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应对策略
2017-03-02张静
张静
摘要:自卑心理是当前高职高专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引导,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要结合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包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活氛围、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和理想信念教育等;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身调节,包括宣泄法、自我暗示法、理智—情绪疗法和体育运动等。从主客两方面协同应对,以期帮助高职高专大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生;自卑心理;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1009903
一、研究背景
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提出,人人都有自卑感。自卑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使人渴望并追求卓越,是推动人们力求成功的动力。但是如果人不仅没有因为自卑感而产生动力,反而被其压抑,变得抑郁、无力,就会产生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人、焦虑、紧张、不安等“自卑情结”[1]。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大学生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3%。高职高专大学生朝气蓬勃,自立自强,追求自我成长[2]。但不可忽视的是,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群体也存在特有的心理健康问题:高职高专院校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自信,甚至觉得自己的智商低人一等,自卑心理较为普遍。有的学生入校几天就选择了退学复读,有的甚至直接不报到(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报到率平均只有80%左右)。很多学生立志参加升本考试考上本科,但专升本名额非常有限,升本率只有20%左右。当升本动机不能实现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以至于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波动很大,每年因学习压力而退学、休学的比率都在4%—5%左右。
已有的研究表明,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自卑感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学习自卑,如专业课、英语和普通话成绩较差等。(2)交往自卑,如人际关系紧张、没有知心朋友和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等。(3)外貌自卑,如五官不佳、身材过胖、个子矮小和身体残疾等。(4)恋爱自卑,如失恋、男/女朋友就读于更好的学校、男/女朋友家庭经济条件更好等。(5)家庭自卑,如家庭贫困、家庭成员不全、家庭成员患病等[3]。笔者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 UPI)对岭南师范学院1 324名高等师专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249人(占18.81%)“感到自卑”,有269人(占20.32%)“觉得别人轻视自己”,有135人(占10.20%)“缺乏信心”。
这些数据表明,高职高专大学生的自卑心理较严重,对其学习、生活会产生消极影响,并阻碍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探索和研究高职高专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引起高职高专院校的足够重视。本文力求分析高职高专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并从高校应对和学生自身调节两方面寻找应对策略。
二、高职高专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应对策略
(一)高校方面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在当今国际教育界,心理健康教育被认为是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一项任务,在具体实施时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心理素质的优化和心理潜能的开发。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有针对性地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主要内容包括新生适应、自我认识、宿舍人际关系、爱情教育、情绪调节、应对挫折、就业心理等。
(2)建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社团活动。心理咨询过程中,将具有相似自卑源的同学组织成一个团体,让大家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交流真实感受,提高自我认同感,通过学习、模仿、练习重获自信[4]。
(3)利用互联网资源,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囊括大量实用性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给学生提供交流心理烦恼、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平台。
(4)建立新生心理档案。新生入学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的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心理状况[5]。
2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家庭贫困是造成高职高专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贫困生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难以保障,经济上的“捉襟见肘”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高职高专院校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獎学金、助学贷款、社会资助、勤工俭学和缓交学费等途径,使贫困生不要成为精神上的贫困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自己充满信心,脚踏实地地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6]。
3开展活动,改善学生的生活氛围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际交往的空间越大,人们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机会就越多,心胸就会变得开阔。自卑者的典型特点是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自我封闭,所以开展活动,改善学生的生活氛围,对减轻高职高专大学生自卑心理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高职高专院校要格外重视营造同学间互助友爱的氛围,在班级中要倡导不歧视家庭贫困的学生,不讥讽有某种缺陷的学生[7]。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调整自我评价,减少自卑感,保持一种积极、愉快、舒畅的情绪体验。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陶冶情操。高职高专院校要努力营造艰苦奋斗、杜绝攀比的氛围,鼓励学生自立自强,让学生正确认识贫富差异,不以穷耻,不以富荣,反对奢侈浪费[8]。鼓励学生创业,让贫困学生领悟到出生贫困并不耻辱,通过辛勤劳动和商机智慧,自己就可以提升价值,改变生活环境。
5开展生涯设计和理想信念教育
一些高职高专学生因为不熟悉所学专业,对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没有信心,很容易产生厌学和对前途迷茫的情绪。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尽早开展职业生涯设计与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和就业前景,树立对所学专业的信心[9]。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脚踏实地、锻炼自己,摆脱自卑心理。
(二)学生自身方面
1宣泄法
宣泄法是指创造一种情境,使自卑的人自由地表达受压抑的情感,从而释放心理压力。宣泄法的途径有两种:
