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恺—一代名家“严”治水
2017-03-01
严恺—一代名家“严”治水
严恺(1912-2006年),出生于天津,祖籍福建闽侯。水利和海岸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29年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38年获荷兰德尔夫特科技大学工程师学位后回国。
20世纪40年代,严恺参与了钱塘江海塘工程的设计工作,他首创了国内一种斜坡式海塘,以替代传统的岸壁式直墙海塘。这样的海塘抗浪挡潮效果好,至今依然屹立于杭州湾北岸。20世纪50年代初,严恺被任命为塘沽新港建港委员会委员,参加塘沽新港(后称天津新港)的修复和扩建的指导工作。1958年又主持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天津新港回淤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严恺担任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技术指导小组组长,对我国长达18000km的海岸带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无论是天高气爽、风和日丽时的各项数据,还是风狂雨骤、惊涛拍岸时的各类资料,严恺一行人都要完整准确地记载、收集。严恺身先士卒,指导了十多个专业组,历时8年,终于完成了此项任务,为开发和研究我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这项研究成果被评为199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严恺的一生与长江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60年代初,他被任命为长江口整治研究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研究长江口航道改善问题,并参加上海港扩建工程的技术指导工作。70年代初,严恺作为技术顾问参加了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建设。1973年,为解决葛洲坝水利工程中的复杂难题,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他率中国水利考察组到美国进行了为期8周的技术考察,为工程续建收集了充分的科技资料。在葛洲坝工程建设完成之后,严恺又参加了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工作,他主张三峡大坝应该尽早上马,这将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严恺应邀出席了隆重的开工典礼,并被聘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技术委员会顾问。
除了具体的治水实践外,严恺还十分注重水利教育和水利人才的培养。1952年,他受命创办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的前身),后来为学校提出了“十六字”校训,即“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
正如著名水利水电专家钱正英院士为《严恺传》作序时所说:“他姓严,确实是严字当头,严于律己,严于治学,身体力行地实践‘十六字校训’。一丝不苟地求学问,一丝不苟地工作,一丝不荀地做人,几十年如一日,他不仅为河海大学,也为水利界树立了一个光辉榜样。”1986年荷兰耗资几十亿美元建成的东斯赫耳特防风暴潮大闸,被称为“水上长城,人间奇迹”。这项工程的10个巨型闸墩分别以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命名,其中有一个就被命名为“严恺”,以表彰这位贡献卓越的水利和海岸工程专家。□
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