、电子行业和服装行业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应用和成果转化。
2 3D打印产业发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3D打印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3D打印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化进程,为3D打印产业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提供了现实可能性。2013年,市场规模达到17.2亿人民币,相比于2014年,市场规模约为47.4亿元,保持较高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D打印产业将是今后我国产业发展的突破点之一。
首先,3D产业未来发展应实现产业化发展。3D打印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优势十分明显。但是应正确看待3D打印产业在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地位,明确其产业功能,规避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将其与传统制造产业相结合,相互补充、协调共进,共同促进制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未来发展应加强3D打印技术的实际应用。3D打印技术应同经济市场、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协作,开展以客户需求为主的3D打印市场运营模式,建立良好的政府政策和投资通道,为3D打印技术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3D打印技术的实际应用反过来也能够加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和技术双赢的良好局面。
3 结语
综上所述,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和国际技术研究领域的尖端科技。但是在3D打印相关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国内行业专家、国际研发团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破3D打印技术的关键难题和技术发展制约壁障,进而实现我国3D打印产业高效、合理的发展,为国家3D打印技术的提高和国际技术实力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1]王跃飞.从社会计算到社会制造:一场即将来临的产业革命[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06):68-669.
[2]包国光,赵默典.3D打印技术的本质特征及产业化对策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2):111-117.
沈阳理工大学省级大创项目资助(编号: 41410013S203)
刘旭(1994-),男,籍贯:沈阳市,专业或研究方向:信息对抗技术,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张宏亮(1994-),男,籍贯:内蒙古通辽,专业或研究方向:信息对抗技术,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刘文彬(1995-),男,籍贯:营口盖州市,专业或研究方向:信息对抗技术,单位:沈阳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