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眼中的毛泽东
2017-03-01
习近平眼中的毛泽东
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来,在各种场合多次要求我们学习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格,还时常引用毛泽东的名言、诗词、典故。让我们跟随习近平的脚步,来一同纪念一代伟人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
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第一次提及毛泽东,是在2012年的11月17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
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正确道路
201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在河北省调研,来到西柏坡,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等。
习近平指出,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来到古田会议会址前,专门同军委委员一起以会址为背景集体合影,表达继承和弘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坚定决心。对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习近平非常熟悉。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曾7次到古田调研,每一次都是怀着敬仰来,带着思考走。图为习近平参观古田会议纪念馆
把毛主席故居办成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2013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在湖北调研。习近平叮嘱道:“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20周年,一定要把毛主席故居办成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特别是在对青少年一代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思考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
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习近平参观古田会议会址,来到当年毛泽东作政治报告的厅堂,凝望着廊柱上富有鲜明战斗性的标语,注视着当年会议代表取暖留下的斑斑炭火印迹,同大家一起回忆先辈们探寻革命道路时筚路蓝缕、艰辛奋斗的情景,并向大家介绍他每次来古田参观的情形和感受。
古田会议纪念馆里,习近平表示,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他要求大家深入思考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接受思想洗礼,以利于更好前进。
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2015年2月13日至16日,习近平来到陕西调研考察。14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延安杨家岭,瞻仰中共七大会址。他动情地说,党的七大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集中概括了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落实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要求全党同志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继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毛主席用兵如神!真是运动战的典范”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贵州调研。16日下午,习近平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他看了“四渡赤水”多媒体演示片,称赞“毛主席用兵如神!真是运动战的典范”。习近平指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传承好红色基因
2016年2月1日至3日,习近平在江西考察。2日上午,习近平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他深情地说,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2016年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
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号召全党: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一财经日报》2016.10.2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