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密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践

2017-03-02郭灵敏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7年7期
关键词:新密市水资源量节水

□郭灵敏

(新密市防汛抗旱综合办公室)

新密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践

□郭灵敏

(新密市防汛抗旱综合办公室)

水资源是影响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新密市这样一个资源型缺水城市来讲,如何统筹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意义尤为重要。文章在客观分析新密市水资源现状以及开发利用情况的基础上,简要总结了近年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一些成功做法,着重对下阶段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以及办法和途径做了初步的探讨。

水资源;管理;途径;探讨

0 引言

新密市位于嵩山东麓浅山丘陵地带,距省会郑州30 km,区域面积1 001 km2,总人口83万人,辖13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风景区管委会,303个行政村、47个居委会,是河南省扩权县(市)、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和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市)。中心城区规划面积33 km2,建成区面积24 km2,常住人口23万人。

受地理和自然条件以及降水量偏少等因素影响,新密水资源严重短缺。近年来,随着新密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密城区框架持续拉大,加之新密境内煤矿企业多年抽排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水超采以及浪费,进一步加剧了全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全市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极大制约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节约和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从而为新密市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地水支撑,是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1 新密市水资源现状

1.1 水资源特别匮乏,人均水资源量低

新密市人均水资源量为180 m3,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 200 m3的8.20%,是全省人均水资源量414 m3的43%,是郑州市人均水资源量212 m3的85%,属极度缺水地区。

1.2 大气降水时段分布不均,地下水补给量小于开采量

新密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52 mm,年均成生水资源量为1.47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0.48亿m3,地下水资源量0.98亿m3。目前全市年水资源开采总量为1.20亿m3,地下水年开采总量1.07亿m3,年均超采地下水907万m3。

1.3 水资源红线意识有待增强

少数用水单位对水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利用轻节约现象;个别企业、服务行业用水效率不高,用水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工业企业处于转型发展时期,新老生产工艺替换尚未完成,水的重复利用率不高,对于城市雨水和中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率较低。

2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措施及成效

2.1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依法管水

2.1.1 完善配套法规和水资源规划体系建设

新密市高度重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4年印发了《新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明确〈新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确定的重点工作责任单位的通知》、《新密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方案》等4个规范性文件,重新编制了《新密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成立了新密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组,从而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

2.1.2 制定“三条红线”指标体系

由市水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体系。

2.1.3 强化目标考核

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纳入了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并将“三条红线”管理指标落实以及完成情况,作为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作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逐级分解任务,量化指标,落实责任,确保了全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顺利实施。

2.1.4 加强计划用水管理

逐年制订年度用水计划,分解下达至各工业企业,2016年对工业企业自备水源下达用水计划2 532.39万m3,压缩不合理用水计划39.50万m3。同时,以工业用水效率为抓手,选择典型企业开展节水示范,做好重点取用水户的水平衡测试和用水效率监管工作,有力促进了工业企业的节约用水。目前,新密市共创建了24家节水型示范企业。

2.1.5 严格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

按照“三同时”和超总量限批、禁批等规定,严把论证审查、取水工程验收、许可审批三个“关口”,不断规范取用水申请、审批和监管秩序,目前,在大中小型取用水企业中,取水许可率达到100%。

2.1.6 强化用水计量和水资源有偿使用

全面推行取水户的装表计量工作,实行取水年度总量和计划申报管理,按时足额征收水资源费。目前,全市106家非农业取水单位的取水计量装置全部安装到位,取水计量率为100%。2016年征收水资源费突破1 000万元大关。

2.1.7 加大水资源执法监管力度

认真落实水资源执法管理的督查、巡查、稽查“三项制度”,促进执法重点由工程管理向资源管理转变,有效规范了取水用水管理秩序。

2.2 实施“四大工程”,抓好优化配置,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2.1 加快实施河道治理和水库扩建工程

“十二五”以来,综合治理干支流河道31.70 km,除险加固小型水库35座,新建蓄水池和水窖100座、塘坝10座,增加蓄水能力1 560万m3,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25 km2,综合利用煤矿排水年均2 000万m3,河道、水库等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增强。

2.2.2 积极推进各类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建设小型水源工程,发展节灌面积386.67 hm2,新增年节水能力58万m3;引水入密工程已完成通水试验,工程建成后不仅会极大的缓解新密水资源紧缺矛盾,确保市民生活用水安全,而且每年还能节约地下水资源2 000万m3左右。

2.2.3 大力推进污水收集利用

全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6.50万m3,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并在工农业、生态景观方面等得到应用,实现了中水的资源化利用。

2.2.4 积极实施节水工程

实施了东方红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推广了管道输水、喷滴灌、集雨节灌等农业节水技术,利用煤矿排水实施的来集镇农田水利现代化示范乡镇建设项目,新增灌溉面积2 016 hm2、喷灌面积336 hm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了为0.62。

3 新密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方向与途径

3.1 严格取水许可管理

重大建设项目须开展水资源专题研究,严格取水许可总量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方,暂停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目标的地方,限制新增取水;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的,或用水不符合《河南省用水定额》标准的,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却通过自备取水设施取用地下水的,以及地下水已严重超采的地方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取水申请,不予许可。

3.2 严格执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做好对煤矿、造纸、发电厂等用水大户的调研和监管,鼓励支持其尽可能使用地表水和中水。对取用地下水超过核定取水量的,严格按照《河南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制度。

3.3 搞好煤矿排水利用工程,进一步提高矿水利用率

按照达标排放、就近储蓄,就地转化利用,剩余调走原则,对现有排水量较大煤矿企业要加大处理和利用力度。通过净化处理、生态补水等措施,促进煤矿排水再利用。

3.4 提高对雨洪水的存留量

利用好现有的水库、河道、坑塘、绿地和湿地,充分蓄集大气降水,因地制宜修建一些塘、堰、坝等拦蓄水工程和渗漏库、渗漏坝、绿地和湿地等地下水源补给工程,有效补充全市已被过度开采的地下水。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提高雨水对地下水的渗补率。

3.5 提高对污水、废水、中水的处理和使用能力

扩建污水处理厂规模,提高污水处理能力。要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逐步配套建设村镇集中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村镇污水达标排放。经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河道,改善河道沿岸的生态环境,不断提高污水利用率。

新、改、扩建项目必须配套建设中水设施,并且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筑面积在20 000 m2以上的经营性设施和50 000 m2以上的住宅区,要按照法律、法规、规章或国家、省的有关规定,配套建设中水设施,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6 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

对各行业要定期开展现状用水水平分析和重点行业水平衡测试。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范围的单位和用水大户,严格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对城区洗浴中心、洗车、宾馆、饭店、医院、学校、机关单位等行业逐步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对超过用水计划和用水定额标准的取用水单位实行累进加价制度。

3.7 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

加大农业节水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建设工业节水示范工程。加大城市生活节水工作力度,逐步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及产品,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3.8 加大地下水管理力度

接续加强对全市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在限采区严格控制新凿井和地下水开采量,在禁采区禁止新凿井,削减地下水开采量,逐步恢复地下水位。确保新密地下水位标高不低于100 m红线。

3.9 加强宣传和责任考核

加强对国情省情市情水情的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把水情教育纳入市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课程教育体系,作为各级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水资源管理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大力宣传涉水法律法规政策,市乡两级政府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基层工作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编辑:刘长垠

TV213.4

B

1673-8853(2017)07-0028-02

2017-05-10

猜你喜欢

新密市水资源量节水
基于SWAT模型分析嘉陵江流域蓝、绿水资源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新密市
河长制在流域生态治理中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
浙江省近期各分区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新密市建档立卡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要点分析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