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领导替代”
2017-03-01艾广明
艾广明
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用来比喻领导者的重要性,公认比较贴切。深入思考一下,领导者和群众的关系又不应等同于身子和头脑,比喻的意义不应该无限引申。仅就比喻领导不可或缺的意思看,有同也有异。总的说领导不可缺少,但未必是某一个人不可缺少,“乌纱帽”下可以是张三,也可是李四;领导用权可以亲力亲为,也可以授权别人。
有位民营企业家从小作坊起家,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了当地知名企业后,他却感到自己有点被“替代”了。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企业刚创立时,虽然规模小,员工文化、技术素质也不高,但干什么都比较顺心,我指东,没有人往西。现在倒好,规模上去了,效益也翻了几番,又招进了大批高学历的人才,按说,工作应该更得心应手了,可实际上呢,我的话现在不灵了,常常有人唱反调。”他这里说的“唱反调”是指前不久他在董事会上提出上果汁生产项目,因几位副总反对而搁置。过了几年,曾经采访他的记者又问起生产果汁那个项目,他长吁一口气,说:“幸亏当初没上,如果上了的话,现在可就背包袱了。邻县上了一家,老本都搭了进去。”从这个事例看出,某位领导干部的意见被否决,“拍板”的角色被替代,也有积极意义,反映了决策向着民主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領导替代”的情况经常出现。有位领导干部“受命于危难之间”,面对企业亏损的“烂摊子”,他从战略管理到营销策略,一步一步厘清;从中层干部到普通员工,广泛征求意见,寻求共识。几个月过后,企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这位领导管的就不那么多了。有些事务助手或下属已经拿出了处理意见;有些问题的处理已经形成制度、规矩,上上下下都知道应该怎样处理,请示领导也不过是履行一下程序。有了这样的局面,这位领导把很多权力放给了下属,自己则用更多精力调研企业的科技进步。领导干部的根本职责是带领人们干事业,管什么,怎么管,有规律,也有规则,但不可能有详尽的“操作说明书”。很多时候要根据情况自主决定管多还是管少,管这还是管那。某位领导工作有成效,对下属有影响力,大家常常自觉地运用他身体力行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领导者的品行能够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而大家的高度自觉、自我领导又会替代领导者的一些行为。下属尽职尽责,勤勉努力,还需要动辄吹胡子、瞪眼睛吗?下属已经掌握做事的方式方法,能随机处理一些情况,还需要翻来覆去告诉他们已经滚瓜烂熟的知识吗?奖勤罚懒有了一套制度,还有必要采取更多的奖励措施吗?领导在一些方面被替代,不正说明工作基础比较好吗!
领导者应该辩证地对待领导替代问题。领导者的职责边界是宽广的,不能轻言可以替代。怎样尽职尽责,具体的领导和管理方式可以多样,但完成工作任务不能马虎。领导者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应该合理地授权与人,不要单打独斗。一位著名企业的董事长刚开始授权给总经理时,一时感觉很不对劲,他发现公司的很多事情他不知道了,有一种惧怕,于是他又紧抓权力。很快他发现总经理的工作热情没有以前高了。他认识到自己过多地干涉了总经理的工作,很多细节都不放过,这如何让下属放手去干呢?懂得“有所不为”的董事长下定决心,将权力逐渐下放,经过一年的反复磨合,他发现一切都海阔天空,很多事他不用管,下面一样干得很好。
领导的一些职能、行为被替代了,当然不意味着“身闲无所为,心闲无所思”。有些事不直接管了,但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还是应该有所控制、有所监督的。不闻不问,出了重大事故,或是贻误机遇,就可能被追究责任。有了精力,可以做些调研,也可以集中精力抓重点工作、创新性的工作。领导者要经常想到领导替代,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也要经常想想还有哪些工作需要更多关注,抓得更紧。领导者既要主动适应领导替代,又要警惕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