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自然与人类的命脉

2017-03-01李建伟

湖南水利水电 2017年6期
关键词:水利景观生态

李建伟

(东方园林景观设计集团EDSA Orient总裁兼首席设计师)

现在,我们的项目大多与水相关。设计过程都需要水利专业的协同合作。设计方案除了解决景观问题、功能问题,还需同时解决水生态的问题。怎样利用水,并把水的价值体现出来,就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

然而在很多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水利、市政和规划还是各干各的。其实城市建设的各行各业都可以与景观多些互动。当我们放开思路,就会发现其实有很多机会能让景观更广泛地融入到市政、水利、工程建设中去。

1 水问题的演变

早在人类大规模繁衍、发展之前,地球上的水资源应该基本都是干净清澈的。早期的村庄也没有对水域构成太大的威胁。但是近两百年来,社会与技术的发展,城市的大规模扩张,水的空间逐渐被压缩,被破坏,连同人们的一些价值观都被扭曲、颠倒。

以纽约曼哈顿为例,这片地区深受大家追捧,以至于成了全世界的学习榜样。曼哈顿曾经是一个非常生态的岛屿,两边有河流,中间是绿洲,沿岸都是湿地。几百年来,特别是近一百多年来,人们为了经济利益,将几乎所有的滨水空间都建成了码头、仓库、高速公路和高大的建筑,使曼哈顿变成了一个十足的“水泥城”。这样的环境,从生态的角度看,并不比沙漠好多少。在这里即使局部建了一些公园、绿地,也改变不了整体的风貌。

实际上,在城市里讲生态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伪命题。城市的生态不是真正的生态,而是人类自以为是的生态。我们费尽心机尽可能地把环境变得稍微好一点,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让自己看着舒服,至于其它的动物、植物、昆虫、鸟类怎么看,我们不得而知。城市就是城市,它不可能是十足的自然生态。我们追捧的纽约中央公园,在水泥城中间挖出的805 m宽,4 023 m长的长方形绿地,周围全是高楼、混凝土建筑,与水不相干,与河不相连,这并不是什么生态。

2 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我国很缺水,虽然水资源总量世界排第六,但是人均占有量只是世界的1/4。并且地域降水差异性大,将近一半的土地处在降水量少于400 mm的干旱少水地带;同时季节性降水差异大,大量的降雨集中在夏季,导致了很多的雨水没有办法利用,被几条大河排泄到海里。因为缺水,城市建设遭遇很多困难。与此同时我国人口众多,人水争地矛盾突出。加上大规模的农业开垦,大量的农业污染进入河流、湖泊、湿地,也加大了对土壤及河湖的污染。各种建设加入了对水的围、追、堵、截,因而使我们的城市内涝频繁,防洪问题多,污染治理难。把一个国家的水都交给一个以防洪发电为主的水利部门,本身就是件很费解的事,由于部门之间的割裂,水利部门单打独斗根本无法把水的事情管好。

水利部门不是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只是没有足够的空间。他们只能在用地的蓝线范围内修堤筑坝,而一个狭小的空间是无法根本解决水利问题的。

3 解决水问题的途径

解决水问题的途径,就是通过合作把规划、景观、生态等产业与水利结合起来,协同发展水利、水生态和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协同合作就意味着不要等水利部门的人把工作做完了,再来做景观、做规划,而是要从规划、景观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协同思考水利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水利、水生态的状况。

综合治水,坚持“三位一体”即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水景观建设同步的思路。

(1)建立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在项目工程结束后,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基本3年以后,这个项目就会破败。因为水生态项目一般尺度都非常大,没有政府维护,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事实上已经有很多项目由于当地政府没有能力管理而荒废。

(2)保护和重构良好的城市水网结构,建立以水为友的共生体系。要把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当作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来做。城市结构、用地和产业都围绕水来规划和布局。在空间规划中应用一些突破性的思维,不要墨守成规。而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在空间规划中破局。

以前仙桃城市内涝排水都是通过强排,排到汉江里面,现在我们沿着城市的坡度向西南引水,打通南部大片河湖的联系,就形成了很大的蓄水空间,同时也是泄洪的通道。

4 水生态

(1)在水生态方面,我们讲究流域治水的观念。河流不是单一的,每一条流域都要从整体来考虑它的综合治理。我国现在做的长江流域综合治理就是这样一个理念。从一个大的流域层面治理,才能保证河流的生态。

