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油田S1段天然气成藏规律研究

2017-03-03于经纶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茨榆坨采油厂辽宁沈阳110206

化工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断块油藏储层

于经纶(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茨榆坨采油厂,辽宁 沈阳 110206)

L油田S1段天然气成藏规律研究

于经纶(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茨榆坨采油厂,辽宁 沈阳 110206)

L油田位于辽河坳陷东部凹陷L构造,整体来说,由于该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且早期受地震资料品质的限制,前人重点工作的目的层为深层的沙三段,而浅层的沙一段未开展整体的研究工作,对该区沙一段潜力的认识十分有限。2016年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及技术的介入通过对油气藏分布规律的研究,重新落实了区块的构造,为油田老区增产稳产指明方向。

三维地震技术;岩性-构造油气藏;成藏规律

L油田构造位置属于L断陷盆地东部凹陷北部N—L断裂背斜构造带南部,前人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沙三段整体上为复杂断块构造,内部被多个东西和南北走向的小型正段层切割成多个大小不一、面积不等的多个断块,而相比之下,沙一段构造较为简单,断层数量少,本次工作的目标是沙一段,通过总结沙一段油气成藏规律及油气分布特征,对有利圈闭进行综合评价和部署。

1 潜力分析及有利研究条件

沙一段(S1)为该区主要的含油气层位之一,已累计探明含气面积3.65km2,天然气储量6.02×108m3。从近几年完钻的L617、L617-气1、L618等新井情况来看,沙一段的天然气具有较大的潜力。受构造控制和沉积背景制约,该区沙一段储集砂体层薄、平面变化快,大多为小的透镜体产出,为该区天然气聚集提供了较好的储集空间。

该区整体上为断裂背斜构造,断层多,断块较为复杂,被分割成多个大小不一、面积不等的几个断块(L10、L11、L12)。气层分布主要受岩性体与构造控制,在构造的有利部位,储层较发育,且埋藏较浅,说明该区仍有进一步部署的空间。基于以下几点依据,认为青龙台地区沙一段天然气具有较大的潜力,开展综合评价研究十分必要。表现在:(1)采出程度高,但个别区域仍具有较大潜力,动静态不匹配:L油田S1段上报天然气地质储量6.56×108m3,目前累产天然气4.69×108m3,地质储量采出程度为71.5%,但实际生产中,个别区域仍发现高产气层(如L617块、L15-20井区等),动静态认识相矛盾。(2)历史上对S1层段未进行过整体研究,认识严重不足:区块近年针对各断块不同的目的层,进行过精细地质研究,并取得较好效果。但对S1段仅进行了局部区域的研究,未进行过全面的系统研究,构造及储层发育情况不落实。(3)近几年三维地震等新资料的补充,未得到充分应用:2004-2006年对青龙台地区重新进行了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并有调整井、侧钻井、生产动态等地质资料的补充。但在基础地质研究应用上,主要侧重于主要含油层位S32段的研究,在天然气的研究方面未得到充分应用。

根据以上分析,急需进一步研究落实L油田S1段天然气分布规律及潜力,有必要进行综合研究及评价,进而发现新的部署目标,实现该区的天然气产能建设新突破,为C地区天然气稳产做出贡献。

2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地质分层: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古生物等多方面的资料,识别不同层位的地层边界,进行单井地层对比与划分,要求划分东营组底界、沙一段底界的界线。

(2)构造研究:应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技术,落实区块构造特征,对工区内沙一段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准确地落实该区的断裂展布、构造特征及圈闭形态。

(3)沉积相研究:分析研究区内沙一砂岩储集层的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分布特征,落实有利储集相带的发育状况和分布规律,确定有利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

(4)储层反演与砂体分布规律研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储层反演。

(5)油气层分布及油藏类型研究:充分运用各种地质资料、测井、录井以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油气藏的成藏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总结油藏成藏规律,并对油藏类型进行分析研究,进行天然气的储量复算。

(6)井位部署研究:研究该区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及控制因素,并对油气来源情况、储层分布、盖层配置条件及保存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落实部署依据,优选有利圈闭进行滚动井位部署。

3 研究成果

(1)完成全区300余口井地层对比分层。

(2)完成40km2的三维地震精细解释,解释东营底界、沙一底界2个层位,完成东营底界、沙一底界构造图2张(1:10000)。

(3)对储层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完成地层综合柱状图1张,地层对比剖面图10张,沉积相图2张、砂体平面分布图2张(沙一段、沙三1段);

(4)对油气水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完成油气层平面分布图2张,油藏剖面图12张;

(5)对储量进行计算,沙一段含气面积3.37km2,天然气地质储量6.25×108m3;沙一段含油面积3.23km2,原油地质储量419× 104t。

(6)在构造、储层、油藏规律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在3个有利目标区部署滚动井3口、部署开发井5口。预计可新增原油地质储量150×104t。

4 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对构造、储层、油层分布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并根据剩余油气藏分布规律规划滚动井及开发井进一步开发该区块的剩余油藏价值。

作者介绍:于经纶(1990.11-),男,助理工程师,2013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现从事油田开发工作。

猜你喜欢

断块油藏储层
输导层
——北美又一种非常规储层类型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基于边界探测技术的储层识别与追踪
低渗油藏注采结构调整与挖潜技术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基于模糊数学的油藏干层识别研究
基于储层构型研究的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表征
海上低渗储层防水锁强封堵钻井液技术
注CO2混相驱候选油藏筛选评价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