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隧道洞口边仰坡坍塌处治
2017-03-02王俊媛
王俊媛
(朔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山西 大同 037600)
浅谈公路隧道洞口边仰坡坍塌处治
王俊媛
(朔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山西 大同 037600)
隧道洞口一般都是穿过山体表层,而山体表层多由风化严重岩石组成,整体性稳定性较差而洞口开挖又破坏了原山体坡面的平衡状态,极易造成边、仰坡失稳从而导致滑坡。本文即是阐述实际发生的洞口滑塌的成功处置案例,在洞口地质条件较差,边坡稳定困难时,特别是出现边坡不稳坍塌时,采用接长明洞的方法进行洞口边仰坡坍塌处置。
隧道洞口;坍塌;处置;方法
1 工程背景
霍州至永和关高速公路东段为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为80 km/h,路基宽度采用的24.5 m,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隧道横断面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设计,组成为:(0.75+0.5+3.75×2+0.75+0.75)m,建筑限界采用单洞净宽10.25 m,净高5.0 m,设双侧检修道。
根据隧道进出口地形和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及洞口防排水需要,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洞门位置,仰坡开挖高度一般小于5 m,洞门形式主要考虑使用功能和尽可能节省投资,同时也考虑结合地形的整体美化效果和司机行驶的舒适度,洞门型式采用削竹式。其中隧道左线出口洞口原设计桩号为ZK15+865,隧道右线出口洞口原设计桩号为K15+831。
2011年5月27日,隧道出口左线左侧山坡,由于雨量较大,山坡刷坡后雨水冲刷坡脚,左侧山坡坡脚产生滑移,导致整个坡面产生滑塌,山体上产生纵向裂缝。2011年10月13日,隧道出口右线左侧山坡体,坡脚滑塌,坡顶上产生纵向裂缝。
2 滑坡分析
设计文件揭示隧道出口洞口地质情况:地表有薄层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黄土(Q3m)、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粉质粘土(Q2l),下覆基岩为: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强风化泥岩、砂岩,洞身围岩主要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强风化砂岩。基岩节理裂隙发育,结构面发育,岩体破碎,结合力差,自稳能力弱,开挖过程易造成滑塌或塌方冒顶,洞内需进行超前支护工作,洞口需进行加固防护工作,并处理好地表防排水措施,整体评价出口段边坡稳定性差。
设计文件同时还指出:隧道出口部位开采痕迹较明显,但开采规模较小,为附近村民从两侧山谷沟底向山体内部手工私挖滥采造成,且已于近期回填关闭;隧道两侧沟底由于开采洞口距隧道轴线较远,开采方式落后,因此开采范围较小,空洞体积十分有限,对隧道影响不明显。
根据地质勘察情况设计单位对隧道出口采用超前长管棚支护,管棚钢管均采用Φ108×6 mm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40 cm。
洞口施工采用明挖法施工,在洞口开挖前施做洞顶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渗入开挖面影响明洞边坡和成洞面的稳定;在进行开挖的过程中,边坡防护和边坡开挖同时进行,该洞口两侧边坡及仰坡均采用1∶0.75坡率,挂网喷锚防护。防护参数为:φ6钢筋网间距25×25 cm,φ22 mm药卷锚杆间距1.5 m×1.5 m,梅花型布置,长3.0 m。明洞衬砌完成后及时进行碎石土对称回填,并回填夯实,要求回填至明洞顶部以上2.4 m高,并覆盖50 cm厚粘土隔水层和20 cm种植土,在种植土上进行植草防护。
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施工,但是由于边仰坡岩土多为强风化泥岩、砂岩且节理类型发育,开挖后即进行喷锚防护,暂时稳定住边仰坡。但因隧道开挖施工爆破和附近涵洞基底、路基强夯导致局部喷锚防护局部开裂,又逢雨季渗水,5月27日隧道左线左侧边坡形成局部坍塌。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该处边坡表面坍塌体及时清理,在稳定岩体处采用之前的喷锚支护进行封闭。处理完成后坡面趋于稳定。10月13日隧道出口右线左侧山坡体,坡脚滑塌,坡顶上产生纵向裂缝,隧道顶部出现裂缝,严重影响到隧道的安全。
