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敲打”资深员工的艺术
2017-03-02金阳
金阳
批评下属特别是资深员工是一件不轻松、也不容易的事情,有时会令那些缺乏管理知识和经验的领导者感到无所适从。但是,谁都会犯错误,批评也是一种艺术。如果领导者不懂得如何批评下属,就可能降低部门的工作效率,甚至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情绪。那么,领导者该如何批评或“敲打”资深员工呢?
把握好时机——适时“敲打”
什么时机“敲打”资深员工既是工作方法问题,又是领导艺术问题。时机选得准、找得对,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既可“敲打”出问题,又可“敲打”出质量。
一是借势“敲打”。懂得借势是一种领导方法,善于借势是一种领导艺术。“敲打”资深员工也是这样,不讲方式方法,“直筒子”直接批评人,不但起不到批评的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引发冲突,加剧矛盾。聪明的领导者善于借势、托势,通过旁敲侧击等方法,委婉曲折地指出员工工作中存在的共性缺点或不足,让资深员工感到不是有意针对其个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体会到领导的良苦用心。要让员工感到,领导没有直接指出自己的缺点,不是怕自己,而是在给自己留面子,要引以为戒,不要犯同样的错误,更不能让领导急眼、翻脸。
二是借时“敲打”。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批评人也是一样,瞄准了时机、找对了时间,下手就要快、稳、准、狠,不给对方喘息和反击的机会,就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员工因为某件事正在气头上,领导却在这时候批评人,无异于火上浇油,员工就可能借机把不满情绪全部发泄出来,事情可能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当资深员工犯了错误,被领导逮了个正着、抓了个现形,这时领导者不妨假装不知道,借口有事把犯错误的员工叫到自己办公室,适当点拨一下,让资深员工自己坦白错误,借机“敲打”一下,效果会更好。
三是借事“敲打”。作为领导者,对待员工所犯错误既不能装聋作哑、视而不见,又不能草木皆兵、疑神疑鬼。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要点出现象,态度鲜明,直击要害,决不能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不“敲打”犯错者,就会纵容犯错,使更多的人犯错。作为领导者,既要学会就事论事,又要学会借事论事,找出“引子”,催化“事件”,既让犯错者哑口无言,又给观望者敲响警钟。在不把事情闹大的情况下,让犯错的资深员工知道,领导者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重视自己,在乎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把握好分寸——适度“敲打”
“敲打”资深员工要把握好分寸,拿捏好尺度,用力过轻,触及不到痛点,让犯错员工没有痛感;用力过重,就可能物极必反,让犯错员工破罐子破摔。
一是看关系深浅度。在一个单位,上下级之间既要讲工作,又要讲关系:既可通过工作密切关系,又可通过感情推动工作。如果领导者与犯错的资深员工关系一般甚至有过节,批评时要注意语气要轻、语调要缓、语速要慢,让犯错资深员工感到领导是在心平气和谈问题,没有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而是以平等朋友的身份指出缺点或不足,出发点是为自己好,而不是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碴儿。如果领导者与犯错的资深员工关系密切,批评时语气深点浅点、轻点重点、缓点急点,只要出发点是好的,一般对方都不会在意,都不会因善意批评伤害彼此间的感情。
二是看员工接受度。批评人既要讲方法,又要看人。有的人只愿听顺耳话,不愿听刺耳的话,听表扬的话心花怒放,听批评的话怒气冲冲。批评人也要因人而异,既不能干篇一律,又不能干人一面,要区别对待、分类施策。对虚心接受批评的资深员工,领导者可以心无芥蒂、直言不讳地谈心交流,可以直戳其痛处,指出其不足;对愿听表扬不愿听批评的员工,欲抑先扬,批评之前,先赞美,让其从心里接受批评,避免把事情弄僵,将事情搞砸;对性格内向的人,可以采用以鼓励为主的批评方式;对于生性固执或自我感觉良好的员工,可以直白地告诉他犯了什么错误,以期对他有所警醒:对犯严重错误的员工,要采取正式的、公开的批评方式;对于轻微的错误,则可以私下点到为止。
三是看话题敏感度。批评人时选准、选好话题很关键。作为领导者,应尽量避开大家都敏感、反感的话题,尽量在较轻松的、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下展开,让被批评对象尽量卸下心理包袱,使谈话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要做到批评者开诚布公、不存私心,被批评者心服口服、心存感激。这样,可以化解批评对其“自我”产生的冲击力,让犯错员工觉得批评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
