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臂挂篮法连续梁跨越既有线施工的安全防护技术

2017-03-01陈俊华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承力索底模联络线

朱 虹,陈俊华

(赣州市公路管理局赣县分局,江西 赣县 341100)

1 工程概况及结构特点

1.1 工程简介

L1DK1+094.945东南下行联络线特大桥,起讫里程L1DK0+252.440~L1DK1+937.450,全长L=1 685.01 m,主要为跨越G320国道、杭长客专、沪昆公路(又名浙赣线)及其他低洼处而设。起点桥台接杭长客专线,并于L1DK1+313.95处跨越沪昆线(对应沪昆线为三线简支T梁桥台,里程:551+666.38,影响范围前后50 m),公路与线路小里程交角为50.5°,采用32+48+32 m连续梁的方式跨越沪昆线,其中32#、33#桥墩距沪昆最外侧线路中心15 m,需按临近既有线要求施工。设计为桩径1.5 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圆端型实体墩。

L2DK0+807.640东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起讫里程L2DK0+252.400~L2DK1+867.68,全长L=1 615.28 m,主要为跨越G320国道、沪昆公路及其他低洼处而设,起点桥台接杭长客专线,并于L2DK1+213.42处跨越沪昆线(对应沪昆线为三线路堤,里程:K551+587.67,影响范围前后50 m),公路与线路小里程交角为42.5°,采用40+64+40 m连续梁的方式跨越沪昆线,其中29#、30#桥墩距沪昆线最外侧线路中心10 m,需按临近既有线要求施工。设计为桩径1.5 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圆端型实体墩。

L4DK2+057.333西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起讫里程L4DK0+579.860~L4DK3+540.805,全长L=4 120.665 m,主要为跨越饶北河、杭长客专、沪昆公路、L1L2东南联络线及其他低洼处而设,起点桥台接杭长客专线,并于L4DK1+608.80处跨越沪昆线(对应沪昆线为三线T梁桥,里程K552+080.26,影响范围前后50 m),公路与线路大里程交角36.5°,采用32+56+32 m连续梁的方式跨越沪昆线。其中29#、30#桥墩距沪昆线最外侧线路中心15 m,需按临近既有线要求施工。设计为桩径1.5 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圆端型实体墩。

1.2 项目特点

某公路联络线采用连续梁跨越既有沪昆线,分别为上述三处,连续梁的施工不能影响到既有沪昆公路正常运营,既有沪昆线为电气化公路,接触网及承力索带电27.5 kVA,所以连续梁施工时的重难点工作是对既有沪昆线的防水、防电、防坠落以及挂篮的防火等安全防护。

1.3 现场调查

(1)东南下行联络线1号特大桥跨越既有沪昆线处梁底高程103.06 m,沪昆线轨顶高程81.4 m,承力索高程89.25 m,挂篮结构高1.2 m(含防落平台),因此挂篮底至承力索净空12.61 m。

(2)东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跨越既有沪昆线处梁底高程94.53 m,沪昆线轨顶高程80.94 m,承力索高程88.79 m,挂篮结构高1.2 m(含防落平台),因此挂篮底至承力索净空4.54 m。

(3)西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跨越既有沪昆线处梁底高程105.18 m,沪昆线轨顶高程84.3 m,承力索高程92.15 m,挂篮结构高1.2 m(含防落平台),因此挂篮底至承力索净空11.83 m。

2 防护方案

2.1 总体防护方案概述

某公路联络线选用连续梁方式跨越既有沪昆线的共计三处。《公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对跨越电气化公路的各种建筑物与带电体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 cm,公路建筑限界为2.44 m。由于以上三处连续梁梁底至带电承力索净空均大于4.5 m,满足带电安全距离要求,因此不需设置防电隔离平台,但为了确保施工和营业线的行车安全,考虑到诸多方面对施工安全不利的因素,决定对施工时的挂篮全部封闭。对有可能导电的物体加套绝缘橡胶套管,并对已施工完梁段既有线范围内梁面到挂篮后锚之间范围内进行全部封闭防护,防止梁段施工时和挂篮移动到下个节段施工期间的杂物或构件掉落到运营线路上面,对公路运营造成影响。具体防护如下。

(1)防落平台:在挂篮底部设置可靠的封闭防落平台,防落平台横桥向宽9 m,纵桥向长7.5 m。采用6根精轧螺纹钢吊挂在挂篮桁架横梁上。平台横向主梁采用2根I16槽钢焊接构成,整个平台共2组。纵向分配梁则用I8槽钢,间隔1.0 m,共计10根。然后在纵向分配梁上满铺1.8 cm厚高强竹胶板,并在竹胶板上铺设一层铁皮防止水泥浆等流入线路上。平台周围安装60 cm高的木板挡块,避免小石子等小型构件弹起掉落到公路上,对行车安全有干扰。平台底部至接触网最顶部的净空要满足限界净空要求,确保运营行车安全。防护平台重量为2.5 t,连续梁最重梁段为80 t,挂篮最大能承受160 t的荷载。故不对此进行检算。