3 治理方案
针对隧道右线出口左侧山坡的滑塌,设计院有关技术人员和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部门共同到现场查看,同时结合出口左线左侧山体情况,并根据地形地质情况提出以下处治方案:
(1)把原设计的削竹式洞门改为端墙式洞门,左右线洞门放在同一断面上。
(2)右线原洞门出口桩号改为K15+850,明洞延长19 m,左线出口洞门桩号改为K15+862,明洞缩短3 m,使左右洞的端墙连接在一起共同受力。
(3)左线左侧山坡在设置端墙式洞门之后,顺接路基边坡,并设置截水沟与路基排水综合考虑,使隧道范围边仰坡排水与路基排水成为一个整体,将雨水及时排走。
(4)右线设置明洞之后,把原山体滑塌面用浆砌片石砌筑,并把洞顶回填,使山体增加抗力,为使洞门处的端墙、明洞整体受力,要及时施工,保证质量。
(5)同时对隧道出口左线左侧山体边坡加强巡查,发现喷护防护裂缝要及时修复,防止雨水渗入,同时对洞顶已有的裂缝用灰土及时封闭。
4 施工注意事项
(1)由于右洞出口的削竹式洞门已施工完毕,接长时首先对该段局部凿除成台阶状,要求把原钢筋凿出、整直,并进行焊接接长,要求凿除面整齐,钢筋焊接牢固,并把该段设为一个现浇段,做好施工沉降缝。
(2)端墙式洞门长度较长,施工时应根据开挖和地质情况留下变形缝,变形缝的设置应考虑端墙外侧的美观大方,可把变形缝在内测留大点外侧为暗缝;由于墙体面积大,可以根据地形情况,设置美观大方的标志性景观,业主单位可根据全线的规划请专业设计人员进行景观装饰设计。
(3)端墙式洞门后面,要与开挖山体很好的融为一体,使之整体协调、坚固、不渗漏水,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注意以下几点:
对明洞端墙与山体之间的空隙,用M7.5浆砌片石砌筑成一个整体,施工之前要做好防水板的铺设,并做好纵横向排水管道,防止渗漏水而导致砌体破坏。
洞顶上的回填料,应优先选用砂砾土,也可用开挖石渣,但要防止把防水板刺破,填料要求对称施工,每层厚度不大于30 cm,用小型夯实机械进行夯实,其压实度达到85%以上。
回填料顶面应设50 cm厚度的粘土防水层,为增加防渗效果掺入6%的石灰,要求平整密实,并按设计要求做成一定的坡度。防水层上绿化时,应填种植土。
(4)明洞上回填后,应根据地形设置截排水沟和急流槽,要求水流畅通,并与隧道洞口整体排水融为一体,将隧道顶山体汇水和坡面排水及时有效排走。
(5)进出口洞门要按设计做好联络通道和隧道出水的保温设施,使之水流畅通。原洞顶及周边由于施工出现的裂缝要进行回填夯实,可用二八灰土,应高出地面30 cm以上。
(6)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各部尺寸可做适当调整。
5 结 语
按照上述隧道口塌方治理方案施工完成后,该隧道所属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三年有余。隧道口及边仰坡未曾发现新生病害说明治理方案合理可行。
通过该治理方案总结得出以下几点:
(1)洞口的安全是整个隧道的基础,因此洞口的设计、施工要做到“绝对牢固”。
(2)洞口边仰坡的稳定关系到洞口的结构安全,边仰坡的防护、排水虽说不是隧道的主体结构,但是他们和洞门是一个整体,一但边仰坡出现问题,洞门及洞体都将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重视洞口的边仰坡设计、施工。
(3)洞口地质条件较差,边坡稳定困难时,特别是出现边坡不稳坍塌时,常采用接长明洞的方法进行洞口边仰坡坍塌处置。明洞结构(特别是端墙式洞门)对边、仰坡起到支挡作用,可保持边、仰坡的稳定。
(4)隧道洞口段一般处于受地表水侵蚀严重、风化严重的斜坡面上,加上在洞口段隧道埋深往往较浅,结构上部岩土体难以形成承载拱,所以洞口仰坡地表坡面容易受拉开裂,若地表水顺裂缝侵入,其稳定性就很难得到保证。因此洞口边仰坡排水对隧道口的稳定至关重要。
(5)对隧道病害要做到早发现、早根治才能避免更严重的次生灾害的发生。
[1] 刘小兵,彭立敏,王薇. 隧道洞口边仰坡的平衡稳定分析.
[2] 《中国公路学报》,2001,14(4):80-84.
U456
C
1008-3383(2017)09-0164-02
2017-03-15
王俊媛(1974-),女,山西大同人,工程师,研究方向:道路与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