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会师精神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2017-03-01张立雪吴彩梅张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1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张立雪 吴彩梅 张纬

摘 要:会宁会师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在党中央、毛泽东军事路线的正确指挥下实现的,所孕育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内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会师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紧密联系,对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会宁会师 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会宁会师是长征路上一段不可抹去的鲜红记忆,在这个号称“陇秦锁钥”的红色圣地,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之后急需更强大的内核动力与更坚固的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正能量,在深深不可磨灭的革命情谊面前,工農红军以骨肉相连的感情书写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会师篇章[1]。而在现代化进程水深火热之际,学习会师精神,实践精神内涵,也就成为了我们的必修课之一。西北民族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始终如一地坚守在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并结合会师精神,取得了丰硕成果。西北民族大学结合会宁会师精神对在校学生进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本人相关感悟如下。

一、会宁会师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与内在联系

1.会师精神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之一

会宁会师是红军长征的壮丽史诗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在党中央、毛泽东军事路线的正确指挥以及各路红军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团结协作的前提下实现的。基于伟大的长征所孕育的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内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2]。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正是需要大学生能够齐心协力,听从党的指挥,以自强的影响带动他人,形成一支能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大学生队伍;“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亦是要求大学生在做好基本公民的义务的前提下,能够结合会师精神,完成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立德意识和团结意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更需要大学生能够培养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新的时代浪潮不断涌现之际,作为新时代领跑者的大学生,更需把竞争和团结的力量发扬光大,面对困难不气馁,以团队和组织的力量去解决问题[3-4]。

2.会师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坚强后盾

在当前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需要大学生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对自我形成高标准高道德的要求,促成全社会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因此,强有力的会师精神就成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流砥柱,以老一辈革命家带领人民群众同心协力过难关的智慧和精神,是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人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会师精神能够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坚强后盾。

3.牢牢抓住会师精神,思考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未来指导意义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需要会师精神等一些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作为方向标,将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目标落到实处,争取形成师生一致、同心协力实现有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教育。

会师精神产生于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乱世,却是一朵盛开在贫瘠时代土壤中的红莲,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吸收儒家和道家的学术精髓,融合了仁、义、礼、智、信与道法自然,以人为本且以人的精神力量来达成艰巨而宏伟的目标。也正因如此,党所提出的会师精神才能够在新的时代不断谱写一段又一段激情满怀的篇章,并使此精神拥有了跨时代的意义。以会师精神为指导,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才能够走的铿锵稳健。

二、会师精神用以助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1.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题为《中国工厂正在争抢体力劳工》的文章称,吃苦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但对新一批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人来说,这或许并不是一个光荣的标志,新一代的年轻人们不得不面对计划生育所带来的性别比例失衡与年龄结构失衡、城乡问题乃至环境问题,而他们的精神教育也因此显得尤为重要[5]。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层面上的教育难以使每个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向着高标准、高层次进步;另一方面,学校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考核大都局限于考试,也相应的增加了普及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难度;再者,大学生自主自觉学习力度有限,经验与感悟有一定的欠缺。以上的种种均有可能导致大学生不能很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礼仪常识有所缺乏,甚至导致偏激冲动等等问题的发生。

鉴于当代大学生的受挫能力在逐渐消退,勇往直前,愈挫愈勇的会师精神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顽强的毅力,助力自身发展。在这个极易使人分心的社会大剧场里,能否始终如一地扮演坚守与落实大写生核心价值观的角色,是留给我们的考验。我们应当怀抱充分的信心,去实现这一目标。

2.会师精神以其积极向上一往无前的魄力,指导大学生完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有价值的一切都需要传承下去。会师精神亦需有活力、有思想的新一代在实践中领悟其精髓,从而达到薪火相传的目的。会师精神是老一辈革命战士对社会主义信念的不懈追求,他是用鲜血铸就的无坚不摧的革命信仰,能够为大学生指引鲜明的人生方向,其艰苦奋斗顽强不息的精神内核,尤其适合承压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引导他们走出挫败的泥沼,迎接阳光充溢的美好未来[6]。

在大学统招前后,一个学生思想转变的成功与否也决定了其在大学能否也决定了其在大学能否顺利完善自我思想,提升道德素养,培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高层次的认知。我们应当利用好一切教育资源,尽早尽快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深入实践,把好每一关,争取让每位在校大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接受会师精神的熏陶,并作为一剂预防针,防止消极怠工思想的出现。

三、会师精神与西北民族大学校训的关系

1.西北民族大学校训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拥有“勤学、敬业、团结、创新”的校训。自学校创建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做到德育为先,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价值追求,汇聚各民族优秀文化,发挥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优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努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学校以“朴实无华、甘于清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黄土地精神,“志存高远、奔流不息、勇往直前”的黄河精神培养着莘莘学子,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成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与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

2.会师精神与西北民族大学校训的一致性

西北民族大学根植于多民族地区——甘肃,与会宁县地处同一区域。其校训的产生亦与会师精神有一定的渊源,从校训出发,勤学和敬业是社会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素养,其前提条件就是会师精神中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同时,只有具备了“同心同德,百折不挠,团结胜利”,也才有可能实现校训中的“团结、创新”。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1.利用现代化手段,积极组织相关活动

在信息化横行天下的时代,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成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和老电影,激发其内心对会师精神的敬仰;组织学生参观会宁会师旧址,重温那段光辉岁月,缅怀先烈,感受团结一心,紧密结合在党中央的共产主义力量。

除此之外,适当组织相关你辩论赛、征文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等,对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均有推助作用。

2.将会师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当中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要體现教书育人的精神,深入研究教学计划,并结合学生与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德育培养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因此,师德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身教胜似言传,教师应以身作则,在树立自我形象的同时带领学生一起领悟实践会师精神,并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深入。

3.开设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公开课,配合社团活动,争取每个学生的参与

社团是学生自发加入的完全由学生自己设立与管理的组织。借助社团活动宣传会师精神,在良好气氛的助推下让学生自觉形成互帮互幼、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自我意识。

为帮助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应组织开展相应的公开课,选定学生喜闻乐见、幽默活泼的教学模式,注意表达的生动性,使学生反响热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结语

会师精神以其广袤而卓绝的内涵、深刻而浑厚的底蕴、坚实而沉稳的姿态,不断凝炼、提升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素养。悠悠八十年,会宁会师“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精神仍会成为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强助推力之一。会师精神以其独特的指导意义,在现实生活当中用以指导大学发奋图强、团结奋进,实现人生理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荣珍.会宁会师[J].档案,2006,03:4-7.

[2]杨军.传承“红色基因”做实艰苦奋斗教育[J].北京教育(德育),2016,05:4-5.

[3]刘书林.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重要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9:60-67.

[4]陈勇.长征精神研究综述[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05:5-9.

[5]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2:127-135.

[6]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3-18.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弘扬“核心价值观”及文化馆惠民工作的真实案例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