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菩萨心肠』做文章

2017-03-03乐朋

杂文月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做文章观世音刘文典

□乐朋

以狂、傲、怪著称的刘文典,很有学问,其在《庄子》研究上的成就,陈寅恪赞之谓“天下至慎矣”。而刘文典对做文章的见解,也极精妙。在西南联大做教授时,有学生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刘文典信口答道:“只要注意‘观世音菩萨’就可以了。”学生不解,他遂释道:“观”乃多多观察生活,“世”乃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乃讲究音韵,“菩萨”则是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形象通俗、深入浅出的比喻和解释,令同学们恍然大悟,连说先生高明。

鲁迅说过,文章不“做”不行,太“做”也不行。刘文典把“观”放在第一位,因为观察、熟悉社会生活,乃是做文章或创作的不二法门。没有生活积累,对生活没有独特感悟,做文章无异于闭门造车,不是空洞无物,便是无病呻吟或八股的陈腔滥调,那就面目可憎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晓世故人情,虽也可做出文章,但书生意气,或天马行空,易出偏差。尤其写现实或历史人物,不懂世故人情,更会差之千里,失之真实与中肯,甚至贻笑大方。

在文章的形式上,下笔讲究音韵,则朗朗上口,文气贯通,文章就有一种韵律美。字、词、句、章,既要漂亮,又要精当。然而,最根本、最重要的,还在作者要有“菩萨心肠”。这条要求看似简单,其实标准很高。以文学创作论,文学即人学,写作为人生;做文章的目的,在“救苦救难,关爱众生”,即为民众立言鼓呼,为民众的福祉服务。刘文典此说,与一切自私的功利观划清了界限。汇聚民间立场、人文理念和博爱精神于一体的“菩萨心肠”,体现着有担当的大慈悲胸怀!关注现实民瘼,刻画人生变幻,凸显人性之美,这样的文章和作品才堪称经典。

过去奉文章为“经国之大业”,我看抬举过头,还是叫雕虫小技吧。教育普及的当下,不会作文的人很少,但做得一手好文章,总不如做个好人紧要。对多数人来说,做不出好文章不算丢脸,不做好人才是真坍台。然于有志写作、吃文章饭者,“观世音菩萨”的箴言,当时时记取并践行之。

《礼记》云:“能博喻,然后能为师。”以“观世音菩萨”喻释做文章之道,刘文典的大师风采宛在眼前。一个妙喻、几句解释,胜过几部高头讲章,不亦信夫!

猜你喜欢

做文章观世音刘文典
挽救海里的珊瑚,要在天上做文章
巧用“加法”做文章
西夏文《佛顶心观世音菩萨经》考略
西夏文《高王观世音经》底本源出考
陶刻作品《十八罗汉拜观世音》的造型意蕴
刘文典:世间已无真狂人
基层电视台要瞄准“农”字做文章
刘文典的三次服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