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微博时代下谣言的形成和传播

2017-03-01马宪鸿吴新文

新闻前哨 2017年2期
关键词:微博谣言传播

马宪鸿++吴新文

[摘要]微博的出现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发布信息的平台,而随着微博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信息可以轻易进入传播渠道,这其中也不乏未经证实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快速传播,极易成为谣言,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由于微博发展迅速,用户数量急剧增加,微博上传播的信息也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态势,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终端的普及,现在已经进入信息交互方便快捷的微博时代。本文立足于这一时代背景,主要探究在微博时代下谣言的形成和传播过程。

[关键词]微博 谣言 形成 传播

一、谣言的界定

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明星私生活的“爆料”、股市上的小道消息、某政界人物收受賄赂的网络传言等,都可归至谣言之列。

1947年,Allport & Postman给出了一个决定谣言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他们在这个公式中指出了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当重要性与模糊性一方趋向零时,谣言也就不会产生了。

谣言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其传播始于人际传播,人们在街头巷尾、书摊茶馆、家庭等私下场合表达意见、发泄不满,这些信息在亲人、友人、邻里等群体中进行传播,并进入正式组织的传播渠道之中。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体的传播之下,会随之进入大众传播渠道,进而在媒介的受众之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谣言一旦流出,社会群众既充当着信息接收者的角色,又不自觉地担任着谣言传播者的角色,将谣言传播给周围的朋友和亲人,使谣言的传播呈现一种“滚雪球”的状态。同时,在传播过程中,人们会不自觉地对信息内容进行删减、增加、同化等加工,进一步强化谣言的内容和效果。

凯斯·R·桑斯坦在《谣言》一书中指出:谣言通过两个部分重叠的过程进行传播,即社会流瀑和群体极化。

社会流瀑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我们倾向于相信别人的所相信的事情。如果我们认识的大多说人都相信一则谣言,我们也很容易相信那则谣言。我们接受他人信念,是因为自己对此缺乏相关信息,特别是当我们对某则谣言的内容一无所知时,我们更容易相信它。当人们追逐一些“先行者”或者“领头羊”的言行时,社会流瀑现象就会发生。如果谣言在人群中激起恐慌或厌恶等强烈情绪,谣言就更加可能被广泛传播。

群体极化效应指当想法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最后得出的结论会比交谈之前的想法更加极端。如果一群人倾向于相信某则谣言,这些人很可能在相互交谈之后更加坚信这些谣言,他们还有可能从半信半疑者变成对这则谣言的坚信者。

人们的情绪也会对谣言的传播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可能成为寻找真相的障碍。人们在接受到信息之后,并不是中立地处理信息,个人的偏见会影响对信息所作出的反应。那些已经接受了虚假谣言的人,特别是当人们对这种信仰有着强烈的情感依赖时,谣言就更加不容易被放弃,在这种情况下,要驱逐人们头脑中的固有想法,就显得十分困难。、

谣言是一种不自觉的、通过非正式渠道传播的负面舆论。它源于未经证实的信息,但并非所有未经证实的信息都是谣言,只有当这些未经证实的信息经过广泛传播,并对个人或者社会产生不良影响,才会成为谣言。

谣言没有真假之分,因为它是未经证实的信息,所以无法确定谣言的真假。然而如果是虚假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成为了谣言,却可能对个人造成致命打击,也可能给群体、组织、党派和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二、谣言的形成

2007年以来,微博以便捷的发布方式,即时、畅通的交流模式以及低门槛的平台设计等优势在全球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

近年来,微博活跃用户数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微博公司201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数达到2.97亿,同比增长34%。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在手机上使用微博。在移动端,微博月活跃用户占比达89%,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随着4G网络的发展、手机功能的多样化以及平板电脑等手持无线终端的出现,微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平台支持,广泛分布于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信息传递和互动更加方便和快捷。微博已经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逐渐成为大众消费的主要精神产品。

微博提供了一个个体向无限广泛的社会群体进行“喊话”和广播的手段。在微博时代,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传播者,什么样的信息都有传播的机会,都可以在广泛的受众中去传播,其传播效能属于核裂变式。在传播渠道上,微博时代下谣言的传播既涵盖了传统谣言传播的渠道,而且还可以在电脑、手机等无线手持终端上进行快速传播,传播的渠道为网络环境和现实化境的双重传播,相互交叉、相互影响,而且随着微博的不断发展,还不断衍生出新的传播渠道。

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在利益的驱使下,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的过度炒作、包装几近登峰造极,而新兴媒体也大有效仿之势。从而使得整个新闻业界大有浮躁之气产生。在此不良风气的诱导之下,部分受众不再把媒体当成是获取信息的渠道,而是把媒体当成自己哗众取宠以及自我炒作的工具。微博作为一个大众参与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自由地发布信息。正是在这种浮躁风气之下,一些人为了获得更多人的关注,不断发布大量未经证实的信息以及自我炒作的信息,甚至借此为自己造势以达到出名的目的,更多的未经证实的信息通过微博进入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之中,这使得谣言也更容易通过微博形成并且传播开来。

