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

2017-03-02赵桂喜虞小明吕建渊张莉

中外医疗 2016年32期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赵桂喜++虞小明++吕建渊++张莉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32.196

[摘要] 目的 提高对肾脏等泌尿系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认识及诊断、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6月间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SFT的CT影像学资料和病理,包括良性6例,恶性1例,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45.5岁。结果 7例患者中,CT表现良恶性与病理相符为100%,所有病例均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左肾4例,右肾3例,CT表现良性为病灶边界清楚,内部均匀,膨胀性生长,也可见多发小片状或不规则低密度区,恶性为类圆形囊实性团块状影,密度不均匀,边缘不清,向周围浸润生长。结论 CT表现为单发孤立、类圆形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或欠均匀,不均匀强化,延迟持续强化伴粗大供血血管时,應考虑SFT的可能性。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肾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R7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b)-0196-03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梭形细胞肿瘤,以前认为只是发生在胸膜,而发生在肾脏等泌尿系的SFT更少,国内外仅以个案报道为主[1-2],容易误诊,该研究通过收集2009年1月—2015年6月间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泌尿系SFT的MSCT图像,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该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SF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20~80岁,中位年龄50.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胀痛5例,腰骶部疼痛1例,腰痛伴血尿1例,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经随访未见复发。

1.2 影像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采用该院Siemens Somatom Emotion16排螺旋CT机,120kV,380 mA,层厚与层距为5 mm,重建层厚1.5 mm,先行平扫,增强扫描经肘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碘佛醇(国药准字H20067896,320 mgI/mL,50 mL)(300 mgI/mL,100 mL)注射速率为2.5~3.0 mL/s,皮实质期扫描时间为注入造影剂后30 s和60 s。部分病例行MPR和MIP重建。

1.3 图像分析

所有患者的CT资料均由两名高级职称的放射科医师双盲法阅片,重点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密度、形态以及边界,病灶内部结构和强化情况,周围供血血管,肿块对周边的压迫及浸润等进行分析。最后和病理科医师共同分析讨论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

1.4 病理检查

7例标本常规石腊切片,甲醛固定,HE染色、免疫组化检查CD34、CD99、Vimentin、Bcl-2、CK、S-100等。

2 结果

2.1 肿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及边缘

7例患者中,6例CT诊断良性,1例为恶性,与手术病理相符率为100%。左肾4例,右肾3例,其中左肾实质2例,左肾门1例,左肾盂1例;右肾实质2例,肾包膜1例,仅1例发生在肾上极,其余都发生在肾中下极。7例肿块大小约为(1.0 cm×0.95 cm)~(15.0 cm×14.5 cm),均为单个圆形或类圆形孤立病灶,6例良性肿瘤边缘清楚,周围间隙清晰,向周围呈膨胀性生长,对周边其它脏器有轻度压迫和推移,1例呈类圆形,周边脂肪间隙不清,向邻近器官呈浸润性生长。

2.2 CT表现

6例良性SFT表现为平扫时肿瘤软组织以等密度为主,肿瘤实质部分略高于肾实质,CT值为30~50 Hu,其中1例伴有钙化和坏死液化,其它为密度均匀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见多支增粗的供血血管影,肿瘤呈不均匀斑片状或斑驳状强化,CT值上升约20 Hu,静脉及实质期肿块呈进一步延迟强化,CT值进一步上升至80~100 Hu,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1例恶性SFT表现为平扫为低密度影,内部见大片状坏死低密度区,增强后见肾动脉分支参与供血,肿块中心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肿瘤周边与良性SFT强化方式相近。

2.3 病理学表现

7例SFT中,6例大体标本边缘清楚,可见假包膜,切面呈灰白及灰黄色,内见少量粘液样囊变区,1例恶性边缘不清,浸润至肾实质和筋膜,切面见大片状坏死及陈旧性出血区,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束状或车辐状排列疏松区见许多胶原纤维。恶性肿瘤呈明显核异型性和核分裂象,部分区域见在小不等血管或粘液样变性及纤维瘤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7例患者CD34、Vim、Bcl-2不同程度阳性表达,5例CD99(+),而CK、S100均为(-)。

3 讨论

SF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以往认为本病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所以过去称为“局限性纤维性肿瘤”,“局限性纤维性间皮瘤”,而目前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的发展,现在认为其起源于成纤维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的肿瘤,是一种能表达CD34抗原的树突状间充质细胞,因此这种肿瘤除胸部常见外,全身均可发病,但发生在肾脏等泌尿系统甚为少见[3]。MSCT平扫良性SFT边缘多光整,呈孤立性、圆形、类圆形肿块,有时边缘可见包膜,分叶不明显,肿块为稍高于肾实质密度,一般密度均匀,当肿瘤较大时,由于受肿瘤细胞坏死、囊变、胶原纤维及粘液变性的原因,内部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周围组织器管受压移位;恶性者可侵犯周围组织[4],边缘不清晰,呈囊实性改变,这是由于肿瘤内部粘液样变、出血、坏死所致。肿块实性部分增强扫描皮质期多呈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这是由于肿块内致密区与稀疏区夹杂交替分布,致密部分因为存在丰富的血管外皮样结构,在CT上表现为较强的强化部分;稀疏部分因为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及粘液样变性,而强化效果低。实质期强化程度明显比皮质期高,进行性强化,这是由于纤维成分和细胞疏散排列而影起细胞外间隙增大,造影剂进入及排出减低所致,因此肿块内才出现进行性延迟强化的特点,呈“快进慢出型”强化[5-6]。复习文献,由于肾SFT的低发生率,国内外有关的影像报道还不是很多。Tanaka[7]报道的12例在CT上与本例类似,其中10例良性均表现为密度均匀、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清楚,边缘光滑锐利的孤立性肿块,向肾盂内生长并推压肾盂肾盏,2例恶性表现为边缘不清晰,呈囊实性改变[8]。该组病例以良性为多,良性6例,其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有快进慢出的强化特点;恶性1 例,边缘见侵润,周围间隙受累密度增高,轻度不均匀强化,该组病例采用依据肿瘤生长方式进行CT良恶性诊断,结果全部正确,与Tanaka等理论相符,因此笔者认为SFT的生物学生长特性可以作为判断其良恶性的主要依据。

综上所述,CT表现为单发孤立、类圆形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或欠均匀,不均匀强化,延迟持续强化伴粗大供血血管时,应考虑SFT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张建兵,金梅,朱涛,等.肾孤立性纤维肿瘤一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5,43(1):44-45.

[2] Song SW,Jung JI,Lee KY,et al. 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 computed tomography-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of benign 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J].Jpn J Radio,2010,28(8):602-608.

[3] 石双任,陈宏伟.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CT及MRI特点[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4):652-655.

[4] 代月黎,许乙凯,林洁,等.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10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10):1653-1656.

[5] 刘衡,柏永华,史军丽,等.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螺旋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1);136-139.

[6] 张义静,肖永双,温儒民.肾脏孤立性纤维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4,29(6):524-525.

[7] Tanaka M, Sawai H, Okada Y, Yamamoto M,et al. 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 originating from the peritoneum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Med Sci Monit, 2006, 12(3):95-98.

[8] 林玲,范欽和,黄波涛.肾脏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28(6):672-674.

(收稿日期:2016-08-17)

猜你喜欢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
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CTA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