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2017-03-02王慧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贾岛隐者童子

王慧

创新整合点

利用网络资源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在课前预学环节通过网络资源平台上传微视频,学生根据视频中的指导方案预习新课,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平板电脑,广泛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知识层面、丰富学习内容;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帮助学生在写字前观察字形,让写前观察变得直观有效;通过网络互动平台使语文学习与学生评价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材分析

《寻隐者不遇》选自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板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这首诗写贾岛去寻访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诗句虽然浅显,却耐人寻味。这首诗第一句交代“寻隐者”,第二句说明“不遇”;第三、四句直中有婉,“只在”说明隐者走得不远,容易找到,让人在找寻不到的失望中又萌生一线希望,“不知”说明隐者在白云深处,难以寻踪,又让人怅然若失,无可奈何。本诗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意境幽远。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初步掌握了理解古诗的方法,但这首诗每句都有省略,这对学生理解诗意造成一定困难,教师要提供相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全诗。新课标倡导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多元化思考、独特性表达、创造性运用”。因此,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敢于谈自己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读诗文,用自己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来做评价。教师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保护学生的思维灵性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会写生字“遇”;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吟诵、想象、表演、结合书下注释等方法理解诗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中隐者的形象,感悟隐者的情怀,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环境与准备

识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平板电脑、课本剧表演道具等。

教学过程

1.微视频预学,奠定基础

课前,教师将微视频上传至网络资源平台,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指导方案中的四个问题展开预习,并记录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微视频、自主学习指导方案帮助学生有步骤地学习,并做好预习作业,从而使课堂学习更加高效。

2.了解背景,解釋诗题

①揭题。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吟诵《池上》。

师:同学们,你们吟诵得真好听!旋律多么优美,心情多么欢畅。其实,学习古诗很简单,古诗可以吟,可以唱,还可以演。今天,就请同学们随老师走进诗人——贾岛(学生接答)的——寻隐者不遇(学生接答)。

②质疑解题。

师:咱们先来看看诗题,你们有什么疑问?

生:“寻”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1:寻找。

生2:寻访。

师:用词真准确,一个“访”字就显示出作者对隐者的……

生:尊敬、礼貌。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叫做“隐者”呢?谁来结合书下注释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隐居的人、隐士,他们隐居在深山中,远离城市。

师:那贾岛见到了隐者吗?

生:没有。

师:你们是从哪两个字知道的?

生:不遇。

设计意图:通过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朗读诗歌,随文识字

①自学自讲。

师:“遇”是本节课的一个生字,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字?(教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方法)

生:整体认读音节“yu”,半包围结构,走之旁,相遇,遇见。

师:你的讲解很全面。

②写字教学。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帮助学生在写字前观察字形。第一步,学生先在白板上画出这个字的整体轮廓,以确定“遇”字呈正方形的特点;第二步,学生把“遇”字的两部分拖放到虚宫格里合适的位置,明确半包围结构字的间架结构,找准重心;第三步,学生画出横、竖中线,找出这两条主线附近起笔或收笔的笔画,确定笔画的具体位置;第四步,描画出生字的主笔,感受主笔舒展对整个字书写的重要性。随后,教师回放整个过程(如图1),让学生回顾并总结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电子白板交互功能的运用,使写字教学直观有效。在落笔书写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做到笔画到位,重心居中,书写规范,落实了写字的学习目标。

③拓展“不遇”。

师:大家刚才提到的“不遇”就是没有遇见。那么,谁能把这个题目完整地讲给大家听?

生:贾岛寻访隐居的人,但是没有遇见。

师:非常好,我们只要把词语的意思连接在一起就是整句诗题的意思,这也是古诗翻译的一个重要方法。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古诗文翻译的方法。其实,古诗中还会读到许多不遇(展示PPT,如图2),诗人们为什么要偏偏记下来这些“不遇”呢?今天咱们就来推敲这个“不遇”。

④复习平仄。

师:大家还记得学习《池上》的时候,讲过的平仄规律吗?

生:平长仄短。平声字(一声、二声)要读得长一点,仄声字(三声、四声)要读得短一点。

师:好,咱们一起来试试吧!看着老师的手势,“松”是几声?

生:一声。

师:对,也就是平声,读得要长,老师已经把平仄给大家用符号呈现出来了,请看PPT(如图3)。

⑤学生齐声朗读。

4.创设情境,理解诗意

①小组探究诗句含义。

师:现在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反复诵读,观察插图,说一说每一句诗的意思,时间为3分钟。

学生小组探究学习,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②小组回答。

师:哪个小组来解释第一句诗的意思?

