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微课程设计
2017-03-02徐苏宁
徐苏宁
分析
“唐诗晋字汉文章”,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开篇第一个字,即“永”字。“永”字笔画数很少,仅五画:点、横竖钩、横撇、撇、捺,笔法却很多,在书法中是典型字。永字八法,即八种笔画,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从学习书写角度来说,学习“永”字可以帮助初学者了解汉字结构及运笔态势。学习书写“永”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需要反复的练习,这种传统的书写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是比较常见的。
习字、写字贯穿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每天的语文学习中,笔者所在学校有专门的写字课,为了让学生在书法练习的起始阶段就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示范“永”字并详细解释:①点为侧;②横为勒;③竖为努;④钩为趯;⑤提为策;⑥长撇为掠;⑦短撇为啄;⑧捺为磔。然后利用笔画逐一进行示范,让学生对基本笔画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继而产生浓厚的模仿、学习兴趣。
学“永字八法”重要的是体会每笔的态势,写出精气神来。另外,“永”字的各势相互间都有呼应、结构布局等,学习者都应加以揣摩。书法再高一层讲究境界,而书法的最高境界往往不在书法之内,这是因为“书”写的是汉字,“法”度往往体现着国画艺术的章法和韵味,其精髓与整个文化文明紧密联系着。这里面的深远含意值得练习书法的学生去感悟、体会。
设计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中的第一模块,它能全面地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并能够指导和检测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在设计这份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时,笔者遵循了以下原则:①提炼达成目标;②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依次可以概括为认识“永字八法”,欣賞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序》及“永”字的典故,明晰“永”字有几画和几种笔画,掌握“永字八法”的书写要点四个环节;③根据学习任务给出学习方法建议,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前学习;④设计课堂学习形式预告,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形式,形成目标管理的意识。整个学习任务的设计,笔者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的学为本位,并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他们进行自学。
笔者设计的微视频,首先从王羲之“学书十年深山中”的故事导入新课“永字八法”,然后出示“教学目标”讲述“八法”的来源,让学生体会王羲之学习书法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辅以王羲之作品展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笔者讲述“八法”的名称,此处为精讲,是本节课的重点,笔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深刻理解“八法”的名称及其内涵,并将古时的名字一一详细介绍。
“运笔路线”是写好每种笔画的关键所在,理解运笔姿势更是正确书写笔画的重中之重。此部分,笔者使用了动画演示法,并在运笔路线运动过程中作旁白解说,然后由学生齐声复述,用手指空临,加强理解,为书写做准备。为了彻底突破难点,笔者又使用了“动画添墨”的方法再次强化理解,并在黑板上亲自演示,每写一步都做进一步解析,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效果,使学生完全领悟“八法”的含义和书写方法。
氛围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帮手,在指导训练过程中,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古筝演奏的中国古音乐,营造了临写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全神贯注地练写。
练习书写并不是学习的终止,教师还要做到有效的点评。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师生共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学生互评,然后笔者用精练的语言进行总评。在有限的课堂里,学生基本掌握了“永”字的写法。
在学法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先以小故事的形式说明学习书法的重要性以及“永字八法”在书法学习上的重要性。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在讲述“八法”时,将古汉语和白话文相结合,用恰当的词语加上形象的比喻,再用手势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紧紧跟随笔者的思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地进行学习。
制作过程
笔者设计并录制了教学微视频,它是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学会知识的配套学习资源。本节课的微视频笔者依照以下逻辑线索进行设计:①介绍书法,产生兴趣;②了解王羲之,埋下伏笔;③分析永字八法,教授书写技能;④总结写字要领,鼓励积极练习。由于低年级书法教学是整个书法教学的起步阶段,每种笔画都必须有较高的精准度,否则会对学生之后的书写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笔者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借助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将“永”字分解为八种基本笔画,并做成动画融入到教学课件中。视频的录制主要是借助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并配音,后期再对视频的时间轴进行编辑,剪去错误的部分,进行渲染后生成视频。
教学运用过程
1.第一环节:课始检测
在此环节,教师先展示学生“永”字的书写,检测学生微视频学习掌握的效果;再由各组学生集体评议、分享、交流、评价其他同学的书写情况;最后对自己有待改进的笔画,重新尝试书写。
2.第二环节:进阶作业
本环节主要借助《永字八法》笔画练习纸完成,在练习纸上将八种基本笔画以及“永”字放入米字格中,方便学生寻找、模仿笔画的位置、走势。对于“永字八法”的讲授,笔者采用一边讲解一边书写的方法,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聆听,接着让学生再次书写。书写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相互评议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学生根据反馈指导进行再书写。这样的练习将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落到实处。
3.第三环节:协作探究
此环节强调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笔者组织小组讨论“如何写好各种笔画”“每种笔画都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学生在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中领悟了“永”字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并通过教师的演示范写,自主研究每种笔画的书写神韵。
4.第四环节:展示交流
每组推选一个代表上台书写以上八种笔画,其他同学点评交流,并修改自己的基本笔画。推选学生代表上台书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巩固他们课堂所学。生生间的交流、点评能极大地帮助他们改进再书写。
课后反思
课后,笔者对本课进行反思,本课的亮点有以下两点。
1.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学习的动力主要源于知识的趣味性。所以,笔者在微课中以故事、动画演示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更是借助古语中对每种笔画的称呼以夸大的动作进行展示,让学生体会到每种笔法的走势,了解并初步掌握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要点。整节课都在欢声笑语中实施,学生全神贯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能突破重难点的学习
每种笔画的位置、走势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他们在一节课中调整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仍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笔者在微视频中通过动画展示笔画走势,并将起笔、行笔、收笔展露无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学效果。
评委印象
“永字八法”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徐老师的《永字八法》微课程设计把枯燥单调的写字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激发了低年级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也让写字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1.紧扣课标写字要求,整体入手教基本笔画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低学段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要做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在教学汉字的起步阶段,徐老师通过选择教经典的“永字八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八种笔画——“点、横、竖、钩、提、长撇、短撇、捺”及其写法。这种整体感知的学习方法较孤立地教每一种笔画,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也更便于学生识记和掌握这些基本笔画的名称与书写规则。
2.将写字与文化融合,从小播下爱国的种子
徐老师通过“永字八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八法”即八种笔画,古今名称不一样: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努,钩为趯,提为策,长撇为掠,短撇为啄,捺为磔。因为是全新的知识,所以学生就充满新鲜感,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边学边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汉字及其书写的美妙。于是,写字不再是简单的写字,写字与文化紧密融合,写字育人,以文化人,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小种在了学生的心田里,一颗颗热爱祖国的种子由此播下。
3.微课程教学实施,更利于学生有效练习
在徐老师的微课程设计中,自主学习任务单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自学时目标明确。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提前学习,课上进行巩固与提升,这样提高了写字教学的效率。教学基本笔画的微视频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若没有完全掌握或淡忘这些书法知识和书写技能,可以重复播放视频,按需学习,从而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避免了课堂教学“一刀切”“齐步走”导致的“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的现象。
(计利珍 NOC活动评委/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