与传统方式的谣言传播不同,微博是人类传播历史上的一种全新形态,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有效地应用到一个平台之下,形成“多级多层传播”层,同时基于其交互性、超链接、跨时空等特点将谣言的传播方式演绎成出更加多元的传播形式。微博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及时更新信息,加上微博所具有的转发和定位等功能,信息可以在传播的主体、客体身份间自由转换,突破了以往传统媒体单向传播和网络媒体网状传播的限制,形成了其独特的点、线、网的传播结构。微博传播载体的多样性、移动性和便捷性更为谣言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使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当未经证实的信息被用户通过微博发布之后,引起众多用户关注、评论和转发,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争议和影响时,微博谣言即产生。微博时代下谣言的传播拥有比传统谣言传播的更大的影响力,由于其拥有基数巨大的用户群,因而谣言的传播会以极快的速度进行病毒式的传播,而且在传播的过程中,谣言还会不断地变异,不仅会在网络中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还会通过网络的连带作用,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已经整个社会带来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谣言传播的机制

1.微博时代下谣言传播的特点。

在微博时代,由于信息发布较为自由,碎片化特征非常明显,而且信息流动速度很快,使得传播信息的总量呈爆炸式增长,未经证实就被发布的信息越來越多,信息的把关更加困难。同时,部分未经证实的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异变甚至歪曲,这些信息如果被广泛传播,就形成了谣言,对个人或者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结合微博时代下信息传播的特点,可以看出微博时代下的谣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信息随便化,操作容易实现。

微博的内容信息随便化和碎片化的程度极高,不需要高深的技术、流畅的文笔和严谨的思路,只要拥有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或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微博。这使得制造和传播谣言者仅仅需要付出极低的成本,就可以让微博谣言在整个社会空间中迅速传播开来。

(2)微博谣言传播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速度极快。

在微博上发布一条信息多则几分钟,少则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当危机事件发生之后,由于印刷和录制等技术的限制,传统媒体需要一段反应时间,而在这段反应时间微博上会出现各种针对此事件的猜测以及所谓的“内幕消息”,其中也不乏各种未经证实的信息,民众急于在第一时间知道事情真相,往往更倾向于通过微博来了解信息,并且通过这一渠道向更多的人群传播,由于网络的覆盖面广和便捷性,这些未经证实的信息很容易迅速传播开来,并最终形成谣言。

(3)传播速度快,监管难度大。

微博信息的发布可以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现场直播”,微博使用者根据自己在现场观察到的情况,不需要经过任何审查和等待,拍摄图片或编辑文字信息即时发布信息。由于信息在网络上可以迅速传播,其他受众马上立刻看到所发布的内容。同时,由于微博使用人数众多,更新速度极快,信息的传播和发布几乎是一个以秒为计算单位的舆论场。要想对如此海量的微博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有效阻止微博谣言的传播,难度太大。

2.微博时代下谣言传播的方式。

在微博传播模式下,假设A和B是两个微博主,在圈子内引导话题。而其他人是否想要跟进这个话题,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假设C、D分别被微博主A和B传播的内容吸引,通过“关注”行为成为A和B的粉丝,那么A、B、C、D就形成了一个讨论圈,在这个讨论群众,并非简单的A博主影响粉丝C,B博主影响粉丝D,而是A、B、C、D之间可以通过任意排列组合,相互产生影响。

当然,这只是微博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关系传播,这些讨论圈并不是封闭式的。如果更多的用户相互关注,就会形成相互关注的、无中心化的循环模式,微博所衍生出的关系网络也便由此形成。这种模式打破了固定传者与受者的界限,任何人都可以是微博主也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或者传播者,信息的微博所构建的关系网络中高速流通。

在这样的一个网络体系中,一旦有其中的某一位用户发布了未经证实的信息,就会以极快的速度在整个关系网络中传播开来。但是由于微博中信息更新的速度太快,有些信息仅仅只会存在很短的时间,便会被新的信息所淹没。因此,这些在微博中传播的未经证实的信息并不是全部都会转化为谣言,而是会进行传播之后,对个人或者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之后,才会最终成为微博谣言。

在微博关系网络中,未经证实的信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1)转发模式:不实信息的大量复制。

微博并不是微博主唱独角戏的舞台,它的粉丝们也会积极参与参与到这场表演之中。

即使用户不经常发布新的信息,但是微博的转发功能同样给这些他的粉丝们提供创造内容的机会。例如,用户A发布的信息被他的粉丝B转发,相对于B的粉丝来说,这条转发的信息可能是一条全新的信息。以此类推,信息在用户之间的转发便会像波纹一样,一层一层传播下去,依靠这个机制,转发行为可以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形成转发效应。同时,在转发的过程中,信息还可以被转发者进行评论或者补充,在一层一层传播的过程中,信息被不断地加工扩展,不同转发者对信息的评论都将影响后续微博用户对该信息的理解,转发的过程不但实现了信息的传递,而且还会使信息产生的变异和增值。

