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112岁的长寿仁者

2017-03-01虎子哥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7年2期
关键词:周老周有光汉语拼音

虎子哥

2017年1月13日,一位老人迎来了他112岁的生日。令人痛惋的是,就在老人过完他的112岁生日的第二天,就平静地离去了……

他的一生跨越晚清、北洋、民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因而被戏称为“四朝元老”。

他前半生是经济学家,后又半路出家,研究语言文字,成为当代最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88岁之后,又试以撰文启蒙思想。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1.青果巷里走出的大师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周老原名周耀平,有光,是他自取的笔名。青果巷可是个藏龙卧虎之地,从那条小巷里就走出了赵元任、瞿秋白、周有光三位大家。

周家原本是常州的名门望族,但因曾祖父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失败,家族就此衰败。17岁那年,周有光考上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却正是家中最穷的时候。圣约翰大学是教会大学,学费极贵,在读者非富即贵,为让周有光上学,家中四处举债。第一天在大学注册,周有光领到卡片,不但要写中文,还要写拼音,可中国当时并没有统一的拼音,学校只好拿上海话来标注。进入学校后,周有光接触到拉丁文,兴趣使然,自学了字母管理法,没想到为今后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抗战爆发后,为稳定后方经济,国民党政府在西南成立农本局,周有光带着妻儿去重庆工作。在被炮火撼动的中国大地上,周有光带着妻儿四处逃亡,直到抗战胜利,上海的银行业要恢复,周有光被派往美国华尔街工作。

当时,他有个叫何廉的朋友,一日寻上门来对他说:“爱因斯坦现在没事做,想找个人陪他聊天,你要不要去?”周有光一听,当然要去!于是穿得精神抖擞上门拜访,却没想到爱因斯坦穿得极为随便,见了他就像对待老朋友一样。谈话间,爱因斯坦对他说:“人的差别在业余,一个人到60岁,除去吃饭、睡觉、工作,还有很多业余的时间,如果能够好好利用这些时间,完全可以在一门学科上有所建树。”一番话将周有光点醒,此后,他开始钻研语言学,发誓不让自己的每一天虚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受“五四”文化洗礼的周有光,听说未来将是一个民主国家,毫不犹豫地带着妻儿回到祖国。

回国后,周有光一边在新华银行做秘书长,一边在复旦大学任教,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写下了备受关注的《新中国金融问题》。当时上海工资改革,薪水大减,他一百元工资缩水到五分之一,他却对此毫无怨言。

但周有光怎么也想不到,在1955年,他被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让他速速去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2.半路出家的“汉语拼音之父”

在周老加入之前,汉语拼音方案讨论了两三年,但迟迟没有一个结果。文改会拿出了6个方案,到底该用哪一个,大家争论不休。当时中苏关系尚好,苏联便想让中国用俄文斯拉夫字母。然而这一点遭到周老的反对,他认为斯拉夫字母国际并不通用,不利于以后长期应用与发展。随后那三年,在周老带领下,文改会革故鼎新,在不断的争论和探索中,创定了汉语拼音。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从此,全国小学生入学第一件事,就是学习汉语拼音,为推进国民脱盲、文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正是因为转行,周有光还幸运地躲开了“反右”。彼时上海经济学界震荡,无数学者被风潮席卷而去。周老虽幸运躲过了这一劫,却没能躲过接下来更大的狂潮。

1969年,他被派到宁夏参加劳动,在无比空旷荒凉的地方,很多人叫苦连连,周老却说很好,“不下放我,我一辈子也见不到这样的地方啊”。当年在宁夏,不少老干部自杀或精神崩溃,可在周老回忆起来却满是趣味。周老去宁夏前用脑过度,晚上睡不好觉。结果从事体力劳动后,脑袋得到休息,失眠症就没了。“这就叫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在那些动荡的岁月里,周老依然温文尔雅,遇事不惊,在痛苦中想办法提炼乐趣。这与妻子张允和的处世哲学不谋而合:“不拿别人的过失责备自己,不拿自己的过失得罪人家,不拿自己的过错惩罚自己。”

3.相濡以沫的跨世纪爱情

说起周老和张允和的姻缘,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中国文化界有两条著名的巷子,一是常州走出诸多大家才子的青果巷,还有就是住着张家四姐妹的苏州九如巷。

张允和的曾祖父曾任江苏巡抚,父亲张冀牖是一位开明的教育家,祖籍安徽合肥,于1918年迁居苏州,住在五卅路的九如巷三号。

周有光和张允和的爱情,正好将这两条巷子联系了起来。张允和读中学时,曾是周老妹妹的同学,因两家走得近,便常在一起玩耍。经历了一系列甜蜜后,到了谈婚论嫁时,周有光却迟疑起来:“我这么穷,恐怕不能给你幸福。”但张允和并不介意:“幸福不是你给我的,是我们两人一起去创造的。”1933年,两人举行婚礼,风风雨雨,一路扶持,从抗日战争到抗战胜利,从新中国成立到内乱,70年恩爱如初,患难与共。

直到晚年,两人蜗居在一个小房子里,每天都会喝两次红茶,每次喝茶前,都要拿起杯子敬对方,周有光老人说:“古代有举案齐眉,我们这里没有案,有的是杯子,每一次喝茶之前,都要碰杯,这叫举杯齐眉。”

到了晚年,两人都是孩童脾性。周有光91岁时,收到一张贺卡,上面写着“祝11岁的周有光爷爷生日快乐!”原来他自认为人活到80岁,已算“尽数”,后面要从头算起。张允和看到老伴儿的头发秃了,就会拿这件事来开他玩笑,周老摸了摸自己的脑门一笑,“我这是头发还没长出来呢!”

2002年8月14日,张允和老人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这对周老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在经历了半年的伤痛后,周老才好不容易挺了过来。此后,他的生活越来越简单,但始终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上、下午,都要喝一杯红茶。

4.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长寿老人

妻子去世后,儿子周晓平照顾起父亲。两人亲近数十载,被称作“兄弟父子”。2014年,周晓平动了两次大手术,来见父亲时,两人如久别重逢的老友,不但一起唱了圣约翰大学的校歌,还唱了《马赛曲》。110岁的父亲和80岁的儿子,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亲朋。万万没想到,就在一周后,周晓平离开了人世……

儿子的离去,再一次将周老推向孤独和悲伤的境地。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收到了好多次病危通知,可最终还是挺了过来。

谁能想到,年过百岁,周老依然坚持博览群书、笔耕不辍,出版了无数启蒙之作:100岁《百岁新稿》、104岁《朝闻道集》、105岁《拾贝集》、108岁《周有光文集》、110岁《逝年如水》。如今,周老迎来自己112岁的生日,却依然求知求变,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了解时事,难怪大家都说,从周老身上,得以看到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从“传统”成功向“现代”过渡的。这份“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值得每个人敬重与学习。

提及长寿的秘诀,周老的经历已经给出了答案。第一是心胸豁达,处乱不惊;第二是于苦难中取乐,积极面对;第三是勤于思考,不断汲取新知;第四是以爱情滋润,互相敬重;第五,周老一生奉行“三不主义”,一不立遗嘱,二不过生日,三不过年节,生活简朴,素茶淡饭。周老常说:“人的病都是吃出来的,求知要越多越好,生活要越简单越好!”这不仅是对年轻人的启示,也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启示。

(摘自《今日头条》的《老黄说事》)

猜你喜欢

周老周有光汉语拼音
不能多写一个字
周有光的处世观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周有光:“吃小亏不占大便宜”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自测题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自测题
周谷城支持前四史的注译和出版
汉语拼音综合测试
达观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