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努力戒躁求静
2017-03-02侯磊
侯磊
古代先贤对“静”的好处与作用做过精辟阐述。《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静也是一种无形的“能量”,而且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能让人拥有不可战胜的强大气场。静能指导人们另辟蹊径,化解许多看似棘手的难题。戒躁求静是领导干部应有的素质。
(1)
浮躁的社会,头脑冷静者出。静气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也是执政能力的要求。合格的领导干部,除了要有正气、志气、勇气、锐气、才气之外,还应具有静气。每临大事有静气。只有冷静,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才能找到精神自由驰骋的领域,才能善于控制情绪,少出差错。历史证明,凡成功者都颇具静气,都是头脑冷静之人。从政路上,不管出现惊涛骇浪还是乌云笼罩,焦虑、苦恼都无济于事,忙乱里做出的决定可能会使事情变得更糟,而恰如其分的冷静,却能让人稳住阵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继续大步向前。
(2)
要在决策时保持头脑冷静。哪里有领导工作,哪里就有决策。决策不当,会给单位和个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美国兰德公司一项调查表明,世界上每1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有85家是因为企业管理者决策不慎造成的。可见,冷静决策对领导者的重要。要做到冷静决策,首先,要总揽全局,把握好决策方向,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上级的各项政策和举措。其次,要按制度办事,把握好决策程序。先学政策后议事,先定原则后定事,临时动议时不决策,没有预案时不决策,酝酿不充分时不决策。第三,要搞好决策论证。主动到基层一线调查研究,提高信息准确度,避免“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的盲目决策。
(3)
要在政治立场面前保持头脑冷静。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是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自觉保持高度一致,听党的话、跟着党走,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政绩观。党员领导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坚守党性原则,无条件地坚持党的政治方向,毫不动摇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做到思想不滑坡、立场不摇摆、方向不迷糊。
(4)
要在思想交锋面前保持头脑冷静。一是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领导干部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与忠实践行者。二是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为群众谋利益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依靠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三是要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那些有损党和国家形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谣言与不良信息,要旗帜鲜明,做到理性分析、冷静应对、坚决抵制。
(5)
要在大事、难事面前保持头脑冷静。事情越难越复杂,越检验领导者冷静应对的能力。“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心理素质过硬的领导者,往往能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心理素质不好的领导者,则可能无所适从,方寸大乱。“智谋出于急难,巧计生于临危。”面对当下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要始终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断提高冷静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做到临危不乱控全局,见机而为解难题。
(6)
要在遇到逆境时保持头脑冷静。人处逆境时,情绪容易失控,这时能否保持冷静,是对其修养水平的检验。在有人提出批评或者不同意见时,要头脑清醒、冷静。不能因为自己手中有权,就希望一呼百应、异口同声。领导者倘若肯听批评之声,就能借众人之目明己之目,既可以拓展思路、修正過错,又可以更好地团结群众、赢得信赖。只有领导者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部属才可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7)
要在不良信息面前保持头脑冷静。现代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围绕在我们身边,其中不乏不良信息。首先,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学会分析鉴别。不良信息依附于信息传播之中,是无法消除和杜绝的。其次,要理性应对各类信息。对事关重大、影响恶劣的要严肃依法追查。有的信息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谈资,这类信息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大张旗鼓地进行追究,反而容易被其牵着鼻子走。第三,要及时公布权威消息,主动消除误会。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中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向社会发布真实、准确、全面的信息,消除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疑虑,化解矛盾,变危机为契机。
(8)
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儿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此诗所揭示的,就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寂寞、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致雅。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深厚的修行,是一种美德,是文明修养的一部分,要让宁静成为自己心灵的常态。
(9)
要保持心灵的宁静,必须学会经常清理心灵。人的心灵深处是一方净土,也是人的精神支柱,是真善美集中闪现的地方。那里有岁月的痕迹,有历史的碎片,有时间的沧海桑田,也有世俗的尘埃。对岁月留下的尘埃要经常清理。清理心灵就像清理衣物一样,只有经常清理,才会干净亮丽。在人生的大潮中,会经历数不尽的风风雨雨,只有时常清理自己的心灵,才会让心灵不被世俗的污垢和尘埃所迷,才能在喧嚣和浮躁中坚守做人的原则,呵护好充满正义与良知的心灵。
(10)
冷静是知识和智慧两者融合到一起的涵养,更是一种理性和大度的深刻感悟。领导者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必须具备一种人性的成熟美,要能够做到处之泰然,以冷静的心态搜寻自己的智慧,进而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所谓欲速则不达,意思是说一味求快,反而达不到预期目的。所以我们要用冷静的心态去面对所发生的一切,按客观规律用心去实现。
(11)
从哲学观点讲,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变化是永恒的,要弄懂静与动的关系。当工作一时受挫之时要静下来想一想,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前进;与人交往遇有不快时,要静下来,多想想自己的过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当自己的愿望一时难以实现时,不要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而应静下心想想自己是否要求太多、太高、太急。这都需要头脑冷静,只有冷静才能静中思动,静而后搏,去创造有作为、更精彩的人生。
(责编/傅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