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园本课程在游戏中的反映
2017-02-28刘晓明
刘晓明
摘 要:在长期以来的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幼儿园对课程实施的结果往往是以教师的主观评价为主,很难让课程的最终受益者幼儿对课程进行评价。而游戏是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真实反映,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的园本课程学习经验,正是评价园本课程实施有效性的最佳途径。因此,通过分析幼儿园园本课程在游戏中的反映水平,探讨了如何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园本课程;游戏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是孩子们特有的一种学习形式。幼儿的游戏情节是随着游戏的深入、矛盾的产生而逐渐丰富的。而帮助幼儿拓展游戏情节的则是幼儿的认知经验,而幼儿的认知经验更多的来源于课程内容。因此,园本课程的内容和经验往往是在幼儿深入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迸发出来,是伴随着游戏情节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游戏的过程推动了课程内容的反映。比如,以混龄游戏为例,混龄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非常有效的游戏形式。开展混龄角色游戏,不仅能让小年龄幼儿了解游戏、融入集体、喜欢游戏,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大年龄幼儿提升责任意识,摆脱自我中心。在混龄游戏中大年龄幼儿需要照顾小年龄幼儿,这无疑加强了他们对同伴的关注,在对同伴关注的同时,幼儿更容易发现彼此之间的问题,大年龄的幼儿出于对同伴的照顾会以自己的认知经验去帮助小年龄的幼儿,在这样的互动中园本课程的经验更容易被激发,更能促进课程在角色游戏中的反映。
例如,这是一次大带小的角色游戏活动,大带小本身是我们的园本实践活动之一,其目的是帮助小年龄幼儿体现快乐情绪,同时提升大年龄幼儿的关爱他人、表达交往、生活能力和责任意识。此次将大带小活动以角色游戏的形式展开,更有利于促进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今天5个小三班的弟弟妹妹来和我们一起玩角色游戏,小朋友一听要和弟弟妹妹一起玩游戏非常兴奋,都争着要带弟弟妹妹一起玩游戏。
游戏开始了,只见他们一个个带着弟弟妹妹非常尽职:磊磊带着弟弟去了果蔬店。磊磊问弟弟:你想吃什么,我帮你买?弟弟在果蔬店转了一圈,把喜欢的蔬菜水果都从架子上拿到了地上。磊磊连忙拿来篮子对弟弟说:“挑好的食物要放在篮子里,丢在地上太不卫生了。”边说边帮弟弟把食物捡到了篮子里。买完东西,磊磊又不忘提醒弟弟:“这么多好吃的,我们要慢慢吃,一次不能吃太多,吃太多对身体不好。”
另一边婷婷正带着妹妹来到了娃娃家。婷婷对妹妹说:“今天,我们就在娃娃家里玩吧,我做妈妈,你做姐姐,好吗?”妹妹很高兴地点了点头。于是,婷婷开始在厨房里为娃娃做饭了。忙活了一会儿,婷婷对妹妹说:“要开饭了,你过来帮忙吧。”妹妹正准备把菜放上桌,婷婷立刻阻止了她,“桌子擦干净了吗?”婷婷问妹妹。妹妹摇了摇头。婷婷又问妹妹:“你的手洗干净了吗?”妹妹赶紧去水池边把手洗干净。吃饭时,婷婷让妹妹来喂宝宝,一不小心妹妹打翻了碗,菜都掉到了地上。妹妹捡起地上的菜准备接着喂,婷婷一把拿走了妹妹手上的菜,对妹妹说:“地上的东西很脏的,宝宝吃了要拉肚子的。”婷婷说着把弄脏的菜丢进了垃圾桶。一顿饭好不容易吃完了,妹妹扔下饭碗转身就准备去看电视,婷婷拉起妹妹对她说:“吃完东西要弄干净。”于是,两个人开始一起收拾桌子。
其他几个弟弟妹妹也都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玩得格外开心。哥哥姐姐们有的帶他们去理发、有的带他们去看病,个个都表现得很尽责。
从以上教学案例中幼儿的大带小表现来看,由于幼儿需要带领弟弟妹妹一起游戏,幼儿在游戏中的责任意识更强,园本课程在角色游戏中的反映更突出。同时,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园本课程认知经验也能影响和感化小年龄的幼儿,促进小年龄幼儿对园本课程的认识,以及自身的认知发展水平的提高。在本次游戏中,两位大班幼儿的语言和动作反映了他们的园本课程认知经验水平。同时,园本课程在角色游戏中的反映与幼儿对同伴的关注有关。每一个幼儿个体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是不同的,而游戏本身是一个与同伴交往互动的过程,同伴在游戏中的表现会影响幼儿自身的行为和认知。
总之,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园本课程的实施应强调幼儿认知经验的迁移和运用,丰富体验式的课程实施途径,以便从幼儿的真实体验中了解园本课程对幼儿的发展,观察幼儿在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真正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真正实现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开展和实施园本课程,使园本课程的实施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园本课程小议[J].幼儿教育,2014(9).
[2]李燕.提高角色游戏质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J].幼教研究,2015(2).
[3]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李子健,杨晓萍,殷洁.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7.
[5]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