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一起输入性小反刍兽疫疫情的暴发调查
2017-03-03
(江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南昌 330029)
江西省一起输入性小反刍兽疫疫情的暴发调查
黄烨祯
(江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南昌 330029)
2015年8月18日,江西省发生一起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为了解此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分析疫点向外传播疫病的风险,紧急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首先建立病例定义,采集样本进行检测;然后采用座谈、实地调查和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经实验室检测,此次暴发确诊为小反刍兽疫疫情,袭击率为100%(148/148),病死率为85%(126/148)。调查认为,本次疫情主要来源于病羊的购买、混群与跨省运输,人员和车辆的流动引起了一定的疫情扩散。按照《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对养殖场进行了处置,并对全县养羊场户进行了疫情排查,未发现其它疫点。调查结果提示,应规范产地检疫,严格活畜调运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调运,连续监测当地养羊场。
山羊;小反刍兽疫;暴发调查;输入性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is Ruminants,PPR)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尤其是山羊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3]。2014年3月,小反刍兽疫首次传入江西省,给全省养羊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2015年8月18日,江西省畜牧兽医局接某县养殖户报告,称其于7月24日购买的148头黑山羊疑似发生小反刍兽疫。为了解此次暴发的主要原因,分析疫点向外传播疫病的风险,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1 方法
1.1病例定义
根据《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建立以下病例定义:
1.1.1疑似病例。7月24日起,该养殖户所在县的山羊或绵羊出现急性发热、腹泻、口炎等症状,羊群发病率、病死率较高,传播迅速,且出现肺尖肺炎病理变化的,可判定为疑似PPR。
1.1.2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羊只,且病原学检测阳性的,可判定为确诊PPR。
1.2数据收集
与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座谈,了解当地养殖、免疫、管理等信息;到发病场户进行实地调查,与养殖户交流,了解养殖场环境、生产管理、羊只调运等信息。
按照江西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填写牛/羊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
对存活的黑山羊,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采集5只黑山羊的口、鼻、眼分泌物棉拭子;剖检2只黑山羊,采集口、鼻、眼分泌物棉拭子和肺脏、脾脏、淋巴结等组织器官样品。用小反刍兽疫荧光RT-PCR试剂盒(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批号PPR20141128P)检测核酸。
1.3数据分析
将调查收集的数据录入EXCEL 2010,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病毒传入风险和疫情传出风险进行初步分析[4-5]。
2 结果
2.1当地养殖情况
阳性场所在县共有15个乡镇、2个林场,总计羊养殖场79户,存栏母羊3 830只,多采用放养方式。该阳性场四面环山,人烟稀少,交通极其不便,距国道约8 km,距最近人员居住地约5 km,周边5 km内无其他羊养殖户(图1)。
图1 阳性场地理位置
2.2调查情况
该养殖场2015年7月启用,此次发病羊群是其饲养的第一批羊。该养殖户于7月22日从H省某合作社购入148头20 kg左右的黑山羊,其中公羊8头、母羊140头,经高速公路运输抵达到该场。该合作社下设43个养羊户,采取分散养殖、集中出售的经营模式。此次调运未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申报,无输出县动物防检部门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无血清学检测合格报告,也无销售发票。
7月25日,2头黑山羊死亡;26日,死亡3头。随后羊群陆续出现流泪、流涕、拉稀等症状,1周后所有羊只均发病,袭击率为100%(148/148)。截至调查日(8月18日)死亡126头,剩余22头,病死率为85%(126/148)。根据养殖户提供信息,绘制流行病学曲线,见图2。
图2 流行病学曲线
2.3临床症状与治疗措施
发病羊体温升高至40~41 ℃,眼、鼻排出大量脓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口腔黏膜出血、坏死,出现界限分明的烂斑,随后严重腹泻,病羊消瘦死亡。剖检可见坏死性口炎,肺部肺尖大块血斑,淋巴结肿大(图3)。
图3 发病羊临床症状
养殖户初期怀疑为运输应激导致的羊感冒,使用青霉素、链霉素、鱼腥草等药物治疗,不见好转。此后,养殖户与H省另一养殖户交流时发现,其同期同批购买的200多只黑山羊也已发病,且经当地兽医部门鉴定为PPR。
2.4检测结果
7份口、鼻、眼分泌物棉拭子PPR核酸均为阴性,2只剖检羊的肺脏、脾脏、淋巴结等组织样品疑似为核酸阳性,送往PPR参考实验室进行检测,确诊为PPR核酸阳性。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5可能来源及扩散风险
从临床症状和检测结果来看,引起此次疫情的病原是PPRV。
PPR潜伏期为3~10天,多数为4~6天,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定为21天[3-4]。从依据调查信息绘制的流行病学曲线可知,本次疫情的感染时间应在7月22日之前,同时购买羊只的另一养殖户亦确诊发生PPR疫情。因此,病羊的购买、混群与运输是本次疫情传入的最大风险。
PPRV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病羊的鼻液、粪尿等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病毒。易感动物与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衣物、工具、圈舍和牧场等接触也可发生感染传播。养殖密度较高的羊群偶尔会发生近距离的气溶胶传播[6-7]。根据调查所掌握的情况,人员和车辆的流动会引起一定的疫情扩散风险(表2)。
表2 疫情扩散风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3.1疫情处置
