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断块油藏综合调整研究实例

2017-03-03卢先红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茨榆坨采油厂辽宁辽中110206

化工管理 2017年13期
关键词:采出程度断块井网

卢先红(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茨榆坨采油厂, 辽宁 辽中 110206)

复杂断块油藏综合调整研究实例

卢先红(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茨榆坨采油厂, 辽宁 辽中 110206)

茨601块位于茨榆坨中段,区块构造复杂,早期利用录、测井资料认识难度较大,后期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动态矛盾;近几年在茨601断块区西部茨32块、北部茨612块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实现了复杂小断块地质体重新认识、高效开发。在该块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位,开展针对性调整。在断层遮挡高部位部署新井挖潜剩余油潜力,以及断块中部主力产能分布区域开展结合深部调驱的二次开发井网重建工作。进而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断块采收率。

剩余油分布;二次开发;井网部署

目前我国复杂断块油田基本上已进入高含水开发,但目前平均采出程度不足20%,高含水期开发将是复杂断块油田重要的开发阶段。茨601块由于复杂地质条件及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断块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综合含水已达到93.33%。断块层内、层间、及平面矛盾突出,油井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采出程度仅8.81%,严重制约了油藏开发效果。

1 概况

茨601块是在古地形、古沉积环境和断裂控制下形成的一系列断鼻、断裂背斜或半背斜构造,并被次一级断层进一步复杂化。区块共发育10余条断层,边部的茨东断层、茨601断层控制该区的构造格局。断块含油面积3.0km2,石油地质储量645×104t,标定采收率15.7%。储层物性属中等,但非均质性严重。油气水分布受岩性、构造双重因素控制,是一典型的层状岩性构造油气藏。

2 存在问题

一是断块井况复杂,井网不完善。断块目前共有油水井66口,其中井下事故井18口,占总井数的27.3%,受此影响,断块注采井网极不完善,导致注采不完善[1]。按照目前注采井网及开发方式预测,断块最终水驱采收率为12.6%,达不到断块的标定采收率15.7%。二是区块整体水淹严重,层间矛盾突出。目前区块综合含水以达93.33%,已经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

3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茨601块采出程度较低,目前地质储量采出程度仅8.81%,采收率按标定15.7%计算,剩余可采储量大。平面上,目前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断层遮挡和构造高部位,以及砂岩组发育较好的区域,具体在茨51-080、茨50-85、茨49-084、茨601井组,该区域油层解释多、厚度稳定,是断块剩余油相对集中区,为剩余油分布较高区域,也是最有潜力区域;纵向上,统计各砂岩组的累积产油量和相对吸水量,分析东营组和S1II砂岩组动用程度较高,为主力产油层和主要吸水层。根据断块剩余油可采储量的分布研究,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东营组和S1II、S1IV组。

4 部署研究

茨601断块构造复杂,结合目前断块实际情况,计划在该断块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位,开展针对性调整[2]。一是在断块西南部断层遮挡高部位,该区域井网控制程度差,计划部署新井挖掘断层遮挡高部位剩余油气潜力;二是在断块中部茨50-80、茨51-88、茨51-080井组,该区域是断块主力产能分布区域,该区域受构造认识及井况影响,注采井网不完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井网不完善井间,计划在该区域针对主力层位,开展结合深部调驱的二次开发井网重建工作[3]。

(1)部署调整井,完善注采井网 通过开展精细地质研究,认为该块为构造岩性油气藏,断层对油气起主控因素。通过有效结合三维地震及生产动态资料,落实出茨47-71区域内部新增一条次一级断层。原认识的构造低部位,在新认识中为两边高、中间低的“鞍”形,且位于“鞍”部一边的原断层高部位茨606区域投产均获得了较高产量,初期单井日产油达30吨、累产油1.6万吨。分析认为另一边无油水井控制区域剩余油富集,预计新增含油面积0.32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45万吨。目前已投产1口,获得较高工业油流,日产油达20吨。下步计划在该区域部署产能井4口,以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2)断块中部开展结合深部调驱的二次开发,提高水驱效率 茨601断块中部被断层分割为3个次级断块:茨606块、茨50-80块、茨50-85块;该井区主要含油目的层为d、S1段,含油面积0.90km2,地质储量371×104t。该区域目前共有油井28口,开井13口,日产油19.6t,综合含水92.8%;共有注水井13口,开井8口,日注水380m3。

断块中部为整个断块储层发育最厚、层系最多区域,储量占整个断块的57.5%,目前采出程度仅8.28%,按照最终采收率12.6%计算,目前该区域剩余可采储量为16.1×104t,具有较大的物质基础。断块中部产能较落实,投产初期平均日产油18.8t,断块产量主要集中在中部区域,目前断块生产井同样集中在断块中部,断块中部为下步调整的重点。

断块油藏受岩性和构造双重控制,区块断层复杂;储层物性属中等,非均质性严重;井况复杂,井网极不完善;为了保持地层压力,同时缓解纵向及平面矛盾,扩大注入水驱油体积,计划在断块中部开展结合深部调驱的二次开发井网重建。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茨601断块开展油藏精细地质研究,定量地进行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基础上,在断层遮挡高部位部署新井挖潜剩余油潜力,以及在断块中部主力产能分布区域开展结合深部调驱的二次开发井网重建工作。进而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1]陈荣芹.复杂断块油藏细分注水开发方案优化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6,13(1).

[2]李家玲,等.综合分析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J].内蒙化工,2011,2:131-132.

[3]解宏伟.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在油田二次开发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172-176.

卢先红(1986- ),男,中级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学士学位,现工作于辽河油田茨榆坨采油厂地质研究所,从事石油地质开发工作。

猜你喜欢

采出程度断块井网
延长油田南部长8致密油藏注CO2吞吐实验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采出程度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
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设计优化研究
中高渗厚油层水驱流线特征研究
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合理井排距研究
基于油藏流场强度的井网优化方法研究
孤东二区Ng5细分变流线井网调整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