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2-28陈贵旭潘贵荣

当代农村财经 2016年12期

陈贵旭+潘贵荣

摘要:近年来,贵州省丹寨县全力抓好抓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近年来,贵州省丹寨县紧紧围绕“道路硬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村寨亮化、生活乐化”的目标要求,全力抓好抓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一、丹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一)现状。

1.项目投资情况。全县共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106个,项目总投资18459.1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7853万元,省财政奖补资金3668.58万元,州级预算安排300万元,县级财政预算安排3334万元,群众投劳折资3303.57万元。

2.项目完成情况。共完成通组公路硬化355331米、步道硬化289131米、垃圾池2口、果皮箱1801个、排污沟46503米、修建公厕19座、候车亭12个、寨门27个、文化长廊11个、休闲凉亭56个、消防池28个、文化活动场所2个、灌溉水渠12360米、庭院硬化2376户、安装太阳能路灯3404盏。

3.项目覆盖情况。全县现有行政村161个,其中大村9个(400户以上)、中村69个(200—400户)、小村83个(200户以下)。全县共有自然寨659个155747人,其中:20户以下有101个自然寨5720人,20—30户103个自然寨10317人,30—40户85个自然寨12376人,40—50户82个自然寨15834人,50户以上288个111500人。自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以来,通组、步道硬化项目共覆盖丹寨县行政村161个,达100%;自然寨570个,达86%;卫生净化、环境美化、村寨亮化、生活乐化覆盖自然寨85个(50户以上),达12%。

(二)措施。

1.落实组织机构,抓好宣传发动。调整充实工作领导小组,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副组长,县委分管宣传、纪检、组织工作的领导,县政府分管财税审计、公建交、农林水、文体卫的领导为副组长,其他部门为成员。负责对项目的前期征求意见、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和项目竣工的全程宣传、监督,确保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顺利推进。同时,各乡镇也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乡镇项目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等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项目在实施中不打折扣。

2.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实施方案。为确保项目得到有效实施,在项目实施申报前,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深入村寨调研,与群众座谈、召开会议听取群众意见,并制定《丹寨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方案》,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原则、要求,“晒出”财政奖补的对象、范围、标准、程序,让乡镇干部、群众了解掌握,主动参与,使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规可守。

3.严格申报制度,做好项目申请实施。坚持“先规划、后申报,先评审、后批复,先开会、后开工”的原则,从项目效益、投资规模、建设标准、筹劳额度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核,将“非遗”村寨、旅游村寨、特色产业村寨、公路沿线村寨作为示范亮点打造;对其他村寨实施普惠制项目,对不在奖补范围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核通过。同时,坚持“实际需要、群众受益,量力而行、上限控制,事前预算、民主管理,群众监督、透明公开”的原则,组织开展项目实施工作,坚持做到不超出奖补范围、不搞集资摊派、不发包工程、不补助现金,确保项目建设实现“民主议事100%、投工投劳100%、公示公开100%”。

4.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资金管理。为确保项目保质实施,该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带领成员单位,深入项目实施地跟踪监督检查,采取到财政所查阅资料、到实施地看项目、分别找村干部和乡镇分管领导座谈等办法,全面了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进展情况。同时,采取“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县级报账”的方式,加强奖补资金管理。本着“符合规定、降低成本”的原则,实行县级采购与乡镇采购相结合的办法,就近就低采购,降低建设成本。

5.强化奖补项目监管,严把项目实施关。建立和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对没有召开村民大会或议事质量不高的,不批准开工;对组织管理、土地、人力、管护等落实不到位的,不调拨奖补资金或物资,严格监督,严防物资浪费等问题发生。

(三)成效。

1.科学规划,深入挖掘村寨特色。按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建设类别、实施步骤等,以突出民族特色为抓手,狠抓规划设计,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的。该县借助龙泉镇卡拉村80%以上农户生产鸟笼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优势,将卡拉列入州级“一事一议”示范村寨实施打造,注重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引导抓好该村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先后投入奖补资金1741.73万元,不仅完成入村干道硬化、环境美化、路灯安装等,完成了第一片集中饲养圈舍、第一批31栋房屋风貌整治工作,同时建成荷花池1个、完成11户农家乐提升改造。财政奖补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凸显,该村仅制作鸟笼收入年创汇650万元。

2.强化筹资,充分调动群众筹资投劳。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捆绑各方资金。引导企业资金、民间筹资投劳,较好地缓解县级财政压力。如兴仁镇王家村,先后投工投劳11000个,完成寨内步道、通组路、庭院硬化3880平方米,完成“民房亮丽”工程118栋、文化墙2处、美化绿化3处,王家村被列为第三届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苗族采風创作基地。