(2)防坠物可靠性及措施

防坠物的可靠性。

由于“组拼式结构的挂篮防落平台”为钢骨架加1.8 cm厚高强竹胶板组拼的箱型结构,可作为防坠落物的防线,竹胶板的弹性可起到缓冲作用,且不会造成破损,造成漏水漏电,可大大提高防坠落的能力和安全系数。

在“组拼式结构的挂篮防落平台”周边围共设置两层防护网,形成全封闭状态,可保证意外的坠落物落在“组拼式结构的挂篮防落平台”之上。

措施:

挂篮两侧边防护:在中横梁和前上横梁上焊接两个长度为7 m的I18槽钢,在槽钢上焊接∠63×63×6的角钢,间距1.5;挂篮前端防护用I18槽钢焊接在前上横梁挑出,在槽钢上焊接∠63×63×6的角钢,间距1.5;两侧及前端用Φ20钢筋把所有角钢连成一体形成骨架,在骨架上用铁丝网对挂篮进行封闭防护,防护高度高于梁面2 m以上。

梁面防护:梁段施工进入到既有线限界上方时,为避免杂物从已浇筑梁面上掉落到既有线上,需在梁面左右边沿处安装临时钢管防护栏杆,且栏杆上铺设密目网防护。梁两侧设置Φ50 mm钢管立杆焊接在主梁两侧挡碴竖墙的预埋钢筋上,间距2 m,高度1.8 m;水平杆采用Φ50 mm钢管用扣件与立杆连接,间距0.9 m,并挂密目安全网,与钢管栏杆要贴合并不能出现孔洞。

挂篮移动时,要确保两端移动速度一样,要将速度控制在4 cm/min之内。避免移动速度过快而引起挂篮倾覆。连续梁合拢后,挂篮、防护平台的支架等移至路界外进行集中拆除。

2.2 挂篮底模的拼装具体步骤

(1)依据设计图,底模设计重量=底模竹胶板0.018 mm×0.55 t×8.0 m×6.5 m +纵向分配梁10根×7.5 m×10 kg+下前、后横梁2×2×9 m×17.2 kg=1.37 t,整个底模加侧面封闭网共计2.5 t。平台采用地面拼装后整体吊装整体吊装前的准备。

①尺寸复核准确无误,挂篮悬挂系安装完毕;

②在停电封锁前2 h,各项准备工作完成,所需的机具、材料确认完好、齐全;

③公路局配合单位人员和项目部各岗位人员要全部到位,包括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均要有人在场,并保持通信畅通;

④大型起重设备必须提前就位,先进行试吊,保证吊装时不出任何纰漏。

(2)挂篮底模的吊装。

①在停电封锁后起吊设备将挂篮底模整体向上起吊10 cm左右原地悬空,起重设备停止提升;

②迅速拆除拼装时的支撑架。

③当路局供电段的配合人员将接触网接地后,才能将挂篮底模整体向上起吊就位,联结接好挂篮悬挂系,马上开始完善接地系统。

④在四周焊接50角钢与上横梁联结好,在角钢外侧设置牢固的木挡板及粗细双层防护网将挂篮的底部及四周全部封闭,上前横梁和上后横梁上方只要有人员操作的工作面位置四周均需设置防护栏杆并铺设密目防护网。

只要按上述程序做到位,施工作业人员就能在接触网不停电和不封锁线路的情况下进行梁段日常的施工作业。

3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1 安全保证体系

坚持安全生产不麻痹大意,加强安全施工岗前教育培训,增强全员安全施工的主人翁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派遣经验丰富的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常驻施工现场。各级项目部领导、工程部技术管理人员、现场领工员和具体操作人员必须牢记和遵守各项规程,特别是项目部的管理人员要带好头,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建立健全安全施工联动保证体系。

3.2 既有线施工安全技术基本措施

(1)在施工前与运营及设备管理部门签定有关施工的各种安全配合协议后方可进行施工。

(2)对施工现场影响范围内的通信电缆与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后进行搬迁,同时做好防护标志。

(3)不得在列车通过时施工,必须在列车运行间隙进行,各种材料和机具不得侵入营业线限界。挂篮移动时申报营业线封锁计划,按滚动计划申报,每天封锁90 min,然后根据需要提前三天申报日计划。

4 结束语

安全无小事,必须把好每一细节,时刻不能麻痹,安全施工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一定要树立信心,迎难而上,切实保证施工中安全不出任何纰漏,这是对生命的负责, 也是对历史的负责。

猜你喜欢

承力索底模联络线
自冲铆接中底模对压铸件裂纹影响的试验分析*
甬台温高速至沿海高速温岭联络线大溪枢纽设计
不等高软横跨横向承力索计算及计算结果判断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联络线计轴点的设置研究
地铁联络线无岔区段设计方案分析
接触网系统的主导电回路及其维护
移动模架底模折叠设计
地铁隧道内柔性架空接触网承力索换线方案
铁路接触网承力索防护措施探究
高桩码头大型墩台施工底模拆除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