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班级优势智能的大学英语口语O2O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17-02-28沈萍周云
沈萍 周云
[摘要]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构建了一种基于班级优势智能的大学英语口语O2O混合教学模式,并通过定量(实验)研究和定性(个案)研究,考察该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验数据和电子反馈表明,此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促进优势智能的发掘和智能的正向迁移,有利于发展学生团队合作、表演、想象、创新和信息检索等多方面能力。同时,O2O混合教学的模式能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互促、互动和互补优势,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英语口语;O2O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6)04-0048-06
0 引言
2015年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要“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实际需要”。然而,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一直存在费时低效和“一刀切”的状况(即以同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本研究将聚焦基于班级优势智能的课程设计,从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课堂内外所面临的问题出发,结合当前在线教育发展的新态势,开展多元智能理论在口语教学中的本土化尝试,以探讨基于班级优势智能的大学英语口语O2O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1 研究背景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他认为目前可以科学界定的人类智能有八种,即言语语言(verbal/linguistic)、逻辑数理(logical/mathematieal)、视觉空间(visual/spatial)、身体运动(bodily/kinesthetic)、音乐节奏(musical/rhythmic)、人际交往(interpersonal/social)、自我认知(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和自然环境智能(naturalist)。
多元智能理论关注学习者个体智能差异对教学的影响,允许学生以符合自身智能倾向的方式学习,强调个人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并建构对事物的认识,体现了“内在建构性”的学习观。目前它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被认为“能帮助学习者的有效学习”。许多国外学者开展了多元智能活动设计的研究,如伯曼(Berman)对应每种智能设计了英语教学活动清单,使教师在教授语法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智能;泰纳(Tanner)设计了“智能一语言技能训练对应表”,并介绍了具体实施步骤。克里斯蒂森(Christison)系统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师可采用的各种课堂活动。二语习得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实证研究,如肖尔(Shore)将多元智能理论用于大学阶段以英语为第二外语的课程中,探讨多元智能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阿克巴利(Akbari)和侯赛尼(Hosseini)研究了多元智能与语言学习策略的关系。国内学者研究主要侧重理论探讨,研究内容涉及多元智能理论促进外语教学的意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模式研究等:實证研究为数不多,郝玫和付红霞研究了语言学习风格、多元智能、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的关系,提出将多元智能融入学习策略训练的个性化外语教学;裴正薇研究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这些研究显示了将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如何有效开展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但是,在实践层面,对于班级规模动辄超过40人、水平参差不齐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而言,如何兼顾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激发口语较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整体口语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教学实践的难点。可以说,课内任何统一的传统教育方法也仅是为一小部分学习者提供最佳的服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诞生于大数据时代的020(online to offline)模式整合了网站、软件、物流支付等系统,这种商业模式对数字化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借鉴价值。O2O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是混合学习理论。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人们对网络学习(E-learning)进行反思,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 to 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O2O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整合传统课堂教学与互联网在线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互促、互动、互补优势,因其教学有效性,日益成为教学发展和研究的主流。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基于此背景,笔者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班采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O2O教学模式。实验后,采用定量(实验)研究和定性(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将多元智能理论与信息通信技术(ICT)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具体而言,主要研究三个问题:(1)基于班级优势智能的O2O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口语提高?(2)基于班级优势智能的O2O课程设计是否能够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实现智能的正向迁移?(3)本次使用新的教学模式遇到的困难或不足之处是什么?
