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听“蛙声”一片
2017-03-02黎文丽
黎文丽
【摘要】面对当下重重的教育改革争论,我们细想一下传统教育,不难发现其实这是一种“没有人的教育”。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描绘的巴学园的教学方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教育应当从倾听开始,蹲下身子倾听孩子心里的声音,让教育真正成为“有人的教育”。
【关键词】儿童教育 倾听 尊重 和谐 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由61个小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和感动。看似浅显的故事,其实表达着深层的意味和哲理——轻盈,温暖,言有尽而意无穷……仔细品味这些故事,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儿童教育的智慧,引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的共鸣。
教育从倾听开始。佐藤学认为:“倾听,远比发言重要。”当小豆豆退学后第一次来到巴学园时,她和小林校长便愉快地聊了四个小时。这样的一次交谈,让小豆豆发出了“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的童音。这样的一次倾听,也让小林校长了解了小豆豆的性格、爱好,以及该为小豆豆提供怎样的教育。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有时候,教师只需要做一个倾听者。”如此看来,倾听在教育中真的很有必要。那么,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该如何倾听呢?
一、倾听,“氤之以爱,氳之以心。”
在《窗边的小豆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林校长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虽然只是一个念一年级的小朋友,小豆豆却已经被学校退学了一次。以前的老师,责备小豆豆和窗外的化妆师聊天扰乱了课堂秩序,没有人说她是一个“好孩子”。而小林校长却能把握小豆豆身上固有的好孩子的优点:善良、勇敢、对人友好、对弱者和小动物非常有爱心……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是可爱和美丽的。”
倾听,可以使教师更全面地掌握情况,把握教育的契机。2013年9月的一天,我刚走出教室,就有一个同学跑来跟我说,小明撕破了班里的背书表,当时我不假思索就责问他,他看了看我,轻声说:“不是,不是这样的。”看到他满脸的委屈,我心里一震,把他拉到身边,轻声问怎么一回事?原来是他看到背书表脱落了,想贴牢。险啊!险些错怪了他。抓住此次契机,我趁机表扬了他,从此,这个素来让老师头疼的学生慢慢地变好了。
二、倾听,“尊重为先”
这就是,我们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认知与表达的个别性,交流每一个学生形象与思考的个别性,开拓多样性。一花一木一世界,一言一行一片情。
很多老师追求“好的教育”,他们将“好学生”与“好的发言”关联在一起,他们否认不认可不尽如人意的发言。这样的课堂往往是直线式的,单纯流畅,没有横生枝节,没有不和谐的音符,有的只是正确答案的“连锁”。渐渐地,学生被划出了“优等生”与“后进生”的楚河汉界。
看过很多的公开课,课前一遍遍地进行师生演练,真正上课时,个别能回答出“正确漂亮”答案的,便成了主角。大多数学生就只能充当没有台词的群众演员或是道具,这样的公开课和做戏没什么两样,一片好评和掌声的背后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淹没了学生的灵性。
教育应当建立于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之上,应当是“敞开”与“接纳”,“开放”与“包容”的。教育应当还每一个学生话语权,“成人之美”,给予每个学生学习的权利。
真正的倾听是不会去区分每个学生发言与理解的“优”与“劣”的,对学生思想的火花应当是全盘的接纳。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促膝聆听数小时,无视先见并欣然接纳了这个被排斥、被冷眼、被边缘化的窗边族。一般人眼中“怪怪的”小豆豆,在小林校长的呵护与引导下,渐渐恢复了本来的开朗与天真浪漫。小林校长明白:每个学生的理解与发言都不可替代”,如采摘珍宝似的重视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在这样的教学中,师生都作为人、作为生命而存在,教育才真正是“人的教育”。
倾听应不持任何观念,不为任何先见所囿,对学生发言保持“期待视野”,解除知识与经验的优越感,谦虚地倾听、体味每个学生的发言内容,这样孩子才敢在你面前毫不羞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不着边际,只要是自己的话,什么都可以。
三、倾听,“不打扰是我的温柔。”
在小豆豆成为巴学园小学生之前,她和小林校长有一次长达四个小时的愉快交流。在小豆豆滔滔不绝的诉说过程中,小林校长没有中途打断小豆豆的说话进程,以致最后两人以一场“饱满”的聊天代替了午饭。
《窗边的小豆豆》里让人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小林校长与孩子们自由畅快聊天的情景。我们强调“倾听”就是要教师们蹲下身去,在与孩子同等的水平高度上,对孩子的言论给予最大的包容心。
也许正是这样一种“不打扰的温柔”才能让孩子们更自在地畅言,变得更敢于一抒己见。长久以来,我们常听人诟病中国学生总是人云亦云,缺乏表达自己观点的胆量。可能是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中没有做好“倾听”的工作,没有一个能让他们畅言的舞台。过分的干涉,过多的该做与不该做,无形中给小小的肩膀施加了一重又一重的压力,让一次次几欲张口表达的嘴巴无奈落寞地合上。给孩子“不打扰的温柔”,让童言无忌在校园里说出一番天地,解除孩子的顾忌。只要是孩子的话,都是悦耳动听之言。
四、倾听,奏响和谐之音
有位名人说过:“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和应答的过程。”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在日常生活中,老师的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深情的凝视,一个甜蜜的微笑……学生都会被感动,而这一切则从耐心倾听开始,如果说心有门,那么倾听就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这把钥匙沟通师生间的感情,消除相互间的隔阂,奏响和谐之音。作为教师,应多倾听、多理解,让学生把积压在心里的不愉快和各种各样的烦恼乐于跟你交流,舒缓孩子的情绪,共同奏响一支和谐的篇章。
优秀班主任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倾听应该是非功利性的谈心,倾听本身就是目的。”我们要细心,要洞察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给他们畅所欲言的机会。
教育者,肩负重大的育人责任。《窗边的小豆豆》和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告诉我:教育应该从倾听开始,愿师者都能乐听“哇声”一片。
【参考文献】
[1]张海景.浅论《窗边的小豆豆》与儿童成长主题[J].文学教育.2011.04
[2]王鑫.尊重受教育者个性,还生命以真、善、美——读《窗边的小豆豆》[M].南海出版公司.2003.01
[3]闫春梅.唐立宁.从生態式教育的角度读《窗边的小豆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