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城区河流水质改善措施的思考
2017-03-01驻马店市河道管理局
(驻马店市河道管理局)
驻马店城区河流水质改善措施的思考
□关蕾(驻马店市河道管理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而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河流水质日趋恶化。文章以驻马店为例,分析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提出河道水质控制遵循“区域减源、系统截流、水系调控、水域净化、生态修复”的理念,以控污减排为前提、水功能区划为基础、限制排污总量为依据、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为手段,使河道水质达到水功能区要求。
城区;河流;水质;改善措施
1 驻马店市河流分布概况
驻马店市横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以西部桐柏山、伏牛山余脉为界,向西为长江流域,向东为淮河流域。全市有大小河流100多条,水库172座,年均水资源总量约为63.60亿m3,是豫南少有的水资源储量大市。市中心城区现有9条河流:练江河、薛庄河、五里河、小清河、开源河、雪松渠、骏马河、黄酉河、周庄渠。规划的西部新城区有李秀河、黄溪河、玉皇河等3条河流。西部山区还有石头河、石子河、二道河等河流。
2 河流水质现状
监测资料表明,市区内地表水总体水质较差,达标率低,多属Ⅴ类水,超标因子主要是氨氮、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汝河总体水质达到国家Ⅳ类水标准,综合污染指数为3.32,其余河道综合污染指数为6.12。
根据《驻马店市水资源质量监测评价成果》(2009年),驻马店市水环境监测中心2009年12月对驻马店市淮河流域中的洪河、汝河、练江河、臻头河、陶河、奎旺河、红溪河、扬岗河、西草河、北汝河、红澍河、慎水河、黑泥河13条河流上的41个水功能区进行了水质评价,评价河长855.40 km,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达标河长178.50 km,占21%,水质劣于Ⅲ类的河长676.90 km,占评价河长的79%。其中,练江河横穿驻马店市区,流入宿鸭湖水库,全长27.20 km,流域面积204 km2,水中的氨氮、化学需氧量严重超出国家标准,属于严重污染。市区内的大多数河道的主要功能为排泄城市雨、污水。小清河、开源河、骏马河、黄酉河、雪松渠等均属季节性河流,河道缺乏天然水源,非汛期干涸或排泄城市污水,雨季则雨、污并流而下。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使河道的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西区内的河道黄溪河、玉泉河上游段水质较好,2013年断面监测结果显示:其水质达Ⅱ类标准,其余河道水质均低于地面水Ⅴ类标准。
3 水质污染原因分析
3.1 工业废水处理不达标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部分企业偷排或不达标排放废水;河流沿岸企业和沿岸养殖业污染物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很大一批中小企业或作坊,如:利用废旧塑料加工塑料颗粒和炼油的家庭式作坊等,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直接外排,造成城区外围部分河段污水横流。
3.2 雨污合流,加重河流水体污染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随着雨水收集率的逐步提高,雨污则成为城市河道的主要污染之一。目前城区雨污合流管网现象比较突出,大部分雨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道,雨污串流,其夹带的泥沙、垃圾、尘埃、路面污染物等进入河道后直接对水体造成污染,并产生大量污泥造成内源污染。
3.3 生活垃圾处理率低,造成水质恶化
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大量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倾倒入河、滞留两岸,不仅造成河道淤积、阻碍行洪,也污染了水体。规划区范围内,除沙河店镇、板桥镇、春水镇能基本处理本镇产生的垃圾外,其他乡镇几乎没有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由于未得到处理,污染物随着降雨、地表水冲刷进入水体,造成水质恶化。
3.4 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地区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除少量附着或施用于作物上,大部分随着降雨、地表水冲刷或下渗,进入水体,造成水质恶化。
3.5 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也是污染物迁移入库的主要原因,驻马店市属于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在降水——径流过程主要动力下,非点源输出作用明显,使水体逐步形成一个以非点源为主的磷控制型富营养化水体。
3.6 降雨量减少,影响河流稀释净化能力
近年来天气干旱,降雨量减少,水量不足,河道生态遭到破坏,河流的稀释净化能力减弱,加剧了水体污染程度。
4 河道水质控制改善措施
4.1 控制污染源
污染源的控制是保护水环境的先决条件,从源头控制污水排入河道是解决水质污染问题的根本措施。污染源的治理主要是对所有的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分级达标排放。对于一些污染型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在企业内部建立污水处理系统,保证出水达到标准。