2.2 定量(实验)研究
1)研究对象与实验方案。研究对象:国内某①由于原始数据有部分错误,经数据处理,有效数据数为27。高校修读大学英语课程的一年级新生。全班共33位学生,其中男生12人,女生21人,分别来自建筑、统计、会展和广告4个不同的专业。实验贯穿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4学时/周,共17周),实验方案如下。
第一,确定班级优势智能。根据多元智能调查问卷结果(见图1),可见实验班的优势智能为自我内省、人际交往(均值分别为7.85、7.56)。同时,参考口语前测成绩与各项智能相关性分析,交际智能在与口语成绩(前测)显著相关(p=0.665,Sig.=0.000,见表1)。鉴于此,实验班最终采取侧重人际交往智能的O2O教学模式。
第二,构建基于交际智能的大学英语口语O2O教学模式。关于口语课外训练平台的选择,从稳定性、安全性与易用性等方面考虑,选用了视讯中国公司“微录客”系统作为口语课外训练的支撑平台,其支持iPhone、Android、Symbian等移动终端,提供视频拍摄、管理、发布、播放以及隐私保护等功能,支持最大上传视频200M,时限5分钟,可以满足口语课外训练活动的时限要求。Blackboard主要支持学生开展反思日记写作,在完成每项交际智能活动后,学生根据提供的支架式语言撰写反思日记。
实验班33位学生按照自愿组合的形式组成8个学习共同体,每组4~5人。他们需要合作完成与单元主题相符的各项体现班级优势智能的口语活动。实验班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教学互促互补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如在学习第二单元“Myth&Legend”时,学生课内口头分享“我喜爱的神话故事”(交际智能),讨论“古希腊神话对现代英语的影响”(交际智能);课外完成口语拓展改编课文内容(why the tortoise shell is not smooth或者the beauty andbeast),完成“课本剧演出”(交际智能)。再如学完第三单元“Social Problem”后,学生课外需要小组表演某一社会问题,并以PPT形式陈述这一社会问题的成因、后果、解决措施等(交际智能)。为了弥补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全部展示各个小组口语成果的缺陷,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口语训练任务后,一部分学生进行课内成果展示(offline),其余学生将成果录制成视频(一般要求5分钟左右),上传“微录客APP”(online),实现教师点评、生生互评(online+offline)。图3展示的是学生表演《美女与野兽》课本剧的片段,他们利用自制的纸盒作为建筑物和场景展示,同时在手背上贴上人物图案,进行角色扮演,极具想象力。
2)评测手段。(1)口语水平的前后测:均由任课教师完成,根据雅思口语考试评分标准,主要从流利和连贯、词汇、语法与发音方面给分,每个分项2.5分,满分10分;(2)多元智能问卷:受试的智能结构通过智能问卷反映。用于前后测的智能问卷内容相同,由笔者改编自麦肯齐(McKenzie)2007年编制的多元智能调查问卷。问卷除个人简况外,主体部分由90个题项构成,涉及9种智能,每种智能类型包含10个题项。题项用简单的英文具体描述了各种智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受试联系自身实际选择相符题项;(3)反思日记:学生需要在完成每项交际智能活动后,按格式要求在Blackboard开展反思日记写作,考察学生对新模式的接受度。
2.3 定性研究(个案)
1)研究问题和对象。在所教的实验班上,笔者选取了,如表2所示,具有代表性的10名学生,以探讨不同英语口语能力的学生对该模式的接受度和反馈。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的工具为反思日记和访谈。反思日记是指每单元教学结束后,每位学生及时通过BB平台上传他们对新模式的感受,主要包括:(1)本单元的交际智能小组任务是否喜欢;(2)完成该任务后的收获;(3)本单元最喜欢的課堂活动;(4)对改进该教学模式的建议。
实验阶段总共设计并开展了4次侧重交际智能的课外口语拓展任务,学生共进行了4次反思日记的写作。10名个案的反思日记作为电子反馈用于最终的质性分析。 3 结果和讨论
3.1 定量(实验)研究
1)该模式对学生口语水平的影响。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如表3、表4所示,研究结束时实验班的成绩显著提高(Sig.=0.043)。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口语水平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考察基于班级整体优势智能的O2O教学模式对不同智能学生的影响,笔者在统计时,将实验班的学生根据多元智能问卷前测中的交际智能(Interpersonal)得分进行了分组(本班交际智能的均值为7.7,因此在分组统计时,将分组标准定为8)。其中智能1组(个人优势智能即班级优势智能):交际智能为8~10分,共计18人;智能2组(个人优势智能非班级优势智能):交际智能为7分及以下,共计9人。根据两组学生的口语前测、后测成绩,分别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见表5、表6。实验结束后,智能1组口语成绩有所提高(均值+0.27),但前测、后测成绩未得到显著提高(Sig.=0.350);而智能2组口语前测、后测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均值+0.78,Sig.=0.008)。
那么,为什么在开展了一系列基于交际智能的口语任务后,1组学生(个人优势智能与班级优势智能相符)的口语成绩提高并没有2组学生(个人优势智能与班级优势智能不符)显著呢?
