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英语教学二十年研究综述(1994~2014)
2017-02-28何建友
何建友
[摘要]对国内二十年间所发表的1407篇旅游英语教学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从发展时期、地区差异和研究内容三个角度和层次概述了该类ESP教学研究在国内的发展成就和潜在问题:首先,其阶段特征明显,在经历了萌芽期和快速推进期后,当前已进入稳定发展期。其次,不同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之间所开展旅游英语教学研究存在集中和不足的情况,四大地区之间的总体差异逐步减小。在研究内容层次方面,过多研究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模式问题上,而对语言形式、书面英语技能(如阅读、写作)等重视不够。此外,师资、教材和社会背景等教学环境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建议后续研究切实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促进我国职业英语教学的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旅游英语教学;发展阶段;地区差异;研究内容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4-0040-08
0 引言
旅游英语属职业英语,是ESP的一个重要分支。ESP是指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purpose),与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有很大不同,前者突出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针和教学主张。有学者将ESP进一步分为科技英语、社科英语、职业英语、学术英语等。对EsP研究的语域进行分析,又出现了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电气工程英语等分类,而各个行业之间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差异很大。一般说来,从事旅游行业的毕业生需要具备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方可胜任工作。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成立项目研究组,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项目明确将旅游定位为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高的涉外专业。
ESP教学研究大量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我国的旅游英语教学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文献见于1994年。刘润清指出,ESP教学是21世纪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据此,开展系统的旅游英语教学研究势在必行。本文拟以文献综述的方式对国内旅游英语教学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回顾,探究此类ESP教学研究二十年里的發展变化。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采集
在国内语言学界的综述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是选取特定的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最后根据不同的研究侧重点将得到的论文数据进行分类汇总。遵循这种方法,笔者以“旅游英语教学”为篇名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将该数据库中收录的我国各地区旅游英语教学研究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客观性和真实性,最后收集到有效文章1407篇。其中最早出现是1994年发表的题为《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为饭店塑造美好形象——职业学校旅游专业饭店服务英语教学浅谈》的论文,说明从一开始该类ESP教学研究就带有鲜明的职业特征。尽管之后关于此议题的研究越来越宽泛,但大部分论文基本都能够紧扣职业英语这一特征探析旅游英语教学机制。
1.2 内容分类
英语教学研究中主题的类别界定有不同的方法,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分类法有李秉德、李定仁的七要素说(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和教师等)、董金伟的三要素说(教学构成、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黄琳的四大类说(教学构成、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和其他方面)、李玉云等提出的两大类说(教学内容的方法和模式类、教学方法和模式类)等。综合各方观点,笔者将旅游英语教学研究分为三大类:教学内容的方法和模式、教学方法和模式及教学环境。其中,教学内容细分为“语言技能类教学方法和模式”“语言形式类教学方法和模式”以及“跨文化和通识教育类教学方法和模式”三小类。每类所涉及的具体研究内容见表1。
2 分析与讨论
2.1 旅游英语教学研究的阶段特征
按发表时间,检索到的1407篇旅游英语教学研究的论文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显示,在二十一年里,旅游英语教学研究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1994~2004年为研究的萌芽期,在此期间,国内研究者共发文47篇,平均每年文章数量约为4篇,2004年全年论文数不足10篇;2005~2010年是研究的快速推进期,年发文量呈几何型增长,篇数分别为17(2005年)、31(2006年)、55(2007年)、91(2008年)、128(2009年)、156(2010年),总量为478篇,是第一阶段的10倍,年均发表文章数量为80篇,是第一阶段的20倍;最后一个阶段是稳定发展期(2011~2014年)。4年发文总量为880篇,年均220篇,分别约是上一阶段的1.8倍和2.8倍。
综合来看,旅游英语教学研究的总体数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涉外旅游产业飞速发展,旅游市场对行业专门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旅游英语教学也随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另一方面,学科的精细化使得ESP教学研究异军突起,传统的通用英语正在被行业英语和职业英语所取代。更为重要的动因来自于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调整,自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后,职业英语教育改革就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而“十一五”期间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截止到2014年7月,我国以“旅游”冠名的特色职业院校总数达到21所,其中公办职业学院17所,占总数的81%,民办院校4所,占19%。目前,除天津、青海和宁夏等个别地区外,内地每个直辖市和省、自治区都有相关高校开设了旅游英语及相关专业(如涉外导游、涉外商务旅游等),招生院校总数达到了199所,旅游英语专业教育的普及程度不言自明。
