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期心理指导创新研究
2017-03-01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艾琳阳灵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艾琳 阳灵
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期心理指导创新研究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艾琳 阳灵
由于高校专科专业特殊的学制特点,加之现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条件和心理辅导人员专业水平的限制,辅导员、实习指导老师监管不到位,导致大学生校外实习期间出现心理问题而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期心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制度和实习评价机制方面,对如何开展好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期心理指导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对校外顶岗实习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指导的新思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期;心理指导
高校专科学生有顶岗实习要求,他们的学制一般为三年,有的如免费师范生,学制是两年,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校外顶岗实习。在此期间,虽然学校为学生相应地安排了指导老师,还有毕业班辅导员,但是由于学生顶岗实习地点比较分散,传统的心理辅导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需求,在旧的工作模式下辅导员和实习指导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心理指导,导致顶岗实习期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处于“放羊”的状态,导致部分学生提出提前终止实习的要求,更有甚者和用人单位的领导、同事相处得很不愉快,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期间的心理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项复杂和有挑战性的工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帮助其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并有所收获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1 当前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期心理存在的问题
学生到了大学时期,个性和思想已经成型,大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主要表现为人生导向需要、思想政治需要、人际发展关系需要、职业发展需要等,这些合理的心理需要如果能有效地得到满足,那么大学生就会主动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1.1 对实习单位不适应,无法产生归属感
对于顶岗实习学生来说,如何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融入到新的企业文化中,产生企业归属感,这是非常重要的。顶岗实习是一个理论学习向社会实践转变的过程,虽然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但是实际上社会和大学是完全不同的,学生要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从学生向企业员工转变,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建立企业归属感,融入新的集体。“归属”(Belongingness)一词最早是在心理学领域产生的,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Maslow)指出人类有归属与爱的需要,而这一需要是其他高级需要出现的前提。顶岗实习学生无法产生归属感的原因在于,首先,实习初期,缺乏工作经验,理论学习和实践脱节,无法胜任岗位需求,工作成效得不到认可,难免会产生挫败感,从而失去实习的激情和积极的态度;其次,缺乏人际沟通技巧,不懂得如何与单位管理者、同事相处,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职场礼仪知识,容易和领导同事产生矛盾,从而产生挫折感和孤独感;再次,对企业文化不认同,无法适应企业的工作强度和严格的要求,导致情绪低落,对工作产生厌倦感;最后,个别学生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处理这些心理问题,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违约等让用人单位措手不及的事情,大大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降低了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效果。
1.2 职场沟通能力差
职场不同于学校,职场的同事更不同于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学生顶岗实习期不能向同事敞开心扉,因为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害关系。有的学生不善言谈,无意中就得罪了他人。还有的学生本身就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进入职场更不知道如何与同事相处,极少参加集体活动,和同事之间相互不了解,甚至出现沟通障碍,与同事之间关系恶化,整天闷闷不乐。
1.3 职业认同感降低
因为工作中遇到困难,又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导致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挫败感越来越强,自我认同感降低,开始怀疑所学的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对自己是否能够做好工作失去信心。
1.4 对顶岗实习产生厌倦感和抵触情绪
多数实习单位比较正规,给予学生和专业相关的实习岗位。而有的单位给学生和学生所学专业不对应的岗位,甚至把他们当作廉价劳动力,给学生支付的劳动报酬偏低,这就难免使得学生产生厌倦感,而长期被当作廉价劳动力,在高强度的工作下,甚至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校外指导老师不会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校内指导老师和辅导员与顶岗实习学生平时缺乏沟通和交流,导致学生的心理辅导处于放羊状态。
2 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期心理指导工作探索
在当前,顶岗实习期大学生心理指导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就是要结合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顶岗实习期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总之,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学校管理者必须有效地管理和处理校外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问题,否则会造成很多安全隐患。
