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创作中的“二元世界”探析
2017-03-01廖素平
廖素平
摘要:本文以沈从文的都市与乡土小说题材即其“城乡二元世界”进行分析。主要从乡土人与自然的契合和都市人性的扭曲这两个角度上论述,再对自然与“阉宦”的生命形式、善良与丑恶的道德品质、单纯真挚与复杂虚伪的两性关系等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通过对比充分地表现“乡下人”的纯净,“上等人”的病态,揭示他对于纯真、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关键词:沈从文;二元世界;人性;人生
沈从文是著名的乡土文学大师,一直专注于湖南乡土的人性与文化的研究。难能可贵的是,还写了与他“湘西世界”相互参照的都市题材小说,形成一半是乡土一半是都市的城乡“二元对立”的模式,沈从文就是在这样两种对立的世界中追寻他心目中的理想的人生形式。沈从文用文学构筑他的理想人生图景,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他坚持文学应发挥道德、人性的作用,潜移默化地改善人的精神。文学应弘扬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逐渐培养起人们正直认真地做人、自由合理地生存、健康健全地发展的生命意识和道德操守,回归健康的人性。
一、人与自然的契合:“湘西世界”的田园牧歌
生活在都市,但沈从文始终难忘那魂牵梦萦的故土,美丽的“湘西世界”。在沈从文眼里“城市中的人生活太匆忙,太杂乱,耳朵眼睛接触声音光色中过分疲劳,加之多睡眠不足,虽俨然事事神经异常尖锐敏感,其实除了色欲意识和个人得失以外,别的感觉官能都有点麻木不仁。这并非你们的过失,只是你们的不幸。造成你们不幸的是这个现代社会”。[1]
所以他想用自己手中的笔,叙写出自己认为的理想人性图景,就像沈从文在位其创作的《代序》中说:“我只是希望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力求发现生活的美与人性的美。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2]。
1、接近自然的生命形态。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表现湘西的自然世界,那里无处不是青山、绿水,人们就在青山绿水间生活,宛如自然之子。 “这些人生活仿佛同自然已相融合,很从容的各在那里尽性命之理,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唯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3] 爱憎、欲望、青春,甚至死亡,全是自然的。
如《潇潇》中的潇潇,以及《三三》中四岁丧父,母女两相依为命的碾坊女儿三三。他们在大自然中无忧无虑的生长着、发育着,充满灵性。他们与自然契合,融為一体。
2、善良、美好的道德品质。如果说特定的区域地理环境滋养了他们人性中的单纯和率真,热情和奔放,那么相对封闭和古朴的区域人文传统则赋予他们人性中的厚道和善良等高尚的道德品质。 “美丽强壮像狮子,温和谦驯如小羊”[4]是他们性格特征的真实写照。
像《边城》中的天保、傩送。俩人都爱上了翠翠,却谁也不卑鄙地想下手为强,或虚伪地恭谦礼让,用公平竞争的办法——唱歌,来解决问题,最后天保为帮助一只搁浅的船脱险而葬身水中。
3、单纯、真挚的两性关系。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的人们没有“道德纲常”的束缚,没有金钱名利的枷锁和世俗礼教的牢笼,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不约束别人也不压抑自己。尤其体现在追求爱情上。他们追求“爱”与“欲”的和谐,“灵”与“肉”的统一。
如《采蕨》的少女阿黑和放牛的五明,两个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窦初开的少年,放任着自然地天性和生命的本能,这是一种自由,充满生机,恣肆无忌却又纯乎天然的两性关系,它不受世俗纲常礼教的束缚,一切合乎天性,合乎自然,生命随着自然地节奏发展。
二、人性的扭曲:沉沦的人生图景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自然山水秀美,人们单纯而勇敢,他们不分贫穷,不讲地位,都是坦诚相待,以善相亲,充满温情。“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信守自约,即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和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要可信任。”[6]那么,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世界有事怎样的一番图景呢?
1、丑恶、扭曲的道德品质。在对都市的描写中,沈从文挖掘出了人性的丑恶、虚伪的一面,展现都市文明的病态图景。如《绅士的太太》中,绅士、淑女们表面上礼数讲究,稳重娴熟,背地里干的却是些肮脏的勾当。生活在豪华大公馆里的阔绰男女,整日忙于串门、打牌、上馆子、进赌场,放荡堕落,醉生梦死。都市上流社会家庭看似守礼有节的面具下充斥着的乱伦、通奸和欺瞒。道德观念的伪善和行为方式的堕落形成巨大的反差。
2、复杂虚伪的两性关系。在沈从文看来,城里人的两性关系是复杂的,他们对爱人的选择不是出于对这个“特定人”的爱慕,而往往是与金钱、权利、地位、名誉等外在条件密切相关,来满足自己的物欲与虚荣心。他们不敢正视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也无力压抑生命本能的欲望,所以只好相互欺骗。
如《或人的太太》些妻子红杏出墙,夫妻双方为此所作的自我忏悔和调节,结果丈夫竟答应妻子去爱她的情人。这里的复杂与虚伪不言而喻。这里两性关系的复杂虚伪更是突出。
三、结语
沈从文反对现代化中对效率、物质、金钱、欲望的片面强调和过分追求而导致的人性异化和生命销蚀,反对人的生命力的弱化和道德滑坡。
通过对都市文明批判,表现了沈从文对于都市文明发展中的弊病和困境的焦虑,试图用他的“湘西世界”来为古老中国补充新鲜的血液,着眼于“民族品德的消失于重造”。在改造国民性这个向度上。
他这种跨越城市与乡村的精神探索和人性的思考凸显了他的快乐原则,同时也宣泄其“乡下人比城市人健康、真诚、活力”这种思想。表现作者潜意识抗拒都市文明,呼唤湘西世界的那种自然、健康、善良的人性的回归。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文集》:第11卷[M].第33页.广州:花城主板社,1984.
[2] 《习作选集代序》,《沈从文全集》,第9卷[M].第5页.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3] 《箱子岩》,《沈从文全集》,第11卷[M].第280页.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