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现状及路径探究

2017-03-01谢丹妮盘健斌

科技传播 2016年21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广西

谢丹妮+盘健斌

摘 要 整合科技与文化的优势资源,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体系,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对于广西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分析当前广西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现状,提出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现状;路径;广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4-0002-01

2015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网络强国战略。从2015年3月“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至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明确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新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给“文化与科技融合与创新”问题提出了新思路。作为中国惟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广西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抓住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机遇,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整合科技与文化的优势资源,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体系,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对于广西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 广西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成效

自2012年底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以来,广西致力于运用科技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大力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成效显著。

1)建立健全文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多年来,广西依托“申遗”项目广西宁明花山崖壁画,通过崇左壮族博物馆全沉浸式巨幕镜像空间等多种现代展示技术手段重现“百里岩画、骆越神工”文化景观,经过多年勘测、监测和实验,花山壁画维护工程有关技能成果取得了国家专利,并在同类维护工程领域得以推广辐射。另外,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等,扎实推进技合作平台建设,不断加深科技人文交流,建立文化与科技的“产、学、研”对接平台。

2)园区文化科技创新功能日益凸显。广西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截至2015年,先后命名了103家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2批18家动漫骨干企业。以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桂林愚自乐园、百色靖西旧州绣球村、广西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广西榜样传媒集团等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主体的文化科技融合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2016年,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中国—东盟现代农业合作园区、广西华侨创意文化产业园等科技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也进入实质性阶段。一系列园区建设内容涵盖了旅游文化、科普观光、民俗工艺、创意动漫、数字图书、文博展览等众多领域,在创新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潜力不可小觑,是广西文化科技企业壮大发展的助推器。

3)文化科技融合型企业创建取得新成效。2013年底,桂林市被认定为广西首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围绕文化、创意、科技三融合的发展思路,发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先行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扶持发展动漫和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出桂林力港网络科技公司、广西临界动漫有限公司、坤鹤文化传播公司等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较强,具有自主品牌的文化科技型创意企业,在加快推进广西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科技服务文化事业初见成效。近年来,广西以助力创新驱动为主线和重点,通过开展会市发展协同创新活动、主题科普活动、品牌学术交流活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活动等,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科普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新提升,广西科技服务文化事业的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2 广西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存在问题

依靠科技创新已经是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纵观广西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状况,其总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其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点:

1)广西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度不够高。在“互联网+”背景下,文化科技产业并非纯粹的“文化”和“科技”一加一叠加,既要有创意内涵,也要有新颖形式,更要融入与时俱进的科技竞争力,而广西文化产业产品大多只是绣球、铜鼓等低科技含量的产品,广电、动漫、网络游戏等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尚未形成品牌。

2)广西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不够壮大。由于缺少既懂文化产业又有高新技术的人才,因而在国内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文化科技企业不多,限制了文化科技产业项目的发展。

3)广西的文化科技产业尚未找到自己的特色。广西的文化科技产业既没有北上广等发达地区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也没有贵州等西部地区在文化产业增加值弱势的情况下加强较高的技术融合度。必须深入挖掘广西本土文化资源,把民族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相融合,围绕本土特色构建战略,才有可能突破重围。

3 “互联网+”时代广西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互联网+”时代,广西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战略应积极融入互联网,推动中国产业从低效率向创新和科技主导型商业模式演进的浪潮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拓东盟国家市场。

1)建立健全广西科技文化融合体系。积极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进一步依托各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此为平台进行文化科技产业规划,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加大力度培育出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文化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带动一批具有本土特色和创新活力的文化科技企业。同时,与各高校开展产、学、研、创合作、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创新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形成合力,加大对文化科技产业项目的立项,通过优势整合,实现最终的成果转化和辐射推广,从根本上促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2)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广西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在“互联网+”时代,首先要文化与科技双轮驱动,借助高新科技创新文化产品展现形式,加大文化产品在制作手段、载体形式等方面的科技含量;其次要适应网络新媒体下的运营模式,把精品文化内容与优质数字化传播相结合,使文化品牌在文化市场上迸发出竞争的活力。前两年火爆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二次甚至多次营销传播的手段,不仅调动了观众积极性,更衍生并热卖了一批与影视剧相关的文化产品。广西也有凡一平等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影视剧作家,借鉴此例,在广西本土影视剧以及原本已经形成影响力的作品,如《印象·刘三姐》等,借助新媒体开展营销和传播,提高用户体验,实现文化产品价值的最大化。

3)利用地域优势开拓东盟国家市场。广西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由于文化同源、民族相近,不少东南亚国家对广西的民族风情、工艺产品,以及壮族的戏曲歌舞等均有浓厚兴趣,继《印象·刘三姐》实景演艺品牌打入东盟国家市场后,与柬埔寨合作的吴哥窟实景演出《微笑的高棉》项目得以落实,更进一步吸引了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实景演艺合作方面的浓厚兴趣。在“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可以借助各類网络新媒体工具,把商业、旅游、文化、娱乐和教育等各种信息糅合一起,创新营销思路,通过多样的数字化产品提升用户互动性,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并推广到整个东盟国家市场。

4)通过文化事业科技服务能力促进科技与文化相融合。创意、内容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数字化信息平台是文化产品价值增值的利器。在“互联网+”背景下,由政府牵头,高校、科研机构和图书馆等共同建立大数据平台,通过对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和运用,帮助相关企业做好信息比对,加快广西本土的文化科技产业创新。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举办先关会议、会展、论坛等活动,推动广西文化科技产品的转化、销售和传播。

参考文献

[1]李凤亮.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科技融合——2014年文化科技创新总报告[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13-121.

[2]李勇.加快文化融合科技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J].福州党校学报,2015(12):76-80.

[3]丁智才.科技创新与广西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25(5):13-16.

[4]凃耀军.提升广西文化产业水平的科技创新路径研究[J].传承,2011(6):52-53.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广西
壮美广西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