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在线监测,实现全市污水处理厂排污的实时、动态、全面的监督与管理,严禁超标排放污水。加强公共建筑、生活小区、居民住宅的节水和中水回用、雨水收集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污水循环利用。
在部分村镇、丘陵等无排水系统的区域,以及居住分散难以采用集中排水的地方,采用源头控制,就地处理。
4.2 截污入管,实现污水集中处理
一方面必须严格控制工业污水入河量,实现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入河道。在城区规划区域新建或完善污水管网系统,同时对河道沿线排污口门进行全面调查和清理,分区规划,以污水处理厂一点覆盖市区一面,点面结合,全面铺开。在建设布置污水处理系统的同时,大力提高污水收集率,尽量保证全部污水就近接入污水管网收集系统。结合城市排水现状和城市未来发展,铺设、修缮老城区污水管道,将现有的合流制排水系统逐步改造为分流制排水系统,并留有余量,扩大污水处理能力,分区收集处理污水,新城区建设完善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及配套污水处理系统。不能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的区域,实现人工截污,经管网排出城区,避免污水在城区直接入河。改造农村污水排泄系统,提高城市外围农村地区污水收集率,以减少进入城市河道污水量。
4.3 调水引流,整治、贯通水系
为保证市区内河道的生态水量,整修南北干渠,并通过工程措施自西部山区及过境骨干河道汝河引清水进入内部河网,以改善内部水域水动力条件,增加对污染物的稀释容量,提高局部水域净化能力,使水体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
“流水不腐”,河道要能流通。城市东部地区,建设城东运河,实现黄酉河、练江河、雪松渠、开源河、周庄渠之间的连通;西延开源河,建设天中河,实现小清河、小泥河、南干渠、五里河、薛庄河之间的连通;西延五里河及其北部支流,实现玉皇河、天中河的连通;黄溪河开挖分水渠至玉皇河,实现黄溪河与玉皇河的连通。通过河道贯通将水系串活,形成一个相互交融的水网。
河道整治主要为河道疏浚及滨河绿化建设。河道疏浚可增加河道生态水量,提高河道纳污和自净能力,同时可防止底淤对河道水体的污染。滨河绿化建设充分发挥涵养水源的作用,为河道水生动植物栖息、繁衍提供保护空间,有利于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延续。
4.4 收集净化雨水,防止雨污入河
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降低不透水面积比,建设透水路面、透水广场、下凹式绿地等,增加雨洪下渗效率;在学校、小区、大型公共场所等单位内和道路两侧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的地下蓄洪池;截流屋顶雨水进行生活再利用。
对于部分没有收集而直接进入河道的雨污水,利用河道进行就地处理。在河道内种植芦苇、香蒲、茭草、莲藕等具有很好物理阻滞作用的植物,通过消浪,促使沉积,降低沉积物的再悬浮,并大量吸收水体和沉积物的营养盐,以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4.5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农村居住分散,污染源也很分散,排放方式散而乱,许多河道淤积严重,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比较复杂,污染防治面广量大。因此,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首先从预防上来进行控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农业新技术,鼓励、引导农民通过改进施肥方式,灌溉制度,以及合理种植农作物,推广新型复合肥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水质的影响。
其次可根据具体的状况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由于村镇污水量相对较小,应采用造价低,占地少,维护工作量小,技术要求低,工艺成熟可靠但设备简单的分散处理技术。此外,因地制宜采用湿地处理、土地处理、污染物资源化处理利用等自然处理技术。
4.6 深入做好河道疏浚清淤工作
由于河道长期流经污水,加上污水携带的大量悬浮物进入河道,城市河流不但水体污染严重,而且底泥也受到严重污染,底泥中沉积了大量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质、动植物腐烂物、氮磷氧化物等。因此,去除污染的底泥也是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必须做好清淤疏浚工作。
4.7 修复河道生态,提高自净能力
利用生态恢复措施,恢复河道边缘及中心的植物群落,恢复河流的自然流态和创造丰富的自然生境,充分发挥河流在自然界中的天然功能,对于已经治理的练江河、小清河、开源河等河道,结合功能定位,进行生态修复改造,提高河道自净化能力。
5 结语
结合驻马店水质污染形成的原因,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从源头控制污水排入河道,采用在线监测等技术,强化污水集中治理,通过贯通水系,收集净化雨水,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物防治,河道疏浚、清淤,修复河道生态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早日实现水质达标,造福天中人民。
TV213.4
:B
:1673-8853(2017)05-0032-02
2017-03-02
编辑:赵鑫
关蕾(1981-),工程师,主要从事河道管理与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