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责避免孩子意外伤害
2017-03-01袁艺
袁艺
2016年11月11日下午,上海青浦区吾悦广场一位奶奶抱着年仅4个月的男婴,刚走上3楼的自动扶梯,奶奶身体倾斜失控。男婴从奶奶手中脱手坠落,抢救无效死亡。
事实上,类似的家庭中隔代养育子女的安全问题已不是第一次出现。
2015年8月13日,男童龙龙玩耍时不慎跌入装满开水的大盆,奶奶就坐在旁边,但没意识到危险。见孙子大哭,奶奶赶紧抱出孩子,并用土法在孩子身上抹上了碱,却造成了龙龙的二次伤害。
2015年6月14日,河南邓州市一名12岁女童为救落水的弟弟溺水身亡。姐姐一边喊着自己不会游泳,一边还是跳进水里救弟弟。他们的父母在江苏打工,他们是在奶奶照料下生活。
……
当孩子受到意外伤害,做父母的心痛,做老人也是一样的心疼。
该如何解决隔代养育子女的安全问题?希望专家和有经验的家长的建议,会有助于广大父母摆正自己的位置。
明确父母是育儿的主体
老人帮忙带孩子已经是大多数家庭的生活常态了,但是父母必须认识到自己是主要责任人,首先要多学习有关孩子的安全知识。
关颖(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老人们在育儿中“反客为主”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首先,“鼓励”孩子的爸爸妈妈当“甩手掌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法律规定要对孩子尽抚养教育义务,他们是孩子抚养教育的主角,老人们过多地包揽了孩子的事,实际上是在“鼓励”“纵容”孩子的爸爸妈妈不管或少管孩子的事。
其次,影响亲子感情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如果孩子不与父母共同生活,老人又对孩子过分宠爱,很容易使年幼的孩子在对长辈的情感上产生错觉,认为祖辈更加疼爱他们,相比之下对爸爸妈妈感情则会疏远。这种亲情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影响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再其次,祖辈容易与儿女产生矛盾。如果老年人定位在教育孩子主角的位置上,很容易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并按照以往的经验带孩子。而孩子的父母往往会接触一些养育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老人对此经常持排斥态度,两代人免不了发生争吵。如果孩子经常遇到两代人教育不一致的情况,就会无所适从,容易形成双面人格。
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孩子难免会遇到意外伤害,特别是学龄前孩子是高发人群,要利用多种方法让孩子拥有自我保护意识。
石蔓云(编辑,妈妈)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生活中的很多危险,如果孩子有了好的生活习惯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孩子能轻开门窗、轻拿、轻放桌椅,那么就不会被门窗夹到手、被桌椅磕到。但孩子习惯的养成是相对缓慢的,需要父母付出很大的耐心,长期坚持、反复强调。
普及日常危险常识
父母可利用百科全书、绘本、纪录片等,让孩子相对直观地了解安全知识,也可以把知识编到故事里讲给孩子听。多向孩子介绍一些标志、符号的意思,孩子对图像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更强,因此也更容易掌握这些标志和符号的警示意义。
教会孩子使用通信工具
目前,家长害怕孩子沉迷手机,都尽量避免让孩子接触到手机。但是,在移动通信如此普及的现在,手机也是重要的与人联系的手段。父母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利用手机或电话获得帮助。
教会孩子冷静应对、勇于求助
懂得向人求救,是孩子在遇到危險情况时必备的技能。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可以帮孩子练习去讲清楚一件事情的时间、地点、需要什么帮助等。
陪孩子玩安全主题的家庭游戏
仅仅跟孩子讲述自护自救的常识是远远不够的,孩子当时记住了,但很快就会忘记。通过角色游戏来演练能帮助孩子掌握自救途径。父母可设计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境,向孩子提问题,测试孩子的反应能力,同时还要演练父母和孩子之间如何保持通信联络。
感恩老人,巧沟通
父母理解老人的辛苦,再巧妙地说服老人,会让老人乐于学习育儿的知识。
俏妈(国家高级育婴师,妈妈)
两辈人的育儿理念和生活习惯多少存在差异,冲突和矛盾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但是相处久了,我渐渐发现:婆婆的出发点其实和我这当妈的一样,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父母们也不容易,作为晚辈的我们理应心怀感恩!我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想法,不再过分追求完美了,开始懂得有些事情不可能都如自己所愿,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更为“圆滑”的相处之道。
有问题借别人的“嘴”来说
我发现家里的网络机顶盒里有不少育儿科普片和专家讲座,趁孩子睡了,我就有意无意拉着婆婆一起看看,电视里的一句话能顶我十句!还有,婆婆和她的小女儿感情特别好,同样的话我和老公说也许她根本听不进去,可经她小女儿说出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当有些想法我不方便直接和婆婆提的时候,找我的小姑子来帮忙,保准没错!
抓大放小,别追求完美
带一个孩子要注意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不如试着“抓大放小”吧。把一些重要的直接关乎孩子健康的事情落到实处,那些无关痛痒的小细节如果老人实在改不过来,也就别一再强求了,孩子养得太精细也未必是好事。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果错误已经发生,甚至因此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我想老人的心里只会比我们当父母的更难受更内疚。这个时候再去追责也无济于事,况且有些教训未必就一定是坏事,至少今后谁也不敢再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