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小衔接的问题与思考
2017-03-01纳倩华
纳倩华
“幼小衔接”这个词语一直被大家提到,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家长眼中,幼小衔接就是将孩子送到兴趣班中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而对于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更多的还停留在形式化的阶段,通过让幼儿去参观小学、延长上课时间等方式实现。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真正的衔接是什么呢?成人需要为他们提供什么帮助呢?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看待现在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反思,以更好的帮助幼儿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中去。
在平时的见习以及理论学习中,看到一些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注重知识的衔接,忽视其他领域的衔接
许多幼儿园只重知识衔接,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轻能力培养,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前不久正是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阶段,可以看出老师通过这样的试题对幼儿进行评价的做法,就是一种重视知识衔接的表现。其实这些题目就是小学的测试题,我在想如果说孩子都可以做对,那么他们还需要上一年级吗?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成人为了让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后可以做一个乖孩子,就会以“小学老师很凶的,如果你不听话,就会受到惩罚”这样的话来告诫孩子,但殊不知就是这样的话,让幼儿对于小学形成了错误的认识,甚至对上小学产生了恐惧。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概念,帮助他们克服心中的未知与害怕,给予他们更多心理上的支持。只关注智力衔接,忽视德、智、体、美衔接。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一个孩子绝不是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因此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衔接,也是情感、态度、能力方面衔接;不仅有语言、数学能力的衔接,还要有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社会交往等社会能力的衔接;既要考虑到生理内容衔接,更要考虑到心理内容的衔接;既是智力的衔接,又是德智体美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身心发展和谐。
二、幼儿园与小学的单向衔接
幼儿园积极地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主动向小学靠拢,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孩子能够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不是仅靠幼儿园大班的培养,而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基础之上,以及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适应性培养。幼小衔接不应是简单地认识为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过渡环节,幼小衔接不是谁靠谁,而是幼儿园和小学都要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为儿童终身学习打基础。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材料表明,儿童心理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幼儿和小学生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是,阶段特点的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渐变的。所以,衔接应落在儿童这一主体上,要找寻儿童前一阶段已有的发展水平、基本能力同后一阶段所需的发展水平、基本能力的差异,通过衔接教育,促进儿童自身内部的发展变化。
三、幼儿园衔接“小学化”
许多幼儿园和小学学前班甚至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照小学的样子排出课程表,形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提前学习小学内容,儿童刚入学时,确实感到轻松,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学过了,已经会了,就不认真听课,从而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当进入新的学习知识阶段时,“储备”用完,以往的知识优势不在了,又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也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会出现适应困难,学习“没后劲”等等,反而阻碍了儿童的发展。
由此,让我对幼小衔接有一些思考:
(1)两类教师之间合作,共同承担幼小衔接的工作.
幼儿园的老师可以和小学的老师进行访问,增加理解和体验,了解对方的教育实践和教育内容。通过相互了解,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以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例如,小学可以增加2-4周的学习准备期,让孩子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上课形式和生活环境等。还有老师可以丰富课堂的形式,利用游戏、小组讨论这样互动式的方式,让幼儿更加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从幼儿园来说,可以增加集体活动的次数,减少午睡时间,还可以通过集体活动让孩子将自己的疑惑和害怕讲出来,老师帮助他们解答困惑等活动,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
(2)家长对幼小衔接形成正确的概念,并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备
家長应该与幼儿积极交流,跟孩子多讲讲进入小学之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和该注意的方面,最好是从积极的方面入手,让孩子对学校的充满渴望与憧憬,这样才能帮助幼儿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进入小学后的挑战。父母做志愿者。在进入小学初,父母可以陪同孩子在学校里,参与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也可以帮助其他孩子进行心理适应。在家长的陪同下,孩子熟悉了学校的环境之后,就会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3)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要培养良好的作息规律,稳定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他们有正确的时间概念,同时锻炼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帮助孩子为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并且按照计划执行。当他们习惯了这种有规律的生活,就更能尽快适应入学后规律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建立学习常规。比如让他们养成能够物归原处、物品管理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在入学后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至于在学校里找不到自己的本子,不能把自己的物品管理好。
培养好的学习品质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一定不可以急功近利,尤其是幼儿阶段,必须通过在生活中的渗透让他们感受到乐趣。还要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做好“幼小衔接”,为幼儿园树立积极导向,虽然目前幼小衔接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正在探索的幼小衔接也是有着一定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学校、社会、家庭都在积极为帮助幼儿入学衔接做着最大的努力,相信在未来我国的幼小衔接会有更大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