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劲的心跳与热烈的呼吸

2017-03-01辛泊平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期
关键词:言说人性状态

辛泊平

本刊在2016年7期刊登了胡志文的作品——《那些思想拓荒者》,在读者中引起反响。本期特推出两篇由著名文学评论家为胡志文相关作品撰写的评论,借以相互交流、启发。

记得著名批评家施占军说过,有两种文体最难藏人,一个是批评,一个是散文。作者对生命、对世界的态度,对语言的把握,都无法用技巧代替。说白了,就是在这两种文体里,装神弄鬼的把戏是无效的,故作深沉的做法是无用的。你的眼界、见识、才情、学养就在你的文字里,你无法藏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种写作的无难度恰恰是它的难度所在。谁都可以写,谁都可以表达,谁都有写的权利和表达的愿望。但是,怎样写和写什么,确实给每一个从事这两种写作的人提出了无法回避的难题。你可以随意地写,也可以严肃地写,这是写作者的自由。然而,当我们把写作纳入精神构建与生命的认知的谱系上考量,那我们就不得不对自己的写作持有足够的警惕与审慎。现实太复杂了,它需要我们仔细地打量和思考,需要我们认真地观察与回应。在我看来,用批评与散文的形式表达自我,需要足够的内省与挑战自我的勇气。读胡志文发表在《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7期的随笔《那些思想拓荒者》,我再次感到了这一点。

用随笔的方式表达对哲学的阅读与人生的感悟,这是一种写作的冒险。因为,哲学有严谨的体系,而人生感悟却是相对零散的。怎样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写作者在写作之前就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幸的是,胡志文对此非常清楚。他无意于对中外哲学流派的观点进行条分缕析的梳理,更无意于深入研究各学派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延伸,他只是把这些哲人先贤作为当下的精神坐标,探讨当代人如何才能接近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那些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哲人们,他们生活的场景不同,性格不同,对世界的关照方式和话语方式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对理想状态的逼近。正如胡志文所言“尽管他们基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其主张各不相同甚至支离破碎,但落脚点尽归一处:去掉遮蔽,发现真想,印证价值,安身立命。”

在这篇长篇随笔中,胡志文从“道”入手,对应的去却是当下欲望泛滥、道德缺席的社会乱象。虽然,他没有写在欲望的漩涡中挣扎与苟且的人们,但我们可以从他对老子、孔子、第欧根尼、柏拉图等智者对“道”的执着地探索与实践的描述中,感受到他对在“道”之中生命状态的醉心与渴望。这是一种写作策略。他不说当下,只说过往,但他的情感倾注却透露了他的精神指向。他以一种迂回的修辞告诉读者,我们当下混乱无序的生命状态不值得留恋。因为,它已经远离了生命的本原,违背了自然的伦理。要想获得快乐和幸福,必须再次踏入那条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道统轨道。老子的观点依然是生命最重要的伦理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当下文学的语境下,说秩序并不讨好,说荒诞可能更能夺取眼球。然而,胡志文没有被这种娱乐化的思维裹挟,而是坚持自己的判断。他认为,人生并不荒谬,西西弗斯没有失败,因为,荒谬只是放弃了印证生命价值的期待,西西弗斯的脚步依然是证明精神不死的最有力的证据。只要有对“道”的信仰,有献身的勇气,那么,荒诞便只是世界的表象,欲望便只是人生的自缚。这些都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可以扬弃的浪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是人生的第一要义。欲望是人性的一部分,但它绝不是人性的全部。欲望可以获得幸福和快乐,但那绝不是幸福的唯一指数。在胡志文看来,孟子关于人性的解释便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法则——坚持本我,坚守良心。快乐其实并不遥远,幸福也不是海市蜃楼,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不必外求,只需自修。

当然,胡志文列举了那么多哲人先贤,并不是炫耀自己的学问,前面我已经说过,这些人只是他言说当下的一个参照。他最想表达的,还是当下的生命状态与精神选择。在他的心中,认识自己,不仅仅是自证的过程,更是实现诗意栖居的条件。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会看到生命的残缺与世界的无垠;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拨开遮住眼睛的迷雾,看到欲望的泥淖对人性的污染;只有看到欲望之于生命的附加性,才能谨慎地对待生命的选择;而只有正确的选择,才能捍卫本性,回到生命的原点,实现最终的“道”,实现生命的快乐和幸福,完成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对“道”的言说开始,在回到对“道”的堅守,这是一个圆形结构,既是文章,也是人生。

可以这样说,胡志文的文字有关怀,也有情怀。他像一个虔诚的信徒一样,秉承着对“道”的“信”,以对理想人生姿态的情感倾注回应当下失“道”的生命现场的荒芜。然而,他并没有因为现实的不堪而愤世嫉俗、而怒目金刚,而是以一个学者的言说语调表达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有理有据,平和自然。我喜欢这种言说态度,因为,写作不是布道,更不是兜售,它需要的是中庸的气度。只是,我们已经从他冷静的言说中,听到了他强健的心跳与热烈的呼吸。他在呼唤一种健康而又积极的人生姿态,那就是遵从“道”,忠实于大地, 理性而又庄严地实现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

猜你喜欢

言说人性状态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状态联想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功能与人性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