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88例临床特点分析
2017-03-01马亚南刘玉峰
马亚南 刘玉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儿科 河南 郑州 450052)
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88例临床特点分析
马亚南 刘玉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儿科 河南 郑州 450052)
目的 探讨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8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发病比例为1∶1,中位发病年龄为5岁,家族史阳性38例(43.2%)。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黄疸、脾肿大,合并胆囊结石11例(12.5%)。实验室检查示网织红细胞比例增高88例(100%),外周血球形红细胞计数>10%者72例(81.8%),骨髓细胞学检查易见球形红细胞78例(88.6%),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阳性82例(97.6%),酸化甘油溶血试验阳性86例(97.8%)。脾切除36例(40.9%),部分脾动脉栓塞12例(13.6%)。结论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特性及临床表现异质性显著,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判定可提高诊断率,脾切除术疗效稳定。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球形红细胞;脾切除术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红细胞膜蛋白异常或缺陷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北欧、北美地区发病率高达1/2 000[1]。国内也有不少病例报道,但无确切的发病率调查资料。约75%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无家族史者,可能与基因突变、表现型变异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2]。HS临床表现特异性不高且个体间差异较大,中度和重度患者常有贫血、黄疸及脾肿大等临床表现,而轻度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甚至无症状,需结合家族史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3]。本文收集2011年6月至2016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H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遗传背景、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诊疗经过,并做相应文献复习及讨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6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共88例。男43例,女45例,男女比例约为1∶1;就诊时年龄最小1 d,最大14岁,中位年龄5岁;有阳性家族史38例。诊断及疗效标准参考张之南主编的《血液学诊断及疗效标准》[4]。
1.2 辅助检查 ①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网织红细胞比例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间接胆红素测定及腹部超声;②筛查实验:Coombs试验、Ham试验、糖水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荧光斑点试验、血红蛋白电泳试验;③确诊实验:外周血涂片球形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渗透脆性(OF)试验、酸化甘油溶血(AGLT50)试验及骨髓细胞学检查。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贫血、黄疸、肝脾肿大。其中皮肤黏膜苍白52例;皮肤和/或巩膜黄染67例;尿色深21例;肝肿大35例,其中轻度肿大8例,中度肿大20例,重度肿大7例,最大者右侧肋缘下10 cm;脾肿大57例,其中轻度肿大19例,中度肿大31例,重度肿大7例,最大者左侧肋缘下13 cm;淋巴结肿大15例;合并胆囊结石11例。
2.2 实验室检查
2.2.1 常规检查 血常规提示贫血,其中轻度贫血28例,中度贫血 48例,重度贫血 11例,极重度贫血 1例;网织红细胞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功能全部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其中隐性黄疸12例,轻度黄疸52例,中度黄疸13例,高度黄疸9例;腹部超声提示肝肿大35例,脾肿大57例,合并胆囊结石11例。
2.2.2 筛查实验 coombs试验、Ham试验、糖水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荧光斑点试验、血红蛋白电泳试验均阴性,排除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病、G6PD酶缺乏症及地中海贫血等疾病。
2.2.3 确诊实验 外周血涂片均可见球形红细胞,其中球形红细胞计数<10%者16例,10%~20%者40例,>20%者32例;OF试验82例阳性,6例阴性; AGLT50试验86例阳性,2例阴性,敏感性比OF试验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均表现为红系增生活跃,其中10例无明显球形红细胞,其余均可见球形红细胞。
2.3 治疗及转归 所有患者均接受过治疗,其中药物治疗21例,输悬浮红细胞或全血治疗42例,糖皮质激素治疗69例,贫血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确诊后行脾切除术36例,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12例,术后多次复查血红蛋白均在120 g/L以上,达到国内临床缓解及国外完全缓解标准[4]。
3 讨论
H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一般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阳性家族史是本病临床特点之一。本研究病例中38例家族史阳性,其中父亲患病14例,母亲患病24例,阳性率为43.2%,其余患者双亲无此病证据,呈散发性,可能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今后应完善人群调查资料,明确我国HS发病的主要遗传方式。
本研究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黄疸、脾肿大,但贫血和黄疸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因骨髓代偿功能,无明显贫血表现,脾脏从轻度到重度不同程度的肿大,同时12.5%的患儿合并胆囊结石,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的异质性,需要与营养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病、G6PD酶缺乏症及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相鉴别。因此,该病漏诊误诊率高。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远高于临床诊出率[5]。故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判定,才能做出准确无误的诊断。
目前,诊断HS的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检查、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酸化甘油溶血试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凝胶电泳、红细胞膜蛋白分析、基因突变检测等[6],其中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病例中81.8%患者球形红细胞计数>10%,18.2%患者球形红细胞计数<10%,但结合其临床表现、家族史、OF试验及AGLT50试验结果,按照国内诊断标准[4],仍然可以诊断HS。因此,外周血出现球形红细胞是HS的特征之一,但球形红细胞计数不是诊断的必要条件,对于外周血球形红细胞<10%的患者,不可轻易否定诊断,应进一步做OF试验及AGLT50试验,必要时行红细胞膜蛋白分析或基因检测等明确诊断[7]。
脾切除是治疗HS最有效的方法,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红细胞的寿命,减少输血次数,降低胆石症发生率,改善预后[8]。对于机体免疫功能尚不健全的幼儿,可选择部分脾切除或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既可达到治疗效果,又能保留脾脏免疫功能[9]。本研究中40.9%患者行脾切除术,13.6%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术后随访贫血症状都有改善,未再发生溶血,疗效稳定。
[1] Bolton-Maggs P H,Langer J C,Iolascon A,et al.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2011 update[J]. Br J Haematol,2012,156(1):37-49.
[2] King M J,Zanella A.Hereditary red cell membrane disorders and laboratory diagnostic testing[J].Int J Lab Hematol,2013,35(3):237-243.
[3] Christensen R D,Henry E.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in neonate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J].Pediatrics,2010,125(1):120-125.
[4]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3-46.
[5] Deng Z,Liao L,Yang W,et al.Misdiagnosis of two cases of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in a family and review of published reports[J].Clin Chim Acta,2015,441:6-9.
[6] 邓增富,林发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实验室检查技术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2014,(3):217-219.
[7] 钟辉秀,章梁君.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长期误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24):3581-3582.
[8] Das A,Bansal D,Das R,et al.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in children: profile and post-splenectomy outcome[J].Indian Pediatr,2014,51(2):139-141.
[9] Seims A D,Breckler F D,Hardacker K D,et al.Partial versus total splenectomy in children with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J].Surgery,2013,154(4):849-853.
刘玉峰,E-mail:lyf60120@163.com。
R 725.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6.012
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