(1)倾诉宣泄法。倾诉是一个感情排遣和自我心理调节的过程。有自卑体验的同学应主动寻求帮助,向亲人、同学或者心理咨询教师倾诉心中的烦恼。心理咨询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将早期的负面情绪体验上升到意识的层面,让自己不断地宣泄这些积淀已久的不良情绪,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们摆脱自卑心理的困扰[10]。
(2)情绪宣泄法。自卑心理常会使人忧心忡忡,脾气暴躁,如果一味地压抑这些负面情绪,会使人更加痛苦。适当的情绪宣泄(如大笑、大哭等)是排解悲痛的较佳方式。研究表明,1分钟大笑相当于慢跑45分钟,宣泄效果不言而喻。痛哭则可以使悲痛情绪畅快淋漓地宣泄出来,有利于身体健康[11]。
2自我暗示法
自卑心理的人习惯于“我很笨”、“我不行”、“我完成不了”等消极的自我暗示,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自我暗示正是一种通过语言和想象等方式给自己施加积极影响的方法。高职高专大学生要懂得从好的一面认识事情,给予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我感觉不错”等积极的自我暗示,改善不良心境,培养自信心[12]。早晨醒来、中午午休和晚上入睡前是人们心情较平静的时间段,在这些时候进行自我暗示效果会更好。另外,高职高专大学生也要善于形成正确的心理补偿,即通过自己的努力,以某一方面的成就来弥补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果“其貌不扬”,可以用“满腹经纶”来补偿;如果“五音不全”,可以用“潇洒文笔”来补偿[13]。扬长避短,克服自卑。
3理智—情绪疗法
理智—情绪疗法是一种改变个体的认知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心境目的的心理疗法,其理论基础是艾利斯的ABC理论。艾利斯认为,引起情绪障碍(B)的不是诱发事件本身(A),而是人们对该事件的评价和解释(C)[14]。对事物合理的评价会引起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反之则会产生不恰当的反应。因此,要克服情绪障碍就要改变患者不合理的认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合理信念带来的不良情绪反应。
根据理智—情绪疗法,对自己的外表、身材、家庭条件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应该意识到,需要改变的并不是这些客观存在的条件,而是自己错误的认知[15]。高职高专大学生们可以使用这种疗法,学会改变思维方式,分析产生自卑心理的不合理信念是什么,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4体育运动
适度的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同时可以让人心情愉快,还能起到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的功效[16]。自卑心理的重要特点是自我评价太低。在体育活动中,有自卑心理的人可以认识志趣相投的朋友,并且很好地宣泄情绪。集体中每个人都会感受到鼓励的口号和呐喊,就算输了比赛每个人也会互相安慰。激动兴奋的加油和呐喊本身就是缓解心理压力的极佳方式,所以即便不直接参与比赛,光是现场观看也能很好地宣泄情绪。
三、小结
与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相比,高职高专大学生面临着特有的压力源。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与就业压力的逐步增大,自卑心理已经成为高职高专大学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价值观、培养健康自我与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能否克服自卑心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生活态度及至整个人生。我们应该帮助高职高专大学生认识到应该正确对待现实生活,学会客观正视自己,以恰当的途径排解自卑引起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并转化为摆脱自卑的推进力,从而为促进高职高专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Alfred Adler.超越自卑(全译本)[M].黄国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
[2]车丽萍.关于自我怀疑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1,24(6):736—743.
[3]张海钟.高师专科生自卑感与自信心来源因子调查分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32—35.
[4]施章清,张安娜.普通高校学生内隐自卑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3):636—639.
[5]陳建文,王滔.大学生自尊、自我统合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初步研究[J].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2):161—164.
[6]杨素华.高职特困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和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3):165—166.
[7]邓硕宁,廖婷婷,刘文政,等.大一新生中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社会支持和自我价值感之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7(1):55.
[8]张长英,冉蒋.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与培育[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3(13):19—20.
[9]尧国靖.地方高校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9(16):980.
[10]韩启放.一例大学生社交恐怖与自卑的综合治疗策略[J].心理科学,1994(5):24—27.
[11]程桂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咨询技巧[J].教育论坛,2001(1):45—47.
[12]王允亭,罗道全.新时期大学生自卑心理浅析[J].交通高教研究,2000(4):33—36.
[13]曾琴.当代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剖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6—127.
[14]张林.自尊:结构与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72—74.
[15]杨淑民.大学生的自卑情结及其干预[J].中国成人教育,2007(4):55.
[16]徐涛.试析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1):96.
Abstract:Inferiority is a prevalent phenomen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f not properly guided, it will reduce the efficiency of their earning, and seriously affect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Therefore, we should seek methods to overcome inferiority according to the facts we are facing now. For one thing, colleges should think much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ettle students actual difficulty, improve living atmosphere, construct a good campus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 career and ideal education; for another, students should try some methods, such as abreaction, selfsuggestion, rationalemotion therapy and sports. Coping with inferiority from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spects will help college students overcome it, and stay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university students; inferiority; mental health; strategy
(責任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