在微博转发模式下,一旦未经证实信息进入到这个体系之中,在转发的过程中便会被大量复制,在多数人的传播之下,不实信息就变为了谣言。

(2)定位模式:不实信息的精确传达。

微博上信息总量大,传播方式也复杂多样,但大多数传播方式都以全部受众为对象进行的传播,如果受众对此信息不感兴趣或并不关注,传播过程即宣告终止。

微博的定位模式即@功能是一种提醒服务,用户发布信息时如果提到了其他用户,便可以在该用户ID前加上@标记,@+ID的形式将直接生成链接,显示在发布者的微博中,系统会对被@的用户进行提醒,这种定位传播信息的模式,减少了曲折繁复的传播路径,使信息的传输实现了精确传达。

如果未经证实的信息的传播实现了精确的定位,在发布时用户就是以可能会对此信息感兴趣的用户对传播对象,这样在一层一层的精确定位之下,信息便会在对此信息感兴趣的人群中迅速传播开来。这种定位效应,不仅仅只会对信息的定位群产生影响,而且当定位群的人数增长到一定的数量,便会对其他非定位群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在更多的人群中进行传播,从而形成谣言。

(3)私信模式:避免争议的私密传送。

当用户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未经证实的信息之后,任何看到这条微博的人都可以进行评论,由于不同用户的见解不同,这条信息可能会引起众多用户的讨论和争议。在这种情况下,博主可能会将此信息删除,这样信息的传播也宣告终止。

但是由于微博私信模式的存在,用户可以通过私信的方式将未经证实的信息发布给任意用户,这种私密传送的方式并且可以避免被人议论的麻烦。这种传播模式虽然操作起来较为麻烦,但是却能够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如果未经证实的信息被用户多次使用私信功能发送,那会在更多的人群中得到传播,并最终形成谣言。

(4)名人效应:意见领袖的强化作用。

除了上述三种微博自带的功能之外,微博从运营初期就广泛邀请各类社会名流、演艺明星加入,制造名人效应,以身份认证并且加“V”的方式来为这些名人们“正名”。演员姚晨很早就开通了新浪微博,她通过自身的人气,并且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与微博用户们共享,吸引了近4000万粉丝的关注。

名人微博采用实名制,保证了信息源的权威和准确,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可以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但随着微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名人和机构加入微博,甚至连政府的相关职能机构也纷纷开通了微博,并且都享有加“V”的特权。随着微博的用户群不断壮大,微博在运营时也开始不断打造“草根名博”,以“微博达人”的方式吸引用户在微博上更加活跃地发布信息,从而获得星型图标,并享有众多星级用户的特权。同时,微博也推出了付费性质的“微博会员”的模式,每月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获得“皇冠”图标,并且享有各种方便快捷的会员服务。

由于名人们和达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意见领袖的作用,一旦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被名人们发布或者传播,由于名人效应的影响,便会对这些信息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通过其众多粉丝传播,极易形成微博谣言。

3.微博时代下谣言传播的流程。

与传统意义上的谣言相似,微博时代下的谣言并不是一开始就形成,而是需要经历一定的传播之后才会最终形成。而且谣言在形成之后,其传播流程也呈现出十分复杂多变的状态。谣言在形成之后,信息的接收者在接收微博之后,会对信息进行评论或者转发,这些经过加工的信息會成为变异的谣言,重新传递给谣言的原始发布者,此时变异后的谣言对于信息的原始发布者来说可能会是一条新的信息,他同样会对其进行评论或者转发,这样又会产生新的变异的谣言,传递给信息的接受者。

整个过程虽然是一个循环进行的过程,但是其传播流程并不是一个闭合的回路,而是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每个用户的信息圈相互交叉、相互影响。谣言的接收者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发布者,将此谣言传播给自己的“粉丝”,他的“粉丝”也会继续传给其他的粉丝。与此同时,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会对其内容进行了添加和修改,它很可能会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新传播到发布者处,整个微博谣言的传播是一种不断发展扩大的循环过程。

在微博谣言的传播流程之中,一个传播流程圈不仅会将信息传递到下一个传播流程圈中,同时也会收到该流程圈的反馈,整个过程并不是像传统意义上的谣言一样通过层级传播的方式一级一级向外传播,而是通过一种交叉传递、相互影响、循环扩大的病毒式的方式传播。同时,在这个传播过程中,谣言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在一种不断变异的情况之中,传播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复杂多变,难以预测。

参考文献:

[1]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5-88页

[2]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34-140页

[3]百度百科:《谣言》http://baike.baidu.com/view/510810.htm

[4]凯斯·R·桑斯坦:《谣言》,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8页

[5]凯斯·R·桑斯坦:《谣言》,.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9页

[6]吉卫华、杜丽婷:《从微博看自媒体时代信息把关的变化》,《东南传播》2010年第12期

[7]刘森:《揭开谣言的神秘面纱》,《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8期

[8]梁涛:《从抢盐危机看微博与谣言传播》,《今传媒》2011年第7期

[9]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212页

[10]张力:《浅析微博的传播形态》,《青年记者》2010年第4期

(马宪鸿:科技信息快报社;吴新文:科技创业月刊杂志社)

猜你喜欢

微博谣言传播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谣言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谣言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