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梧桐叶落

2017-03-01小燕子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期
关键词:梧桐叶梧桐树梧桐

小燕子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这里的一叶知秋说的就是梧桐树。自古,梧桐树就被视为圣王和先知,《花镜》中这样赞美梧桐:“此木能知岁时,清明后桐始华。桐不华,岁必大寒。立秋地,至期一叶先坠。故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之句。”

就像有人质疑为何“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样,怎么梧桐叶落就知秋了呢,为何不是枫叶落、柳叶落、桂叶落?那漫山的枫叶被秋色染红的时候,不是更能代表秋天到来吗?还有,那被人称为懦夫和孬种的蒲柳叶落下时,秋雨横阶,黄叶铺地,不是更容易引起人们伤感的情绪吗?为什么让梧桐叶独揽秋讯,向人们报告秋天的消息呢?

这是因为在古人的眼里,梧桐是有一种有灵性的草木,认为它通明神谕,感知宇宙,呼应时间的能力特别强,担负着上苍赋予的感知秋风的神圣使命,所以在立秋日的第一时间里,它会落下第一枚叶子。随后,人间的其他草木纷纷效仿,以枯枝、谢花、落叶来报告秋天的消息。梧桐大有王者风范,所以白帝城矗立的三王碑上,树王梧桐格外地醒目,其他二王分别是花王牡丹和鸟王凤凰。

梧桐的高贵还因为凤栖的缘故,传说凤凰不栖他木,只择梧桐而落,《庄子·秋水》里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清高的凤凰让梧桐也自此扬名天下。

早在我国的《诗经》一书中,就有梧桐和凤凰的传说了,《诗经·大雅·卷阿》中吟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郑笺亦云“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古人对梧桐招来凤凰的传说深信不疑,《晋书》上也说过,那个叱咤风云、投鞭断流的前秦皇帝苻坚,就曾在阿房城的四面八方植满梧桐和翠竹,结果真的招来了凤凰:“苻坚时,凤凰集于东阙。”

尽管这些都是神鸟的传说,但古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都喜欢梧桐树倒是千真万确的。我们从他们的诗词里就能以一斑而窥全豹。如李煜《相见欢》里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如白居易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如孟浩然的“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还有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更不用说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了。

作为几百年首善之区的北京,虽然到处都是参天大树,但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梧桐树并不多。我曾在故宫博物院后面的御花园中见过梧桐树,很小。北方长大的孩子,很少有真正见过大梧桐树的,因为它们都跑到江南找才子佳人去了。

梧桐树对季节十分敏感的传说充斥在古代典籍中,《花镜》里的描写更是有鼻子有眼:“每枝十二叶,一边六叶,从下数一叶为一月,有闰月则十三叶。视叶小处,即知闰何月也。”李渔在《闲情偶寄》卷五中也说过:“梧桐一树,是草木中一部编年史也……有节可纪,生一年,纪一年。”李渔是浙江兰溪人,他看到过梧桐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不像我,三十多年前从城里的苗圃里移回到老家一棵梧桐,可家里人嫌它长得太慢,没几年就把它砍掉做了烧火棍。

亭亭玉立、青干青叶的梧桐,葉大荫浓,是很好的庭院观赏木材,消暑知秋,他木难比。“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道理”,这是梧桐树独树一帜的品性。正是它的这一本性,才让梧桐木做出来的古琴无与伦比。陆玑就曾在《毛诗草木虫鱼注疏》中写道:“桐有青桐、赤桐、白桐,宜琴瑟。” 《庄子》一书也无意间地描绘出一幅高士、梧桐、古琴的美图:“依树而吟,据梧而暝。”苏轼的《孤桐》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如今,凤凰已不见,古琴人少弹,只有清高的梧桐树还活在这个尘世,而且与我们那样亲,与我们那样近。其实《尔雅》里的一句解释冥冥中道出了天机:“榇,梧。”榇是梧桐的另一个称呼,无论是“亲木”、“吾木” 还是“同木”,这几个字都一下子让我们与大自然亲近了许多。难怪人类像对待肃穆的松柏、温存的杨柳、虚怀的翠竹一样对待梧桐树呢,不为招来金凤凰,只为一树春天一叶秋。

猜你喜欢

梧桐叶梧桐树梧桐
梧桐
一片梧桐叶的旅行
雨中的梧桐树
梧桐花开
秋天的梧桐叶
梧桐树下
梧桐树下
梧桐叶的舞蹈
三片梧桐叶
梧桐深处凤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