2.2 旅游英语教学研究的地区差异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区的经济、教育、师资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不平衡性对旅游英语教学的影响尤其明显:广大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极度丰富,其外语教育教学水平却相对滞后,培养的毕业生又都大量流向北上广等发达地区,由此直接造成了中西部涉外旅游人才的大量流失。现实中我国各地区旅游英语教学研究到底是怎样的呢?依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规定,本研究将我国大陆划分为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区域。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10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个省。依据这一区域划分标准,笔者对不同区域的旅游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数量(以论文作者单位所在省份为准)进行了统计分析。
从1994~2014年的发文总数来看,东部地区居首,发文498篇,约占总量的35%;其次是中、西部地区,发文数是364篇、311篇,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6%和22%;东北地区因为只包含3个省份,所以发文最少,为232篇,约占16%。总体来讲,旅游英语教学研究的地区差异处于常态水平,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地区差异”大体一致,依然保留了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排名次序;然而各个地区的平均发文量却同这一排序存在很大差异,以每省平均发文量计算,各地区的排序为:东北>中部>东部>西部。排名第一的是东北地区,平均每省发文77篇;第二名是中部地区6省,平均发文60篇;东部地区10省排名第三,发文数平均为50篇;而包含12省的西部地区排在最后,每省发文平均26篇。
旅游英语教学研究的地区差异特点可以总结如下:(1)东部的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广大西部地区的旅游英语教学研究都存在着很大不足。如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甘肅、西藏、青海等直辖市和省份,其开设旅游英语专业的高校数分别为8所、0所、2所、2所、2所、1所和0所,发文数为20篇、12篇、12篇、11篇、25篇、2篇和7篇,远远低于广东、江苏、河南等省份;(2)旅游英语教学研究呈现出地区内分布不均的特点,在同一地区的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之间存在发展滞后或高密度集中的两极分化情况,如中部地区的江西省发文45篇,其相关高校数有20所,而湖南仅有相关高校4所,全省发文数却高达61篇;(3)大量的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研究缺乏实践基础,实证研究严重不足。首先,个别地区仍无招收旅游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实证研究自然无从谈起;此外,某些省份相关高校数量不多,其研究论文却呈井喷式增长,该地区大部分的研究论文来自于非旅游英语专业高校和教师,因此很多研究成果的主观臆断性强,研究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有待检验。
为了进一步揭示我国各地区不同阶段的旅游英语教学研究水平,笔者对四大地区三个阶段的论文数量比例进行了统计对比,所得结果见图2。图2不同地区旅游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数量比例
如图2所示,东部地区在三个阶段中发表论文所占百分比始终居首。1994~2004年,东部地区的论文所占百分比是38.3%,其次是中部和西部地区,二者大体持平,分别占29.8%和27.7%,而东三省所占比例最低,为4.3%。2005~2010年,东部地区所占百分比继续增长,所发文章数占全国的42.3%,同时增长的还有东北地区,增幅较上一阶段有2倍之多,发文的百分比达到了11.5%,中部地区基本维持在原来水平(27%),西部地区则显著下降(19.2%)。在最后一个阶段(2011~2014年),东北和西部地区的论文数量平稳并呈攀升态势,两地区的文章比例数达到了19.9%和23.4%。受此影响,东部所占百分比被显著拉低,发文比例下降到31.6%。中部发文所占比重略有减少,占全国总量的25.1%。全部数据表明,东部地区的旅游英语教学研究最为活跃,中部地区一直维持在较稳定水平,西部地区在经历了2005~2010的快速下降期后又开始逐渐恢复,而东北地区则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四大地区的旅游英语教学地区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2.3 旅游英语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依据前面对旅游英语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的分类,笔者将各类论文数量作了逐年统计,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
21年来,涉及各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旅游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数量均在稳定增长。首先,关于“教学方法和模式”类的论文数量最多,为901篇,占总数的64%。关于教学内容的方法和模式类的论文有386篇,约占全部论文数的27.4%,其中语言技能类论文数量居首(169篇),所占比重为12%,然后是文化通识类论文,有158篇,占11.2%;语言形式类论文数量最少,仅占4.1%。最后,对于旅游英语教学环境的研究论文数量偏低,仅有125篇,占总量的8.9%。显而易见,近二十年来旅游英语教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方法和模式,这同其作为ESP分支的特性是密不可分的,即该类课程更凸显了职业特性,对于职业知识内容的处理方法、职业导向的语言知识传授模式等转变成为研究的热点。相比之下,通用英语教学研究则更侧重于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为了明晰我国旅游英语教学研究中关于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整体走向,笔者还对分年度的各类研究所占百分比情况做了统计,所得结果见图3。
图3显示,1994-2004年间,由于该阶段发文数量少,旅游英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显得很单一,所发论文基本局限于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环境”和“语言形式”等问题很少被纳入到研讨范围。2005~2010年间,研究论文对各项内容都开始涉猎,但关于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论文仍占绝大多数,对语言形式、文化通识和教学环境的研究论文比例逐渐增大并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在最后一个阶段(2011~2014年),除了2013年,其余3年中各项研究内容比例基本稳定,说明国内旅游英语教学研究已经进入了常态化的发展时期。该阶段中,教学方法和模式研究占最大比重,约60%,其次是语言技能研究,约占15%,然后是文化通识教育研究类,约占10%,教学环境研究类论文所占比例保持在10%上下,最后是语言形式研究类论文,约为总量的5%。