3.硬化美化,群眾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紧紧围绕“家园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为着力点,扎实稳妥推进项目建设。如兴仁镇在实施“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中,先后完成道路硬化12.37万米、庭前院后改造8.7万平方米,改善群众的出行、居住环境;安装太阳能路灯866盏,亮化了村庄;修建寨门8个、休闲长廊5座、休闲凉亭34个;依托帮扶单位帮扶种植玫瑰、芙蓉花4万余棵,进一步美化了生活环境。

4.项目带动,提升产业增效。坚持以建设项目推进与构建产业发展“两不误”。如龙泉镇展良村先后兴建了蔬菜生产大棚12个、食用菌生产大棚20个,以“合作+农户”的模式种植脱毒马铃薯500亩,建成蛋鸡养殖场1个、饲养黑毛猪340头。该村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群众收入不断提高。

5.后续管护,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一是确定专人管护,做到建管同步。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由村委会具体落实管护责任人,并签订管护合同,做到建管结合,使建成项目长远发挥效益。二是针对不同项目,分类管护。对于道路工程,做到路面清洁、无杂草,保持畅通;对其他公益性设施,做到适时维修维护,保持清洁,确保正常运行和使用。三是强化管护宣传。充分利用墙报、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对项目管护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提高群众管护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公益设施的利用率。

6.推进民主促和谐。充分发挥财政奖补资金的引导作用,正确引导村民参事议事,通过共议、共建、共管,构建和谐社会。如王家村采取“寨内联动、亲戚互助”和“五户联保”模式,解决了项目建设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为提高建设质量,部分在外经商村民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动参与投劳赞助、租赁设备等,确保项目按量保质实施。

二、丹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些项目村申报项目考虑不充分,群众“议”出的项目与村级经济和群众的实际能力有差距,导致项目实施有变动。

二是深入开展规划调研力度不够,缺乏规划技术人员,规划文本不够全面,项目申报与规划存在差距,项目建设亮点不多。

三是各建设项目点群众素质和技术力量参差不齐,实施项目效果不佳。少数项目村群众存在“不脏鞋”意识,致使一些通组路和步道硬化建设标准不高。

四是财力不足,村一级基本是“空壳村”,几乎没有集体经济,农民收入低,资金筹集难。加之县级财政困难,投入不足。

五是资金整合难度大,一些部门项目资金存在不明确或资金不到位的问题,整合难度大。

三、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工作的对策

(一)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扎实抓好“小康寨”建设。

1.建设重点村寨。将“一事一议”建设重点村寨的范围扩大到全县6个乡镇30户以上的自然寨;在乡(镇)、村两级推荐的基础上,选择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议事能力强、寨管委工作服务到位的自然寨作为“一事一议”小康寨试点,在中央和省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每个点不少于100万元)的基础上,通过特惠制办法,在试点村寨重点扶持形成1个以上的主导产业。

2.突出重点工程。在村寨建设工程方面,要按照人口集中优先的原则,到2018年计划完成80个小康寨建设试点,实现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生活乐化的“五化”目标。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方面,从2014年5月起,用2年时间,按照“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方式,对全县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重点整治垃圾、粪便、污水、乱搭乱建,建立村寨保洁制度机制,逐步提升农村绿化美化和环境长效管理水平,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农村文明风尚有效提升。在管理创新工程方面,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制度,加强农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保障农民在“一事一议”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同步建立公共设施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探索农村基础设施的运行和管护机制。在产业富民工程方面,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抓好“一村一品”工程。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民俗风情等不同类型乡村旅游。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支持和引导中心村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经营集体资金,鼓励以入股、租赁等形式发展符合农村实际的产业,壮大集体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村建立现代公司组织,探索推进村企一体化建设;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整理、整治等新增的耕地,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和连锁店建设,推进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直接配送等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营销模式。

(二)抓实财政奖补项目,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1.继续完善项目规划。结合各乡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要求继续搞好总体规划的完善,防止出现一哄而上、只要数量不要质量的现象发生。在对经济基础较好、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积极性高的村优先实施奖补的同时,对偏远和条件差的村也要给予照顾,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2.整合资金,集中投放。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管理规范,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整合资金力度,集中投放,充分发挥财政奖补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3.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惠及于民。通过工作推进调度,加强与乡镇部门沟通,督促检查,统一时间表,齐头并进,共同作业,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尽早完成,发挥效益。

4.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对从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