把握好场合——适当“敲打”
批评人的场合很重要,既是对被批评者的尊重,又是批评者的领导艺术。选对了场合,会避免很多尴尬,绕开很多矛盾。
一是在人少的场合。要面子、顾脸面是人的天性。人们都想把自己光鲜的一面展示给他人,把不光彩的一面隐藏起来。在其他同事在场的情况下,被领导批评和责骂,对下属来说,是蛮伤心的事情。道理很简单,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被骂,自己在同事面前的形象已经被折损了,面子大失,心里怎么受得了。如果在人多的场合“点对点”地批评别人,无异于撕下了“遮羞布”,让被批评者在他人面前无尊严、脸面可言,就会激怒被批评者。为维护自尊,被批评者有可能恼羞成怒,反唇相讥,当面揭领导的“短”,戳领导的“痛”,闹得双方都下不来台,最后两败俱伤。即使在人少的场合批评人,也要让被批评者知道批评是对事不对人,没有故意难为谁的意思。如果有可能,领导者也可分担一些责任,但不是分担“过错”,对事不对人。
二是在私下的场合。领导者要想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首先要理解和尊重他人。人都是感情動物,八小时之外地位是平等的,可以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喝喝茶、吃吃饭,以朋友的身份一起探讨人生、理想,倾诉苦闷、彷徨。这样,沟通起来就会顺畅、舒服。要把自己的苦闷说出来,让被批评者主动为自己出主意、想办法,以此拉近两人的距离,增进两人的感情。让被批评者学会站在领导者的角度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领导者分忧,把自己给领导者添麻烦的错误改掉、改好、改到位。切忌以“我是领导我说了算,我是领导我怕谁”的口吻批评人、教训人。
三是在闲聊的场合。有时候,谈话的场合太正式,反而让人感觉拘谨、紧张。每个人都有“自我”,自我是一种“形象”,或是一种“投射”,即希望别人怎么看自己。一旦“自我”受到威胁,便会窘迫不安;一旦“自我”受到伤害,便会痛苦不堪、奋起反击。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在酒桌、饭桌上谈事,就是因为那样的场合轻松,容易放松戒备,成功的概率相对大些。作为领导者,批评人要讲究批评的效果,能够灵活运用比喻、隐喻、暗喻等方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
把握好方式——灵活“敲打”
方法决定成效,方法对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可能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境,力氣费了不少,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南辕北辙。
一是杠杆表扬法。爱听好话是人的天性。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好员工也是表扬出来的。作为领导者,要想让员工自愿做出行为的改变,就要懂得积极引导比消极否定更有效。要学会用积极引导、树立标杆、示范带动的方式来感染员工、影响员工,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把自己的责任撇清,把全部过错或失误的“屎盆子”一股脑儿地扣在员工头上,让员工感觉你是一个只会摘“果子”,不会担“担子”的领导。这样的批评只会增加员工的反感和抵触情绪。要通过积极引导,让员工真正知道领导的良苦用心,清楚“好”与“坏”的区别,就会自觉自省,向好行为看齐。
二是文化矫正法。团队文化既是生产力,又是影响力,更是感染力。团队文化对于一个单位、一个团队很重要,是一个单位工作精神、工作作风、工作理念、工作方式、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步养成的。作为领导者,要懂得利用团队文化来影响团队、影响员工,学会把倡导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团队的文化氛围,让团队成员替你“监督”,替你“批评”,替你“敲打”,而不是事事自己出头,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所有责任都自己揽,把所有“火力”都吸引到自己身上。
三是抓大放小法。抓大放小既是领导方法,又是领导艺术。作为领导者,既要学会抓大放小,又要善于抓大放小,不要纠缠细枝末节。若总盯着“小节”不放,整天陷入事务之中,看这个员工不对劲,看那个员工不顺眼,好像谁都不会干事,把小节(特别是和自己习惯、想法、思路不一样的小节)看得过重,整天抱怨员工不行,把责任推给员工。作为领导者,看人要看其主流,只要是大的方面还过得去,就要充分肯定其成绩,不要揪住员工的一点儿失误不放,把人批得一无是处、体无完肤。
(责编/傅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