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售电市场改革路径思考与建议

2017-03-01白宏坤王江波宋大为

河南电力 2017年3期
关键词:增量配电试点

文_白宏坤 王江波 宋大为 杨 萌 尹 硕

河南省售电市场改革路径思考与建议

文_白宏坤 王江波 宋大为 杨 萌 尹 硕

当前,国家全面推进和深化改革,电力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政策及实施细则陆续出台,改革试点不断增多;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改革动向,售电公司等新的市场主体大量涌现,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为“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而售电侧改革是本轮电改的重要环节。我们在系统分析全国及河南售电市场改革形势的基础上,就河南省售电市场改革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

一、全国及河南售电市场改革形势

1.全国售电市场改革形势

根据国家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2015年3月新电改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9号文)发布,我国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是本轮电改的总架构,“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是主要路径,“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是热点。通过推行“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建设、售电侧放开、新能源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等,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还原电力商品属性。

售电侧放开是本次电力体制改革的最大热点。一是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逐步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鼓励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配电业务。二是构建多个售电主体,放开用户选择权,形成“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格局。2015年11月出台的《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售电公司准入条件、售电公司类型及业务范围、市场化交易方式等内容。2016年10月,能源局发布《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和《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当年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关于规范开展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的通知》(发改经体〔2016〕2480号),批复了第一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名单,共计105个。截至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共批复省级售电侧改革试点8个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余已经批复的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在综合试点方案中也均涉及售电侧改革。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引入大公国际作为第三方征信机构,委托大公国际开展电力行业信用建设工作,与电力交易机构沟通协同,以售电公司信用备案为突破口,逐步完善行业信用体系,范围陆续覆盖到各类电力市场主体,并积极推进信用评价、市场黑名单管理、失信企业联合惩戒等重点工作。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已经工商注册成立3500余家售电公司,其中在各省电力交易中心注册并公示的有近300家。

在售电侧改革的持续深化中,已放开的用户自由选择权极大提高了用户参与市场的积极性,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业务、开展售电业务热情高涨。截至2016年11月底,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共有市场主体1297个,其中有210家售电公司进入市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后的首张《供电营业许可证》2016年4月28日颁发给云南省能投集团,迈出全国放开增量配电市场的第一步。2016年8月16日,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供电企业——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供电有限公司参加广东电力交易市场月度集中竞价,以全电量成交,实现了第一笔竞争性售电业务。贵州选取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为配售电改革试点,由贵州电网公司、贵安新区开投公司、社会资本按4:3:3股比组建配售电有限公司,在新区范围开展增量配售电业务。

2.河南省售电市场改革形势

9号文发布以来,河南省售电市场改革工作按照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统一部署和政府相关要求,主动参与,积极推进,改革工作平稳有序。

截至2016年年底,河南省共注册售电公司155家,注册资本154亿元,其中包含配电业务的有32家。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第一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名单中河南省有6个,分别是新乡市现代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登封新区东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洛阳市洛龙工业园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南阳市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增量配电业务试点。2016年,根据省政府有关要求和省电力公司部署,我省通过交易平台组织开展电力直接交易,累计全年成交电量320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8.3亿元,涉及发电企业89家(次)、电力用户223家(次)。

二、河南省售电市场改革路径建议

售电侧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河南省的售电侧放开要以国家电力市场为平台依托,进一步明晰目标和手段,积极稳妥地推进。不盲目相信“放开万能”,不要为了“放开”而“放开”,要做到放开有效、监管有力,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市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改革目标。本文结合河南实际,就推进售电侧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改革顶层设计

英国电力体制改革初期,以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改革理论基础,整体设计了以私有化、市场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方案,通过1989年《电力法》纳入法制化轨道,从理论基础到改革方案核心指导思想再到法制法规的约束,都得到了彻底贯彻执行。根据目前国家电改工作进度,预计各省实操方案还须解决很多关键细节,河南省要提早研究和设计可行可操的、流程性的规章制度,特别就售电业务界定、安全责任划分等关键问题,提出符合河南省省情的实操设计方案。