小组1:苍松下,询问了童子。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诗意的?关于这一句大家有没有问题想问小组1的呢?

生1:谁问?

生2:童子是谁?

师:哪个小组来解释第二句?

小组2:他说师父已经采药去了。

师:关于这一句大家想一下有没有问题想问小组2?第三句哪个小组来解释呢?

小组3:就在这座大山里。

师:针对这句,大家有什么疑问?

生1:谁说的?

生2:“只”“此”怎么解释?

生3:山是什么样的?

师:接着请小组4,解释第四句。

小组4:可是云层很深,不知道师父在什么地方。

师,大家有什么疑问?

生1:谁回答的?

生2:云深是什么样的?

教师对上述的问题解释、分析,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理解、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进行分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设疑能力。

5.情境复现,感悟诗情

①一问三答对话式。

师:这首诗讲述了诗人贾岛寻访隐者却没有遇到,与其他诗不同之处是诗人抓住了人物对话来写,那么,是哪两个人的对话呢?

生:贾岛和童子。

师:从古诗的内容来看他们有几次对话?

生:三次。

②想象补充另两问。

师:请同学们根据诗句想象一下,诗中省略的询问是什么?

教师出示PPT页面(如图4),学生思考问题。

③表演古诗课本剧。

师:谁想上台来把这三次对话演一演?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表演。

④悟诗人情感变化。

师:这三次对话,还展示了贾岛在寻访中情感的变化,真是一波三折,起起落落。请同学们带着诗人的情感再来读一读!(学生带感情齐读)

⑤探寻隐者品质。

师:其实贾岛要寻找的不也正是隐者的高洁品质吗?这叫做尋隐者虽不遇,但不遇中有遇。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有遇”,把对隐者的仰慕之情读出来。

6. 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①“推敲”典故。

师:说起诗人贾岛,他可是有名的“苦吟诗人”。他喜欢咬文嚼字,斟酌诗句,而推敲的典故也是出自他写的《题李凝幽居》这首诗中的“僧敲月下门”。他还写了许多的古诗,请同学们课下利用网络欣赏。

②利用学习平台发送自选式作业。

a:绘古诗——把诗句中的场景,画一画。

b:讲古诗——把古诗编成故事,讲一讲。

c:演古诗——把诗中事情经过,演一演。

教学反思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作品。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此诗描述了寻访者拜访隐者不遇,却与童子互问答。全诗仅四句,二十个字,笔墨虽不多,但曲折有致,各具神韵。

1.平淡中出新奇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浅近易晓,但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三种情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从写作笔法上看,“松下问童子”这是写问,问了什么话,诗中并没有说。但可以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中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回答把问句隐含其中。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是童子补充回答。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说不定。这三番问答,通常至少需六句才能表达完整,诗人贾岛采用以答代问的手法,仅以二十个字表达完美,这足以看出作者推敲字句之功力。所以在施教中,不能离开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不能囫囵吞枣,只有细心捉摸,才能体味到诗的妙处所在。

2.朴实中显壮美

这首诗,作者没有写寻访者不遇的失望心情,而是通过童子的答话,用极其朴素、自然的文字,从侧面描绘了隐者隐居的山林之幽深、壮美。这山林的形象同隐者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教学时,在弄懂句意的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想象诗人描绘的情景。“松下”可见松树的高大,隐者住处环境的壮美与幽静;“采药”道出了山中草木繁茂,遍藏奇珍异宝;“云深”,既写出了云雾的浓重厚密,又写出了山林的高大幽深。这些词语朴实无华、不加雕琢,而有机地连缀在《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中,个个都显示了不凡的光彩,成为壮美山林的传神之笔。

3.交流中生亮点

学习过程中,有学生提出:这位隐者是谁?是神仙吗?针对这一疑难,同学的回答各式各样:诗人、僧人、道士、采药人、医生……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从“采药”一词可猜想隐者是懂医术的人,他采了药为人治病,是一位救人的良医。有说:“云深不知处”说明隐者的采药是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他不辞辛劳、不怕艰险,隐居在深山,采药行医,是个大好人。正是有了学生的交流,课堂才会生成亮点,才会意趣横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学习完《寻隐者不遇》一诗后,个人觉得在课堂学习中一定要在必要之处融入信息技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时,集体力量再强大,学生仍旧会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强调让他们自己再想想,而应该组织他们整理思维,引导他们调整思维,教师要适当地及时参与,或提醒,或总结,做一位及时的引导者、积极的参与者。

猜你喜欢

贾岛隐者童子
《寻隐者不遇》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贾岛碰瓷
歌声嘹亮
两个“隐者”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书中有童子
小白菜
贾岛推敲
故事里的狼
我与唐诗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