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水利预算精细化管理
2017-03-03王彬
王彬
(海河水利委员会引滦工程管理局,天津300393)
如何提升水利预算精细化管理
王彬
(海河水利委员会引滦工程管理局,天津300393)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转型的迫切要求,国家对关系到民生发展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其中,水利工程是国家的基础项目,水利预算水平关系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的发挥,同时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此,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必须尽一切办法来提升水利预算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以不断促进水管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就如何提升水利预算精细化管理水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全面提升水利预算管理的执行力提供理论参考。
水利预算;精细化管理;项目管理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更好地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促进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更加稳定,我国从2000年起就开始了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这种改革是全方位的,涉及了方方面面。其中,水利财务工作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且按照国家财务部门的规划和部署开展了相关的工作,提升了总体效率。
从目前水利预算发展状况来看,我们已经建立起比较科学合理的管理框架,有效提升了预算工作的质量,促进了预算水平的发展,并且加强了基本支出预算定额标准和业务工作费用测算,预算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1 以水利项目管理为基础,完善项目管理机制
早在2002年,财政部就出台了关于预算管理的一系列文件,如《中央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和《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为中央部门的基本支出预算提供了一系列的管理支撑点,从而让预算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办法》规定部门预算支出必须要按照资金的用途和性质进行划分,并且需要按照各自特定的方式来实施管理,最终提升管理的有效性。随后,水利部积极响应文件的号召,在过去专项经费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优化,并让预算项目变得更加规范化。
要想提升水利预算的工作质量,就必须强化项目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发现水利预算项目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从而针对这些缺陷之处提出应对措施[1]。然而,从目前的行业发展情况看,水利预算项目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于项目管理的认识不够清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和内容存在重复性;工作开展方法较为落后,没有高效的反馈机制;各级财务部门交流不足,相关的实践经验不足。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相关的探索工作,并确定明确的工作思路,就是把项目库的滚动管理作为水利预算工作的核心,从而打牢项目管理的工作基础;把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而形成完整的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当代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改善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手段[2]。这种总体思路是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另外,还需要明确项目目标,规范项目内容,并做好相关的项目计划,同时要按照计划严格实施,最终降低项目成本,控制好项目风险,保证好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升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 以项目库滚动管理为核心,打牢管理基础
2.1 统一标准,打牢基础
从2002年起,水利部就按照国家相关的要求建立了水利部和二级单位两级项目库。与此同时,各个单位申报项目时也按照统一的格式来进行,并且把相关内容收录到项目库中,从而为支出预算提供参考,也有助于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
2.2 深化改革,规范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深化改革、建立起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才能够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3]。近些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水利部对于部门预算管理的认识也不断加强,相关的配套政策也逐渐地落实到位,如水利部印发了《水利部中央级部门预算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为各级部门的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除此之外,水利部同时建立了专家评审制度,并加以严格实施。其中,项目库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称之为所有管理内容的中枢[1],起到影响全局的作用,经过多年的运行和不断的完善,水利部的项目库管理已经变得非常规范。
2.3 立足长远,全面推进
从目前我国水利项目库的滚动管理来看,已经进入开放和滚动的信息化阶段,这是一个关键性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必须倡导“规划先行,专家评议,注重实效”,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水利部针对部门预算管理的需要及时开发配套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各项工作管理之间的关联性,这对于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也会发挥重要助力作用。
3 以项目生命周期管理为重点,形成完整的管理机制
3.1 以理论为指导,以政策为导向
理论和政策指引方向,只有制定好相关的政策,才能够保证水利预算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近些年来水利项目管理实践的经验,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预算项目管理是一项颇为复杂的工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预算项目管理也是对项目全过程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必须具备科学性。与此同时,预算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是水利建设工程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环节都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所以在预算管理工作中,不但需要管钱,更需要管事,只有做到双管齐下,才能够彻底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除了理论指导之外,还需要关注政策,要严格落实“政策先行”这一思想。在水利部印发的《水利部重大项目验收指南》《水利部中央级预算项目评审指南》2个规范中建立了专家评审制度、实施方案申报制度、总结验收制度等,并规定了实施的方法和途径,目的就是要加强水利预算资金的控制和管理。对于“立项库”中的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分析和审查,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实施,完成计划中的目标,在年终时还需要进行相关评审,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保证工作更加精益求精。
3.2 以创新为先导,以不断探索为手段
项目管理是一项具有艺术性的工作,不仅仅需要严格的程序,更需要科学性的内容管理。为此,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方法,做到改革和创新并举。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可以成立项目管理处,并围绕预算管理开展相关工作,最终实现项目流程的规范化和项目内容的具体化。从2008年开始,水利部就开始探索项目实施方案和专家审查的新形式,与对预算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审查,保证了方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水利部门也加强了对预算项目的总结和反馈工作,开展了相关的考评课题研究,并扩大了预算项目的考评深度,增加了许多考评项目,从而使考评变得更加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合理性。
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实施,水利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预算就分离开来,并且形成了7个方面的项目,分别是防汛、岁修、水文测报、水土保持、水质监测、水资源保护、水政执法。这7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涵盖了水利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这种管理模式促进了水利行业的发展,提高了管理水平,发挥了应有的社会效益。
总而言之,水利预算工作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水利预算精细化管理是精在事前,细在过程,严格管理,精益求精,只有转变管理理念,才能实现科学的管理。
[1]张红兵.加强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水利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0(9):27-29.
[2]郝继军,裴红萍.提高水利预算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一些做法[J].中国水利,2009(22):61-62.
[3]彭剑锋.逆境中打造中小企业领导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8(12):12-13.
TV-9;F407.9
:C
:1004-7328(2017)01-0064-02
10.3969/j.issn.1004-7328.2017.01.020
2016—11—06
王彬(1967—),女,会计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财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