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英语阅读文本中培养思辨能力的点
2017-03-02刘燕
刘燕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更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其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与经验,利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价等思辨方法,深刻理解阅读材料并做出自我判断。高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对客观事物不完善的认知需要通过学习间接经验拓展思维。阅读文本恰恰成为学生重要的思维训练载体。学生既可以在与文本的交互过程中训练并学会如何欣赏、如何评价、如何质疑,还可以通过文本阅读提高思辨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文体侧重点、标题、文本关键信息、写作背景、文化对比和角色转换的策略等设计批判性阅读问题。
要抓住文本可培养思辨能力的亮点,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我们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解读、理解和评价。
文本分析首先聚焦文本内容。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体裁是什么?讲述了什么内容?由此创设理解层面的阅读任务,帮助学生通过信息的提取熟悉文本,为与文本的深入交互做好准备。文本的写作背景、文本中的图示也需要深入分析。如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一模块第四单元中的课文“John Snow Defeats‘King Cholera”。John Snow在英国历史上是一位重要人物,由于文化差异,学生对他的了解普遍不够。教师需要在课前深入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并选择重要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文本材料——John Snow调查问题时用到的地图。地图想告诉我们什么?主人公和这张地图之间发生了什么?体现了主人公什么品格?考虑到这些问题就可以通过对非文字文本的分析抓住重点,设定预测任务或在研究过程中分析任务,启发学生的思维。
除了内容之外,文本表达了哪些观点?字里行间有哪些深层含义?這就需要我们从作者的写作目的进一步分析文本。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一模块第四单元中的课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为例。这是一篇记叙文,讲诉了唐山大地震的前后过程。教师处理这篇文章时候往往会引导学生提取事件相关时间、内容之后仅组织学生复述唐山地震,或转述其他地震。这些任务仅聚焦文本内容,为满足思维的发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从写作目的角度深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唐山地震?文章的标题为什么是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震前征兆的描写目的仅是告诉我们震前会发生什么吗?灾后的营救描述说明了什么?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针对写作目的的深入分析无疑会揭开文字表层的面纱,让学生与文本及作者之间发生思维的碰撞。教师对文本挖掘的深度决定了课堂任务设定的深度。教师只有通过深层次的思考才能创设引导学生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价的思维层面的阅读任务。
文本的谋篇布局、行文特点也是文本分析的关键。作者为了突出主题会选择不同的语篇结构和修辞方法。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议论文由于写作目的不同,文本结构和文字特点各具特色。对此深入的分析能够帮助教师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并设计好思维层面的问题。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本除了常规的文章外还包括剧本、采访记录等形式的文章。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五模块第四单元中的课文“My First Work Assignment”就是一篇访谈记录,通篇为对话形式。一位教师抓住文本特点,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对话中提问方的问题,让学生将所有问题分类,分析提问方就哪几个方面提出了问题。这种归类的训练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辨能力中“阐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