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终将“烟消云散”
2017-03-01温家萁吉林大学文学院130000
温家萁 (吉林大学文学院 130000)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终将“烟消云散”
温家萁 (吉林大学文学院 130000)
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横空出世后,一时间内繁荣发展的科技革命便引领整个社会进入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又创造了大众传播发展的新历史,短期内各种技术高效率地发展又让我们很快进入了集文字、声音以及图像为一身的数字网络媒介时代。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1998年5月正式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在今天刹那之内集万千变数为一身的互联网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用一种叫做“信息流”的新名词席卷全球,与此同时,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一时间内出现了一种“既碰撞磨合又相安共存”1的状态,传统媒体受到重创,程度之深让人瞠目,那么作为电视的传统媒介,在这样的物竞天择之中该何去何从?
电视;媒介融合;传统媒介;互联网
一、媒介融合的具体定义
最早提出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说法的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教授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 De Sola Pool),他于1983年在《自由的科技》(The Technologies of Freedom)一书中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The Convergence of modes)。他认为:各种媒介在发展中逐渐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一说法就是媒介融合的初步定义。媒介融合的核心思想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2
二、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
现有的实践来看,大致上讲,媒介融合主要表现在技术融合、所有权融合、媒介战术性联合以及人员技能融合。
首先,每一种传统媒体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然而在数字技术产生之前,这些核心技术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数字技术的产生可以将任何传播形式的传播媒介解读为数字形式,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收看电视节目,可以说数字技术是媒体技术的“激素”,为多种形式的媒体融合提供了技术可能。
所有权融合是指媒体所有权的集中,虽然目前中国媒体业呈现出多种媒体所有权并存的局面,但是由于市场利益机制的运转,也已经出现了所有权组并的现象例如2006年在中国香港地区,中国移动收购了凤凰卫视股权,这样无疑既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还可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媒介战术性联合是数字时代不同所有制下传统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打破地区、部门等界限,在内容生产、共享、传播、营销等领域的合作。例如我们可以订阅电子版的报纸通过手机等终端浏览原本只能在纸媒上才能看到的内容。
人员技能融合,媒介产品的风格、视觉呈现的融合不仅是文字等符号的融合,也是图片与文体的融合,更是受众与媒体的融合、同位思考。这就要求各方面的媒体从业人员具备多领域的职业技能,这样的人才也就是所说的复合型人才。2005年,《环球企业家》总经理李甬转型网易总编辑;同年,新京报的撤编风波下,大量平面媒体高管脱离体制,转头网络媒体;2013年——2014年《21世界经济报道》《南方都市报》等知名报刊杂志高管纷纷转战互联网新媒体,2015年,央视经济频道原副总监郑蔚加盟爱奇艺,出任首席信息官;此外,马东等主持人也纷纷转战新媒体。人才流动的多样化也极大地促进了各类媒介之间的融合3。
三、电视发展现状以及媒介融合对于传统电视产业的冲击
电视是一种将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成美中信号(电子或数字),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远距离传播、供大量观众收看的传媒。4电视也经历过有线电视、卫星电视、高清电视、数字电视等多种技术变革,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电视产业”,这个产业拥有自成一体的信息供应者,专业化的运行团队以及运转运作规律。但是到了21世纪,互联网以及各种新媒体当道而行,就在近几年我们已经进入了媒介融合时代,很明显广电媒体已经成为了传统媒体,概括而言媒介融合对于电视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互联网企业将改变传统媒介的生态布局,由此会冲击电视行业。
新媒体指数在《对于未来媒体趋势报告》中指出,2010年卢志强旗下公司收购《经济观察家》广告经营权及发行权;2011年万达集团投资杂志《投资家》;2012年腾讯收购新传媒的19.77%的股份;2014年,阿里集团投资文化中国;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投资第一财经。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互联网对于传统媒介的覆盖已经无孔不入,随着互联网公司投资上市公司的增多,为了更进一步,互联网巨头会进一步收购传媒企业,以扩大影响,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电视行业内部的运行机制。
2、受众呈现老龄化趋势,新媒体正在迅速改变人们的收视习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看电视成了中老年人的专属日常行为,电视在年轻一代人的生活中似乎已经若有若无,新媒体对于年轻受众的收编是迅速的。从2013年起,我突然发现多屏收视的时代开始了。2013年的春晚出现了移动点播这样一种新型媒介形式,许多年轻人主要在看移动屏(手机),即便看着客厅电视机里的春晚,也是同时拿着手机吐槽,到了2014年这种现象更胜一筹,大家都在用手机抢红包,春节联欢晚会这样的形式似乎已经对与年轻人毫无吸引力。网络与电视相比,媒体内容信息更具即时性,人们对于内容的接收更加具有个人偏好型,更重要的是与电视相比,网络的互动性更是无可替代,而电视在这些方面显然已经有点跟不上时代潮流。
3、大批电视人才将注意力与理想放到新媒体行业
新媒体指数在《对于未来媒体趋势报告》中指出(如下图所示),通过最近几年央视名嘴集体辞职的现象中可以看出:人才迁移象征产业变革。大量优质人才出走至金融互联网创业公司,充分能够看出新媒体中似乎潜藏着更大的能量,和无限生机,这种能量和生机大有高于电视产业而包抄电视产业的趋向,笔者认为,媒介行业间如此大规模的人才迁徙似乎意味着这些优质电视人对于舆论自由与体制自由的追求,由此看来,电视行业的体制运转还有待升级。
四、结论
上面一系列的分析都说明,电视媒介很有可能会在未来媒介融合的大潮中烟消云散,正如(美)马歇尔.伯曼所说的,在现代社会中,一切用于大众消费的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而笔者认为这样的“烟消云散”仅仅是在物理性质上的消失,正如绘画之于摄影、摄影之于电影、电影之于电视,它们都是相融于新事物的出现,著名绘画作品借助电视,网络能够继续为人们所欣赏,虽然没有了最初物理意义上的纸质属性,难道它就不是一幅画作了吗?电影能够使得摄影作品中的美好物相向人们展现出动态的美,虽然电影画面并不具备摄影作品最初的静态性质,这其中难道不蕴含着摄影的构图色彩理念吗?同样对于电视而言,在新时期媒介融合大潮的冲击下,我们在短时期内体验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等的智能交互电视,而这些所谓的“电视”也并不是最初物理意义像一个箱子一样摆在客厅里的传播工具了,因此,从物理性质上来说,我们现在每天面对的电视将会在未来死于过度融合的信息流之中。
注释:
1.徐沁著.《媒介融合论——信息化时代的续存之道》.第15页.
2.高钢,陈绚.《关于媒体融合的几点思索》,《国际新闻界》2006年地9期,第51页.
3.新媒体指数《对于未来媒体趋势报告》第298页.
4.徐沁.《媒介融合论——信息化时代的续存之道》第41页.
[1]徐沁.媒介融合论——信息化时代的续存之道(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高钢 陈绚.关于媒体融合的几点思索[J],国际新闻界2006(09):51.
[3]清华大学沈阳教授团队.新媒体指数《对于未来媒体趋势报告》[J].2015(01).
温家萁(1992— ),女,汉族,山西省朔州市人,吉林大学文学院2014级广播电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影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