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擦亮新长征中的“金色鱼钩”

2017-03-01童祖静

金山 2017年1期
关键词:将士鱼钩强军

童祖静

小学课本里,我们学过一篇文章叫做《金色的鱼钩》,记述了这样一个真实故事:红军在长征途中,有位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一路上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给他们充饥养病,自己却一口也舍不得吃,最终在饥饿与寒冷中日渐消瘦,直至壮烈牺牲。现在,那枚长满红锈的珍贵鱼钩就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也许它是见证长征最渺小的物件,但从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走来,它凝结了红军将士团结友爱、舍己为人的伟大长征精神。

长征路上的红军前有强敌设伏堵截,后有追兵穷追猛打,但这支队伍就是打不垮、拦不住,像一把利刃刺破重重防线,向着陕甘宁根据地进发。陈云同志在总结长征胜利的原因时,第一点就强调了“红军兵心团结”。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得红军能够攻克艰难险阻,粉碎敌人企图。长征的胜利,可以说是团结友爱的胜利。

没有亲历过长征的国民党军队永远不会明白,为何一个连队的九名炊事员先后饿死,而其他战士却没有一人因饥饿而倒下;也不会明白,无法坚持走下去的红军将士明明可以进收容队保住生命,却为了不拖累部队,悄悄用草盖在自己的脸上,假装成已经牺牲;更不会明白,为何即便自己被冻死,也要把能带来温暖的几根火柴留给组织留给战友……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这是红军将士伟大的品质精神,更是团结友爱最崇高的境界。

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作为唯一随红军走完长征的国民党中将张振汉,在过玉龙雪山时摔进山坳身负重伤,红军指战员不顾危险,手牵手结成人链把他救了出来。正是被红军将士这种舍己为人、团结一心的精神所感动,他后来毅然改旗易帜加入革命队伍中。老红军李伯钊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道:“在红军队伍里面,非常显著的有着说不出来的那么好的一种人同人的关系和可爱的做法。”一路上爬雪山、过草地,红军将士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官兵之间处处体现了同甘共苦心心相连的战友情谊。长征沿途的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一首歌里这样唱道:“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红军上下都一样,没有哪个压迫人。”团结友爱的内部关系吸引了众多有志青年加入红军队伍,成为革命不竭的力量源泉。

9月23日,习主席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英雄史诗不朽丰碑”主题展览时,久久驻足于那枚金色鱼钩前。习主席告诫我们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我们要始终铭记红军的丰功伟绩,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当代官兵没有经历过长征中饥饿与死亡的考验,但随着军队改革的持续深入,他们已经踏上了强军兴军这场新“长征”路,如何走好走远,那枚弥足珍贵的金色鱼钩给我们以方向与指引。

走好新长征路,金色鱼钩指引我们要团结一心,同心合力。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可用,习主席在《之江新语》里面提到,只有靠“众人拾柴”和“三个臭皮匠”之力,靠大家帮衬工作才能做好。改革强军,改革是手段,目的在强军,只有全军上下官兵之间、部队之间紧密团结,保持部队高度的集中统一,安全稳定,才能为部队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需要全军官兵齐心协力,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力前行,匯聚起无数股强军兴军的正能量,才能实现伟大的强军梦。

走好新长征要发扬金色鱼钩蕴含的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改革必然会带来利益的调整,但没有什么利益能够比生命更加贵重,那位炊事班长用行动为我们立起了精神标杆。我们身为红军传人,面对利益再分配,应当勇于承担牺牲,主动减轻组织压力,脖子以下的军改即将展开,部队建设面临转型升级,我们要始终把战斗力标准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唯一标尺,拿出豁得了性命的奉献、舍得了生命的担当,当好改革强军的原动力。

八十年前,一枚鱼钩见证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八十年后,它的光芒依然灿烂夺目。今天我们擦亮金色鱼钩,昂首阔步走在新的长征路上,它必将再次见证改革强军在我们身上镌刻下新的荣光。

猜你喜欢

将士鱼钩强军
金色的鱼钩
五十万将士换一匹马
将士答“到”
强军路上
看不到鱼钩的鱼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特制鱼钩
卫国入朝将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