(2)雨污、净污分流。污水应该就地处理,而不应该排到河流、湖泊里面再处理。污水和净水混到一起会加大日后处理水的难度。

昆明滇池是我国宝贵的湿地,国家一直在大力治理那里的污染问题,但是花了很多钱,治理了很多年,效果却不明显。我去昆明考察的时候,路过东风坝,发现坝里坝外的水质不一样,很受启发。如果将东风坝延伸过来,阻止污水进入滇池的实体水域,这样减少了需要治理的水量,治理污水会容易很多倍。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修一条大坝进行雨污分流。水生态问题解决并不是很难,而是要有针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 水安全

解决人与水争地的问题,其中很多技术问题需要水利水生态的设计师解决,但是关键问题还是要通过宏观的规划。

长江经过武汉,在雨洪季节河水上涨,形成了地上河。因为城市发展导致大量的填湖。湿地消失、水渠截断、大片土壤硬化,雨水从城市内部排到周边湖泊里的路线又太长,这就导致了城市的内涝。武汉水利部门的人很聪明,在武汉周围做了湖泊连通,加快排水,然而内涝仍没解决,因为城市中还缺少高速排水廊道。其实可以在一些条件允许的地方将城市的道路下降或开些明渠,又或者做些地下排水管廊,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

从规划的角度去解决水利问题,是水利的人无法做到的,因为蓝线用地的问题使水利的人束手无策,而规划、景观的人可以放开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三者合一的综合治理才会有效。

这是一张简单的建立“水网+绿网+路网”的意向图。从山上流下来的水,我们希望形成一些湖泊,水含泥沙,在山脚经过沉淀以后,再排到河道里面去。城市规划与水网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村落与水系的有机结合。因此防洪排涝更多的需要城规、水利、水政、景观的多规合一,通过景观、湿地、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景观规划与水利一起合作,可以为城市乡村及国土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6 水景观

水景观强调水的生命特征,因为水是构建自然系统的重要因素。做河道景观,最应该强调的就是“河滩湿地该怎么保护和建设,植物该怎么设计”。但是设计不要肆无忌惮地包揽全部,有时候老天爷可以帮你一起做,多利用自然的能量,进行生态设计和规划,才能让我们的设计持续地与自然靠近。

自然滩涂千万不要去破坏,在做海口马袅湾项目时,当时甲方要求把那里的滩涂填掉,在上面建宾馆,建酒店,我们不赞同,因为那片滩涂生态条件太好,景观太漂亮了。之后我们决定把建筑建到了海上去,和马尔代夫一样漂在水上,不占用土地。这样既能实现甲方商业上的需求,同时又很好地保护了滩涂生态。保留这片海滩的价值要比填掉盖房子的价值大很多。

在水景观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湿地。我国目前应用的是《湿地公约》里关于湿地的定义:“湿地系指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这个概念太繁琐不易理解。而美国陆军工程兵团的定义相对而言就实用很多,“那些地域被表面和地下水侵泡或覆盖有足够的时间和频率来支持植物和生物生息的饱和状态的土壤。”最主要就是两个字“土壤”,通过土壤可以很容易分辨哪些是湿地。比如沼泽地,泥炭土的土壤,就是湿地。

有报告称,近些年的开发建设,使中国大约有一半的湿地都消失了,很多滨海湿地正在快速消失于围耕与填海运动中。如果以目前的建设速度,我国约8亿亩湿地保护红线将于2018年前被突破。对比一下1990年与2014年的深圳蛇口,我们可以看见大量的海域被填,导致很多生物被消灭,生态被破坏。有很多的生物依托着湿地生活,有很多的水源需要湿地保护。没有湿地就没有清洁的水源,没有清洁的水源就没有生态可谈。国家如果不把湿地好好保护起来,将来生态没有办法恢复,所以我们要重视湿地。

美国通过对土壤的调查,把湿地都在地图上标注出来,然后通过地图标注进行管理,禁止开发商破坏湿地,无论谁的土地,都不能随意填掉湿地。我国林业部门应用《湿地公约》的定义,现在都很难确定湿地数量与位置,就更谈不上管理和保护了。这就是一个小小的字眼导致的差别。

7 需要改变的一些错误观念

(1)“实现海绵城市需要5~10年”,海绵城市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方法,不是做几个项目和工程就可以实现的。怎么能有时间限制?

(2) “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依靠海绵技术规范”,解决海绵城市,技术是需要的,但是更多的是要关注水的空间问题与水网结构问题。这是用地和空间规划的事。

(3)“湿地治污,防洪先行,水系连通……”湿地是无法治污的。湿地植物只能吸收氨氮元素,但是一些重金属会被富积,危害生物的健康。

(4)防洪不能先行,而是与规划一起并行。不同水域之间的水系不能随意的连通。

大家要调整思想观念,遇到一些说法不要随便地相信,不要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思考。设计师是独立意志最强的人,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真理的人。

猜你喜欢

水利景观生态
景观别墅
“生态养生”娱晚年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住进呆萌生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