(1)顶岗实习期大学生心理指导工作必须要有制度保障。指导老师和辅导员在学生顶岗实习期应该去到学生所在实习单位多少次,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同时也包括指导老师和辅导员在网络上对顶岗学生的心理辅导。不论是哪一种心理指导,都应该有心理辅导记录,对有心理问题的顶岗实习学生还要有长期的心理问题干预跟踪。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定要集体讨论。实习指导老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负责心理指导的辅导员也应该经过专门的训练,最好是专职的心理辅导员。只有有了制度保障,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不会落到无人可以倾诉的境地。这也是让大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心理指导工作规范化和常态化的重要保障
(2)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期心理指导工作必须要有工作领导小组,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专业所在部门负责人作为主要领导,形成一套规范系统的心理指导体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心理指导队伍可以按照心理问题类型进行划分,比如顶岗实习期工作不被认可,顶岗实习期人际关系出现问题,顶岗实习期恋爱关系出现问题等。心理指导队伍也可以按照职能进行划分,比如心理问题的筛查、团体辅导工作的开展、个案研究与疏导等。总之,预防为主,疏导治疗为辅,各尽其职,才能高效率地进行心理指导工作。
(3)高校校外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指导可以运用朋辈心理辅导的办法,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同时又是对老师心理指导不到位的补充。因为老师不可能天天跟着学生在实习单位进行心理指导,而同在一个地方的同学却可以做到。所以要用好学生干部,通过对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进行必要的选拔、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等,让他们成为一支长期陪伴在学生身边的心理指导队伍。当然,学校指导老师和辅导员也要加强对这支心理指导队伍的督导。目前,关于朋辈心理工作的提法有“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朋辈咨询”“朋辈辅导”等。格雷和霆多尔对朋辈咨询的定义是“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马歇尔夫认为朋辈咨询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督导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笔者认为同伴心理辅导作用会比较好,因为心理辅导最重要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彼此信任,同学同伴之间符合这个要求。同时,朋辈心理辅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对同伴提供理解与支持,安抚情绪,陪伴左右,调整心态,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可能有的时候作用比老师还大,他们有老师不具备的一些优势,比如说同年龄人,交流中没有代沟,说服起来就比较顺畅。对朋辈心理辅导学生干部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在选拔时应该选择那些心理素质好的、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其次,对朋辈心理辅导学生要培训到位,遇到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应该用怎么样的处理方式,必须给他们形成一套工作的模式;再次,朋辈心理辅导学生的管理应该严格和制度化,比如定期测试这些学生干部的心理情况,进行及时必要的督导,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培训,让他们及时掌握最新最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并且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知识的测试,不合格的及时退出;最后,对于朋辈心理辅导学生干部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比如适当的报酬等,这样才能让他们工作更有成效。
(4)辅导员和实习指导老师必须学会运用网络平台对校外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网络发展日新月异,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网络使用率最高的就是在校大学生,他们被称为被网络泡大的一代,尤其是对手机的使用更是频繁,用手机浏览网站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有研究表明,网络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密切,便利了老师的工作,尤其是辅导员的工作,辅导员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所以,校外顶岗实习心理辅导也应该充分运用各种网络平台。
首先,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易班、微信、QQ等平台对实习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定时排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其次,制作心理指导的微课,“微信课堂”教学突破了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地点分散、上岗时间不统一等给教学、管理带来的限制;从教学角度看,顶岗实习微信课堂教学核心要素与传统课堂类似;从学生的角度看,微信课堂则更像一个向导与助手。利用在校学生拍摄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小视频,通过易班、微信平台及时推送给在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
再次,通过开设论坛、利用QQ等,校外顶岗实习学生自己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了,也可以匿名进行咨询,这样既可以让心理问题学生畅所欲言,又可以有效地保护学生的隐私。
最后,积极通过网络向学生推送一些积极、正面的消息,传送正能量,比如每天一个心理小故事等。
[1]李军政,刘珍杰,张建.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0): 18~19.
[2]霍芳,韩先满.基于微信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30~31.
[3]蔡晓军.对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 (02):72~73.
艾琳,女,1985年出生,河南西平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校级课题《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顶岗实习心理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编号:LZSZ2015B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