2)该模式对学生相应智能发展的影响。为深入分析其中原因,笔者又将这两组学生的智能发展情况做了研究。通过对实验班学生交际智能的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全班学生的交际智能前测、后测成绩未得到显著提高(Sig.=0.537),如表7、表8所示。交际智能均值的增加(+0.148)体现了智能的开发性特征,即多元智能的发展水平取决于教育者的开发和训练。而交际智能未得到显著提高表明了智能提升的长期性。毕竟由于实验周期较短,智能的提高很难在有限的时候内达到显著水平。
但对学生按交际智能高低进行分组研究后发现,智能2组(即交际智能值≤7)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后,其交际智能的均值与前测相比有提高,差异显著(Sig.=0.0085),如表9、表10所示。
由此可见,智能2组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比1组学生显著,很可能与其交际智能的变化相关。一方面,因为已研究得到实验班的口语成绩与交际智能呈显著相关(P=0.665,Sig.=0.000,如表2所示),所以1组学生口语的前测成绩相对较高,其分数提高空间显然没有2组学生大。另一方面,2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展了他们相对较弱智能——交际智能(此项智能与口语成绩显著相关)。可见,智能2组学生交际智能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相关智能的正向迁移,实现了言语智能的提高。
3.2 定性研究——不同英语能力的学生对新模式的接受度和反馈
1)学生对该模式的接受度。学生普遍接受该模式,其中英语能力强的学生比能力中等和弱的学生对新模式的接受度稍高些。学生普遍认为该模式富有新鲜感、趣味性和挑战性,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活跃课堂气氛。在“本单元最喜欢的活动”这个问题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在该单元进行的相应交际智能活动。在初始阶段,有学生表现出一些疑惑、畏惧情绪,或者抱怨课外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费时较多,但也能慢慢调整适应。尽管学生对开口说英语存在畏惧感,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只要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并辅以教师适当引导,这一体现多元智能的口语教学模式还是颇有成效的,详见以下个案的反思日记。
个案9:担心自己的口语不好,上课怕念错单词,不敢回答问题,被叫到时答案也念得很小声。觉得自己这样的表现不好。(摘自第一次反思日记)
个案9: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的收获:(1)掌握了更多新的单词;(2)获得一次上台表现的机会;(3)第一次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增加了信心。(摘自第二次反思日记)
个案9:给内向的人一个“被迫”尝试表演、变得外向的机会。记台词、自己练习的时候通过查找发音还顺便纠正了自己的口语发音。和组员一起写剧本、讨论台词很开心,关系也变得比以前熟络了。一起试着表演的时候,开始有点不好意思,后来放开了觉得这样也不错!这次的剧本需要四个人一起上台,体会了一把表演的感觉,期待下次的课本剧!(摘自第三次反思日记)
个案9:这是第一次自己拍摄和制作视频,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摘自第四次反思日记)
这是一名英语口语较弱且交际智能非优势智能的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中的心路历程,从一开始的恐惧胆怯到后来的信心满满、对下一次课本剧的期待,可见,这一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口语学习时的非智力因素,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获得了学生的认可。
2)学生完成任务的感受和收获。英语口语能力强、中、弱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受益于这一教学模式,其中英语能力强的学生表示锻炼了其英语演讲、表演和组织协调能力,而英语能力中和弱的学生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同伴互助,增强了练习口语的信心和勇气。
个案2:作为组长,我分配和协调了小组成员的分工。同时在课上没人举手发言的时候,我也勇敢地站起来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
个案4:我很喜欢小组陈述这个课堂活动。第一,可以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展示PPT、上台陈述、上台表演等);第二,可以让我们有改善自己和吸取他人优点的机会。
个案8:课本剧很好,既让我们了解了课本剧的形式,还增进了组员间的感情。整个过程还是挺开心的。团队合作真的很重要!
3)学生对O2O教学模式的反馈。O2O教学模式顺应了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的潮流,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每个单元轮流安排小组口语成果的现场展示与在线分享,其中在线分享与网络反馈互动,不仅可以照顾到部分性格内向学生现场表演的怯场,而且录制视频本身也可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与成就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视频拍摄不成问题。但是对一部分学生而言,视频剪辑、上传存在一定技术难度。同时拍摄视频也比较费时。
个案3:课本剧活动,虽然要写台词、拍视频,过程比较麻烦,但是在完成这份作业的时候是有成就感的。只可惜我们小组的成员都不太有表演天分,所以最后呈现的结果也不出彩。
个案10:录制视频的形式蛮好,但是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更喜欢现场表演。毕竟拍成录像、剪辑对于业余的我们来说有些困难,为了减少剪辑的难度表演时得尽量一镜到底。
4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班级优势智能、充分利用ICT技术的O2O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2)基于班级优势智能的课程设计是最佳智能途径构建的有效形式,能在某种程度上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实现智能正向迁移。实验发现,尤其是那些个人优势智能与班级优势智能不相符的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潜在智能得以开发和提升,可以实现相关智能的正向迁移;(3)新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口语的提高,而且发展了其合作、表演、信息检索、逻辑、想象和创新思维等多方面能力;(4)O2O混合教学的模式能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互促、互动、互补优势,实现大学英语口语的有效教学。研究結果表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020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此次研究中,实验班的班级优势智能恰好就是该班多元智能中与口语能力相关的智能——交际智能。这十分有利于课程的设计与开展。但是,在该模式的推广中,必须考虑不同班级的优势智能必定呈现多样性,那么与口语能力相关的智能是否也会在不同的样本中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果交际智能是与口语能力必然相关的一项智能,那么在后续的口语课程模式建设中,是否可以尝试“交际智能+班级优势智能”的多元智能口语课堂?以上这些都是今后需要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