2.保证市场公平开放

公平、公正、公开是一个市场良好运行的根基,无论是市场监管方,还是各市场主体,保证市场公平开放都是其首要责任。开放售电市场过程中,影响公平公正公开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比如资源的占比以及信息数据的不平衡,都可能影响售电市场开放的公平程度。因此,有必要细化市场“三公”准则,并据此校核各市场机制,只有将“三公”落细、落小、落到位,才能有效实现市场的公平开放。

3.构建统一开放的交易平台

一个公平开放、完整统一的交易平台是售电市场良性运行的技术保障。河南省售电侧改革应充分利用现有平台,通过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建设和深化应用,加强对现有技术平台公平开放度的监管,促进市场有序开展竞争,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降低改革成本,提高实效性。

4.有序放开用户选择权

放开用户选择权是售电侧放开的关键点。参照国外实施路径,几乎都是按照电压等级高低或用电容量大小,从大用户开始分阶段逐步放开用户选择权的,且第一阶段放开大用户的市场份额大约都在30%以下。目前,英国、法国等欧洲大部分国家,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已经全部放开了所有用户的选择权。

5.方便终端用户购电选择

只有终端用户充分运用购电选择权,售电侧改革才能取得更好成效。在调动终端用户积极性方面,现代化手段可以派上用场,比如“互联网+”与售电业务的对接,独立售电商与终端用户的互联交互,售电商与交易平台的信息传递等。这些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和技术既可以方便终端用户,又能够帮助售电商构建广域能源信息系统,搭建终端用户和交易中心、发电商之间的信息桥梁,有效抢占市场先机,实现灵活灵巧运营。

6.保障中小用户选择权

多元化的售电商必将提出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和售电方案,客观上将增加市场的灵活性和流动性,有利于供需双方根据自身情况定制售电方案,提高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水平。为增强中小用户的选择能力,保障其基本用电权益,需要就售电业务建立标准化的售电商业模式,规范其基本费用模式(如固定费率、浮动费率等)、典型售电周期(如3个月、6个月、12个月等)、基本服务保证(如接受用户投诉、向用户提供用电数据、接受节能咨询等)等,还应规定售电商有义务提供各类必要信息,例如费用构成、新能源占比(及全网平均水平)、排放指数(及全网平均水平)等,确保用户获得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7.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售电侧改革将形成多元化的售电商,但报装、计量、抄表等业务仍将由电网企业或配电公司负责。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下,用电数据和信息如果无法交互和共享,将影响到市场交易的组织工作,也不利于各售电公司拓展市场,更不利于其提供创新服务和增值服务。比如根据用电数据可以分析用户的用电习惯,进而提供定制的节能服务、需求响应方案等。因此,在售电商、电网、交易中心之间共享数据和信息是市场高效运行的必然要求。河南省电力市场需要建立有效的终端用户—售电商—电网交易中心的数据和信息共享机制,由交易中心负责数据平台硬件和软件的维护,并定期从相关单位收集、维护各项数据和信息,经过必要的处理后,无差别地向市场公开。

售电侧放开是一件系统的、复杂的改革任务,牵涉的利益主体多,不可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稳步推动。纵观世界各国的售电侧改革经验,无一不是经过长期的积累,一步步全面放开。英国从1989年开始进行售电侧改革,经历了11年时间才实现全面放开;日本从1995年开始探索售电市场放开事宜,经过20年,到目前仍没有全面完成;法国2000年开始逐步实施售电侧放开准入,历经7年基本完成放开事宜;阿根廷和俄罗斯等国家历经数年的改革,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和目的,反而降低了市场效率、提高了电价,最终不得不重新回归垄断。所以,河南省的售电侧放开要循序渐进,以国家电力市场为平台依托,明晰目标和手段,要做到放开有效,监管有力,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市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改革目标。

(作者单位: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猜你喜欢

增量配电试点
导弹增量式自适应容错控制系统设计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10KV变压器配电安装柜中常见问题分析
全现款操作,年增量1千万!这家GMP渔药厂为何这么牛?
“价增量减”型应用题点拨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