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基层 英姿方显
——记富县张村驿镇榆树村第一书记张文妮

2017-03-03撰文杨孝武温斌摄影由省委组织部提供

陕西画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延安市榆树第一书记

撰文/杨孝武 温斌 摄影/由省委组织部提供

与群众情深意浓

90后的张文妮是延安市城管局的一名普通年轻干部,2015年6月,被选派到延安市富县张村驿镇榆树村担任第一书记。

榆树村位于富县张村驿镇的东南部,距镇上约10公里,该村下辖前寺峪、后寺峪、榆树等7个村组共408户。早些年榆树村很有名,清澈的葫芦河从这里流过,人杰地灵,被称作“小江南”。可是,如此富饶之地几年前却成“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升级晋档差类村”“建档立卡贫困村”。

有耕耘就有收获,张文妮受到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张广智的称赞

尽管张文妮做好了思想准备,但榆树村的实际情况还是让她吃了一惊。倔强的张文妮没有气馁,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等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村情民意——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农业依然处在靠天吃饭的状态;果树管理、养畜技术较差;产业也没有形成规模。特别是,村里外来人口多,村情复杂,因家族纠纷、征地拆迁、高速公路征地补贴等问题,导致村民互不相让,频频上访。再加上原来 “两委”班子长期处于瘫痪状态,村级制度也不尽完善,村务公开不及时、不透明,土地流转过程中导致群众失地严重,干群矛盾、村民矛盾突出。“软、散、乱、穷”制约了榆树村的发展。

找到村子发展滞后的症结之后,张文妮为榆树村开出了“稳定与发展”两剂药方,通过组织村级账务公示、开展法律援助与协商、召开村民代表讨论会等方式,公平、公正、公开、妥善地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账务、土地等问题,不仅化解了干群矛盾,还赢得了群众支持。

坐在炕头拉家常

向老党员、老干部取经

“作为第一书记,我的职责就是抓党建、促脱贫、谋发展,让班子发挥好‘火车头’的带动引领作用,做好村支部书记的‘脑瓜子’和‘钱袋子’”。对于榆树村的发展,张文妮有了自己的想法——配强村“两委”班子,改善人居环境,创新惠民载体聚民心,发展特色产业促脱贫。

修建果园生产路是张文妮为村里谋划办的第一件事。榆树村山地苹果发展势头较好。但山路路面狭窄、坑坑洼洼、弯急路陡,影响后期销售。与延安市城管局联系后得到支持。城管局领导实地察看,并召开主题座谈会,当即承诺给予帮助解决。 2015年12月10日,榆树组生产路破土动工,村民们早早地来到果园配合修路。为了拓宽路面,村主任带头无偿让出了自家的5亩地,党员砍掉了自家挡路的果树,村民挪走了自家的果窑……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2016年1月8日, 2.5公里的果园致富路终于修好了。

引水,改电网,装路灯,修水渠……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到位,村民发展产业积极性也高涨,张村驿榆树养殖专业合作社、富县杨家山山地苹果专业合作社相继成立,探索形成 “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发展模式。2017年,榆树村进行了“扩苹果、减玉米、增高粱、促养殖”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争取到2000袋化肥等农用物资,用于发展了千亩山地苹果,打造出500亩山地苹果幼园示范园,完成千亩红高粱种植区一期建设300亩高粱区……

“争取致富路上不丢下一个人”,张文妮给贫困户开出了“产业项目帮扶清单”,贫困户可以自愿选择发展产业。其中59岁的杨金锁就是受益者之一,去年种植地膜西瓜每亩收益8000多元。村里还重建4处旧房15间,纳入集中安置贫困户29户91人。

张文妮认为要提升村民生活品质,还必须改善人居环境卫生。她积极争取新建大型垃圾填埋场1座,配备垃圾车1辆、垃圾箱8个、垃圾桶208个。组织党员干部,发动群众,对全村的巷道进行彻底清扫,共开展集中整治活动21次,清理巷道20余条,清运垃圾20余吨,又配备卫生保洁员2名,定期或不定期对卫生进行打扫和垃圾清运。榆树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最让村里的困难党员群众和孤寡老人高兴的是,村上组织的“市人民医院专家义诊走基层”“迎七一 颂党恩 爱心助困暖民心”“榆树村主题年拜会”“踏寻知青岁月、体悟领袖初心、激发追赶超越新活力”等主题活动,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了党和村集体的浓浓温暖。

愈来愈多的村民在共享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改革的惠民红利同时,也更愿意参与到村集体事务当中,村民的主人翁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幸福满足感在不断提升。

有耕耘就有收获。张文妮被选为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获得陕西省“优秀第一书记”和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还被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候选人。

在工作中英姿方显

猜你喜欢

延安市榆树第一书记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换届后,乡镇班子干事状态观察——以延安市96个乡镇班子为例
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延安过大年”——第38届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之“欢天喜地过大年”摄影作品展成功举办
有的病倒“文字堆”,有的陷进“项目堆” 第一书记怎么避免“能力尴尬”
勘探老工人胡老六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心底的榆林
延安市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探究
延安市优势产业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