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拾游戏精神

2017-03-02杨晓萍

中国德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聚会自主性趣味性

杨晓萍

“孩子们在无边的世界的海滨聚会。头上是静止的无垠的天空,不宁的海波奔腾喧闹。在无边的世界的海滨,孩子们欢呼跳跃地聚会着。他们用沙子盖起房屋,用空贝壳来游戏。他们把枯叶编成小船,微笑着把它们漂浮在深远的海上。”泰戈尔曾经用这样的诗句描繪儿童游戏的美好图景。无独有偶,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先贤也曾经表达过对类似场景的追求:“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多么愉快的儿童!多么欢乐的游戏!

从教近30年,一直在寻找自主自在、富有乐趣、充满生机、获得发展的教育“乌托邦”。蓦然回首,教育的美好愿景竟然在大家视之为“小儿科”的儿童游戏中闪现。游戏中展现的游戏精神成为改善教育痼疾的一个新视角。游戏精神是人们在游戏过程中持续体验到的一种自由自在、有趣快乐的精神。在理性精神、功利主义流行的当下,人们习惯于讲求有目的且高效地达成目标,很多人都忽视了非功利的游戏。游戏精神在理性主义的排挤下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而越发失落。

面对当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产生的弊病,游戏给出了解决的答案。游戏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发展性、自主性、趣味性、幻想性和规则性:发展性体现在儿童可以在游戏活动中丰富学习经验,习得社会知识技能,更容易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自主性是游戏精神闪现的亮点,相较于传统的教育,儿童自主自在参与游戏,能激活其学习主动性,更能发挥其主体作用;趣味性强调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能获得自主自为的乐趣、团队合作的乐趣和经验的乐趣,更容易达到精神层面的享受;幻想性强调儿童在游戏中有很多想象的场景,这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规则性则是强调任何游戏都具有内在的规则,在游戏中儿童自主商定的规则更容易为儿童所遵守。

游戏精神源于游戏又超越游戏。游戏精神不是“小儿科”,里面蕴含着“大学问”。重拾游戏精神,反观当前教育,或许能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上为教育另辟出一条蹊径。

【作者系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聚会自主性趣味性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以画之名
趣味几何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国际足坛108将
生日聚会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