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货币兑换的世界》微课程设计

2017-03-02付郧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小数点小数汇率

分析

《走进货币兑换的世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七课时“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来解决问题”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内容之后,将规律的运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用来解决乘(或除以)十、百、千、万的数学问题,这既是一种新的计算策略,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一部分学生有过跟随家长出国旅游兑换外币的经验,也有一部分学生在银行或电视上看过货币兑换的相关新闻,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货币兑换。总体来看,多数学生缺乏解决生活中此类问题的经验。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结合授课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并借助电子书包课后作业发送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在电子书包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扫清了课堂学习的障碍,这种运用微课程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

依据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解决未来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的课标要求,笔者将本节微课的达成目标设定为:通过虚拟场景的动画演示发现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网络查询汇率的生活技能,并学会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为了帮助学生达成所设定的目标,笔者依据微课教学内容、学生的学情、达成目标,设计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并通过电子书包的课前导学发送给学生;学生借助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指南”明确观看微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并依据方法和建议,有步骤地观看,学会带着问题去思考,再将自己寻求的答案与微课中教师的讲解进行对照,有目的地去看。学习任务是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重点,笔者设计了问题任务、自主查询任务、练习检测任务,逐步帮助学生夯实学习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在梳理中提出困惑,以便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交流。这样的设计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适度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制作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笔者从网络中选取合适的视频资源,结合电子书包平台中制作的课件,使用软件Camtasia 8.4进行录制及加工处理,并以MP4格式发布,时长为7分11秒。本微视频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创设动画虚拟场景,初识货币兑换问题

现代社会,对外交流、货币兑换是必须学会的一种技能,但学生对此技能却比较陌生。因此,笔者将这样的生活情境借助学生们最喜欢的影片——《疯狂动物城》中的经典片段呈现出来,在兔朱迪与狐尼克有趣的对话中演绎了本课的学习任务,这样使得学生兴趣浓厚,观看认真。

2.新闻链接,感受汇率变化

笔者利用网络信息量大的特点,将现实生活中汇率变化的新闻载入其中;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既能真实地感受到汇率的实时变化,又能直观地感知汇率的不同货币兑换的数量也会不同,即便是同一种货币兑换不同外币,兑换数量也会有所差异,初步培养学生理财的意识。

3.演示汇率查询方法,解决其他货币兑换问题

笔者将运用网络查询实时汇率的方法通过微视频进行演示,学生通过观看掌握汇率查询的方法,再点击电子书包操作任务中的网页链接,进行操作实践,增加各种货币兑换的相关知识,感知深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4.运用问题解决模型尝试练习

视频最后以故事情境为引导,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尝试运用解决问题的模型进行列式,巩固运用规律进行计算的知识。

应用过程

微视频前置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了解货币兑换相关知识,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而课堂注重学生的组内分享、交流,達成共识,并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本课中,笔者将应用过程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环节一:自主检测,类推迁移

课前,学生已经通过微视频的学习,学会了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计算方法,并通过小数点移动的知识算出结果。为了检测学生自学掌握的程度,笔者发布了电子书包在线检测,通过及时反馈的统计结果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面的进阶探究做好铺垫。

环节二:分组讨论,多维探究

笔者依据检测结果,及时反馈,明确方法,再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分享课前学习的成果及学习困惑,由个体独学转为群体互助。学生将自学中产生的疑问在组内进行交流,如“为什么兑换时间不同,兑换的数量也不同?”“兑换同一种货币,不同银行的汇率是不是一样的?”“2万美元兑换人民币该怎么计算?”“寒假在韩国旅游,买一瓶矿泉水花了3000韩元,这个价格与农夫山泉相比,贵不贵?”等,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寻找解决困惑的方法。最后,笔者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全班汇报,并在此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技能解决更多的、综合性的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智能检测,拓展延伸

在此环节,笔者通过电子书包发布进阶练习,逐级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方法交流,再一次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教学反思

翻转课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变枯燥学习为有趣探究,变简单运用为生活技能的提升。微视频将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化为虚拟情境,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眼光发现问题,并逐步构建小数与十、百、千、万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解决问题模型。另外,学生通过观看新闻,学会将生活中的现象与数学学习建构联系,通过网页实际操作,学会现代社会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在操作中不断观察、比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评委印象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是十进制计数法从自然数到小数的拓展,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体会到十进制计数法的优越性,更能感受到十进制计数法在不同数域之间的纽带作用。

为了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付郧华老师的《走进货币兑换的世界》微课程设计,依据微课程教学法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消化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数学本质。其微课程设计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始于问题驱动,止于数学理解

付老师以“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货币兑换”问题为学习的起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引发他们对汇率问题的观察、比较、分析与思考。学生在货币兑换的现实情境中,借助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查、看、找、比等形式,最终发现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其间,“小数点的移动引发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数学本质得到很好的理解与应用,此时的理解不仅是书本上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是融合了现实背景的运用与生长。

2.始于自主学习,达于进阶提升

付老师依据微课程教学法的“四步法”操作原则,沿着“检测—作业—协作—展示”流程实施教学,不仅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开展课前自主学习活动,而且借助课始的检测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汇率有关知识的情况,为后继的学习提供支撑。如果学习仅停留在了解汇率知识层面,则远远没有达到数学学习的目的,因而课堂的协作进阶作业就成了个体自主学习的升华篇,通过进阶作业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汇率陈述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看到学生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运用水平,因而进阶作业是实现学生数学理解的必由之路。

3.始于技术支撑,终于学法转变

微课程教学设计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借助微视频作为前置性自主学习技术支撑,既符合时代发展的现实,又解决了学生前置性自主学习过程中指导缺失的问题。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查询汇率等手段,既扫清了陈述性知识障碍,又能从中学会信息收集、整理、分类的方式与方法。同时,学生在前置性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探索,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一定会有自己的思考与想法,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由表层走向深刻。

(齐胜利 NOC活动评委/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小数点小数汇率
美联储加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关性
失踪的小数
ARIMA模型在人民币短期汇率预测中的应用
ARIMA模型在人民币短期汇率预测中的应用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超级小数点
小数精灵成长记
小数点流行病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