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的中国人如何幻想世界

2017-03-02张子宇黄施琪

读者·校园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画报画师奇幻

张子宇++黄施琪

清朝末期的中国留给人们闭关锁国、落后愚昧的印象。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外部世界的信息不断通过各种渠道涌入,尽管没有接受过理解这些现象的训练和知识,但一部分中国人依靠自己的既有知识储备,以文字和图画勾画出一个斑斓的、混杂着科幻感与奇幻感的世界。

画师笔下的奇幻世界

光绪十年(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刊,成为中国人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窗口。

一批画师如吴友如、王钊、金蟾香、张志瀛、周慕桥等,参用西方透视画法,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简洁、优美。特别是苏州人吴友如,更成为清末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然而,由于信息的缺乏,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点石斋画报》上展示的,更像是一个奇幻的世界。

比如,画报上登载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犹如一张混种狗的脸型;纽约摩天大楼的电梯,被画成在大楼外被绳子吊着升降的椅子。

对中国人来说,最陌生的可能是当时刚刚出现的各种飞行工具,这也促使感兴趣的人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给那些能够像鸟一样飞行的器具,加上各种各样充满奇幻色彩的元素。

于是清末民众通过各种画报,看到了挂着龙旗的热气球、张着帆或插着翅膀在空中飞行的机械等。不管是热气球、飞艇还是飞机,它们都没有以照片的形式让中国人一饱眼福。然而,中国的画师们仍然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塑造着千姿百态的飞行器。

清末文人的太空梦

在绘画之外,文字方面的工作也没有落下。除了大量关于西方制度、历史的翻译作品和游记、风土记等著作以外,许多科幻类、科学类的作品,也受到一部分清末文化人的推崇和欣赏,并被介绍到中国。

1902年,梁启超最先在其创办的《新小说》杂志使用小说分类,其中一项即为“科学小说”,类似于现在的科幻小说。

清末的文化人掌握的数理化知识有限,但不代表他们不喜欢科学。科学与文学的交汇成为一时风潮,吴趼人、徐念慈、包天笑、陆士谔等一批文人志士参与到翻译和创作科幻文学的潮流中。

1905年,精通英文和日文的徐念慈創作了《新法螺先生谭》(法螺是吹牛之意),小说讲了法螺先生灵肉分离、飞翔于太阳系各大行星之间的故事。

吴趼人写了《新石头记》,讲的是贾宝玉转世再入红尘,乘飞车狩猎大鹏,坐潜水艇遨游海底。

许指严写了《电世界》一书,里面的“电王”,留着大辫子,凭借电翅膀和新奇的武器,在天上随心所欲地消灭敌军,堪比现在的美式科幻英雄,并最终统一各国,实现世界大同。

碧荷馆主人发表的《新纪元》也引来许多人的关注,书里的黄种人和白种人从南海到印度洋,再到红海、地中海,爆发了一场世界级的大战。

当时科幻的想象力也与政治思想结合起来。康有为在其著名的《大同书》中,事无巨细地描绘了人类未来的宏伟蓝图。关于未来世界的语言,他认为,地球上的语言和文字需要统一。因此,人类要建造一座名为“地球万音室”的巨大球形建筑物,也就是一座语言博物馆,然后从各国选出发音标准且音色美妙者,一起来构建未来地球上通用语的音韵体系。

“飞往行星的世界”这个理想,可以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中发现,也可以在蔡元培的新年梦想里看到。当时正在日本求学的留学生周树人,则将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和《从地球到月球》译成中文,并在前言里展望了未来人类移民太空的场景。

猜你喜欢

画报画师奇幻
《黄土地》画报
山东画报2020年2、3期合刊
奇幻塔罗岛之十二
敦煌画师,I服了YOU
奇幻塔罗岛之一
奇幻塔罗岛之一
带电粒子的奇幻之旅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插画师笔下的时髦
春的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