按照《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对养殖场进行处置。根据病例定义,在全县范围内进行PPR疫情排查。符合疑似病例的,采血清和组织样品进行实验室确诊。扑杀阳性场内的所有山羊,并对所有病死羊、被扑杀羊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排泄物,对污染或可能污染的饲料和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畜舍、场地等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对出入人员、车辆和相关设施进行消毒;禁止羊、牛等反刍动物出入。对全县15个乡镇、2个林场、79户羊养殖场进行疫情排查,未发现疑似PPR病例。
3.2动物运输对疫病的影响
当地环境山高林密,适宜山羊养殖,许多养殖户将山羊赶入林中,让其自行觅食,极大地节约了养殖成本,且因羊肉价格逐年推高,从而导致从事养羊业的人员愈来愈多。但大部分养殖户是跟风养殖,无养殖经验,防疫观念淡薄,更无法律意识。比如引发本次疫情的动物调运,既未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申报,也无输出县动物防检部门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甚至无血清学检测合格报告和销售发票。因此,动物运输与交易是此次疫情暴发的主要风险因素。
3.3防控建议与措施
建议当地兽医部门规范产地检疫,要求所有活畜调运应向动物防疫部门申报,并提供输出县动物防检部门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严厉打击非法调运;暂停疫区内和此次疫情来源地的活羊运输;连续监测当地养羊场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加强养殖户的动物防疫相关知识宣传教育[6-8]。
3.4调查的局限性
此次调查的养殖场是新场,刚引种进场就发病,场内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无养殖档案。调查时间距暴发时间较长,期间场主专注于治疗,许多细节回忆不起来,因此根据场主记忆绘制的流行病学曲线可能与实际存在一些出入。发病期间的人员、车辆活动范围及时间无法确定,只能依据经验来判断疫情扩散的风险。
[1]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 4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OIE. Manual of Diagnostic Tests and Vaccines for Terrestrial Animals[M]. 6th ed. Paris:OIE,2008.
[3]农业部兽医局. 一二三类动物疫病释义[M]. 1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4]崔基贤,王靖飞,谷志大. 辽宁省一起输入性小反刍兽疫紧急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动物检疫,2014(11):63-65.
[5]汪淼,王靖飞,张俊峰,等. 黑龙江省某县一起输入性小反刍兽疫暴发调查[J]. 中国动物检疫,2014(11):66-68.
[6]印春生,支海兵. 小反刍兽疫研究进展[J]. 中国兽医杂志,2007(8):22-27.
[7]龙云凤,刘晓慧,周晓黎,等. 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及防控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2012(5):94-98.
[8]申开梅,王景泉,贾风平.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J].中国动物保健,2016(7):35-36.
(责任编辑:朱迪国)
Investigation on an Introduced PPR Outbreak in Jiangxi Province
Huang Yezhen
(Jiangxi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Nanchang,Jiangxi 330029)
On August 18,2015,an outbreak of suspected PPR was reported in Jiangxi province. In order to recognize the main causes and analyze the risk of disease transmission from epidemic focus,an emergency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case de fi nition and collection of the samples for detection were done first. Then by approaches of discussion,field survey and questionnaire,the investigation was launched. Based on results of laboratory detection,the cause of the outbreak was con fi rmed as PPR,of which the attack rate was 100%(148/148)and the mortality was 85%(126/148).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the epidemic were mainly due to the purchase and fl ock mixing of the diseased goats,as well as their trans-provincial transportation. And the fl ow of people and vehicles resulted in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disease in some degree. In terms of Technical Speci fi 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PR,corresponding treatments were taken for goat farms. Meanwhile,the farms and households in the whole county were investigated,no found of new outbreaks. Som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were indicated,including standardizing the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at the place of origin,strictly supervising the allo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the live livestock,cracking down the illegal allo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and monitoring the local farms continuously.
goat;PPR;outbreak investigation;introduced outbreak
S851.3+3
:B
:1005-944X(2017)02-0011-04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2.004
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2FY1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