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2017-03-01夏拾友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1期
关键词:中学生创新能力数学

夏拾友

摘 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从数学的基本知识开始学习,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公式以及数学原理,使得学生能够在数学这门学科中较好地提升创新能力。本文从根据中学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了在数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学生 数学 创新能力

中学新课程的改革工作已经启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中十分重视创新能力,因此,在中学学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数学这个科目为基础,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及原理,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这不仅符合了当前职业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以及学习中也带来积极意义。

一、中学数学教学弊端研究

由于数学学科是一门复杂性强以及非常实用性的学科,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体的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只有将实验教学充分地运用到课堂中,才能将学生思考的大门打开,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多数教师在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将成绩高低作为判断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对学生实施“题海战术”,使学生的思维固定化,难以形成自身独特的见解[1]。在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所学知识脱离实际,被学生们束之高阁,进而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用处甚微等错误思想。完整的数学教学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其缺少任一方面都是残缺不齐的,自然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滑坡。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占主体位置,在开展实验活动时,多是教师加以演示,學生作为旁观者观看;此做法导致学生仅是形式上敷衍教师,且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未得以加强,进而使实验教学难以于教学中顺利开展。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对策分析

1.创设问题情景

中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是来自于学生,他们普遍存在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的问题,这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2],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问题创设出发,让学生思考问题,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中学学生的学习数学而言,他们需要教师给予更多地引导,教师可以在通过创设一些数学学习以及值得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更好地开动脑筋,启发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当学生掌握了三角函数中正弦的基本概念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习余弦,例如,在教授“概率”这一节中,通过“掷硬币”来计算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让学生在至硬币的过程中,直观地发现概率的产生。在教授“三角形的判定”中,设计互动学习过程,通过一位同学遮住三角形的一个边两个角,让另一位同学对三角形进行猜测和判定,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三角形的判定。由于这些知识对中学学生学习数学而言是比较容易掌握,对提高他们的信心也带来良好的作用。

2.翻转课堂式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得以实行的。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只是老师和学生互动答疑的场所。

第一,制作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时长控制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段内。一个视频针对一个问题,通过网络发布给学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二,学生学习的过程通常由“信息传递”和“内化吸收”两个阶段组成。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阶段进行了改造,“信息传递”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完成,老师可以进行远程在线视频指导;“内化吸收”通过课堂师生互动完成。第三,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学习,了解学习内容,通过在线练习检验学习成果。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重新观看学习,大大拓宽了学生复习知识点的途径。

3.创新教学方法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在第一节的教学中就需要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其次教师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一方面要从教学方法进行改变,拓宽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以及理解的途径,另一方面是通过已知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减少对未知数学知识的恐惧度,更好地提升对未知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最后教师创新数学教学方法中,还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不能在课堂中始终保持统一的教学过程,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实施探究式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斯认为,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不应该是一种接受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不应该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能力、智力、使学生全面发展[3]。

启发式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一,通过“激疑启发”,使学生在“激疑”和“释疑”中获取知识,提升技能。如:先面向全班提问,再抽某一位学生进行提问,提问要循序渐进,不能蜻蜓点水。第二,通过“引喻启发”,使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比方来揭示数学知识的深刻和奥妙。在教授“充分必要条件”时,可举例,如:一个人努力学习,不一定能成功;但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努力学习。得出学习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以此让学生理解“充分必要条件”的知识点,并让学生明白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此外,还有讨论式启发、描述式启发等,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开阔思维,富于探究。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开展数学教学工作,首先是以中学学生所具有的数学基础知识为依据,然后结合数学这门课程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节,在灵活多样数学教学的方法指导下,通过激发中学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进而为中学生创新能力地培养创造条件,此外,教师还需要善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以及民主的氛围,使得中学学生在这一良好的环境中较好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提升中学学生对问题分析以及解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冯永.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03:66.

[2]王胜军.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J].科技资讯,2010,29:173.

[3]戴玉永.试析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J].科技创新导报,2015,04:122+124.

猜你喜欢

中学生创新能力数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