1)语言形式类问题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对语言形式教学的研究论文总数不多,共有59篇,其中对旅游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最多,占70%。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第一个问题是旅游英语的特色和风格,如行业特征、礼节特征和风格特征等。其他诸多常见的词汇研究热点,如隐喻、模糊语、委婉语、修辞、文化负迁移、标记理论、构词法、联想记忆法、原型理论和元话语等在旅游英语语言形式教学研究中都有所体现,说明研究者对旅游英语的词汇研究范围相当广泛,这一点与通用英语词汇研究情况相同。对于旅游英语语篇和文本的研究突出了图式理论,倡导教学中加强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旅游语篇图式。实际上,这种教学尝试对某些实践课程(如《英文导游词创编》)等都非常有帮助作用。
2)语言技能类问题研究。语言技能类研究论文中,翻译教学研究占52.7%,其次是口语技能,占30%,听力技能占6%,职业技能和各项技能的综合研究占到近11.3%,而对阅读和写作技能的研究几乎为零。究其原因,这同旅游英语的职业特征是密不可分的,该类ESP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般为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技能、娴熟的导游业务能力,能胜任翻译、导游、领队、旅行社对外联络及其他涉外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实际教学中对听、说和翻译技能更加重视,对书面形式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所忽略。
旅游英语翻译教学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翻译技巧、翻译要素、翻译理论应用、翻译标准、翻译现状调查等。其中,关于旅游英语翻译技巧的论文基本都以案例的形式来展开研究,如探讨了河南、牡丹江、杭州等地方旅游资源及公示语、民俗译、文化对等词等具体翻译问题。翻译要素研究论文则关注了译者素养、译者主体性和读者反应等方面。在旅游英语翻译中,应用到的翻译理论有功能理论、顺应理论和生态翻译论等。翻译标准研究中提出,旅游英语翻译要侧重于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而不再仅限于语言层面。对旅游英语翻译现状的调查(2004~2013年)发现,国内论文呈现了“研究角度单一”“研究方向单一”“重复研究较多”“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足”等弊端。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授课方法环节,即探讨课堂组织方式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研究者广泛采用的有任务型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协同理论等。也有研究者转变视角,探讨了旅游英语口语输出与焦虑心理的关系和旅游口语测试等问题。总体来说,文献中搜集到的旅游英语口语教学研究的系统性有待增强,以数据分析为支撑的实证研究数量寥寥无几。
对于旅游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论文数量很少,研究者大都是以构想和建议的方式探讨了英语听力教学的教师素质要求、教材选用问题以及听力技能的发展规律等。多数研究将听、说技能相结合,强调先听后说,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显而易见,这些研究同通用英语的听力研究无显著区别,对于旅游英语的特色教育、行业领域的数字资源和信息化等关键问题都没有充分关注。关于旅游英语听力的后续研究,建议研究者可以根据《中国饭店职业英语标准培训与测试系统》和各省、直辖市的《旅游饭店职业英语等级标准》中的相关听力考试内容,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听力教学研究。
最后,在综合技能研究论文中,主要有培养交际能力、语用能力、实训技能和职业能力等几种分类。这些研究虽然略显纷杂,但都基本能够融合旅游英语专业知识,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语用失误、交际焦虑和课堂外的动手能力不强、职业素质匮乏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如创设旅游英语交际环境、关注中西深层文化、改善课堂师生关系、加强实训监控等。
3)文化通识类问题研究。统计分析表明,文化通识类教育研究在旅游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四类:即地方特色文化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中西文化差异及对策、旅游英语文化类课程建设。有25.2%的论文讨论了旅游英语和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合、推介问题,有31.4%的论文谈到了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论文内容与通用英语文化通识研究并无二致,主要原因是二者的语料都来自源语与目标语背后的文化丰富和意识形态,具有同源性。文化类课程研究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引入了对与汉语课程关系的论证,如《中国文化概论》和《中国旅游民俗》等,这也是由旅游英语的职业特色决定的,与普遍意义上的英语文化课程研究存在不同之处。
4)教学方法和模式研究。列入教学方法和模式研究类别的论文占到所收集数据的64%,说明旅游英语教学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了教学过程环节。具体来讲,这些论文的研究主要采取如下视角:(1)综合研究。如调查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分析旅游英语人才培养质量、双语课程的可行性并指出改革的必要性等;(2)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开发研究。研究者倾向以实例的方式,探讨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国际青年旅社模式、岗-课-证模式、工学交替等多种形式,每种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知识和技能模块及面向的岗位群、课程构成和优化等。诸多高职院校开展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都谈到了人才培养以涉外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课程开发面向涉外旅游工作过程等要求,体现了ESP教学鲜明的职业特点;(3)教学方法与理念的阐述、应用和改革研究。论文中谈到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法、混合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多模态教学以及建构主义教学等。通用的论证方式是概述该类教学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之后结合旅游英语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提出合理建议,这些研究仍然存在形式过于单一、实证角度研究匮乏等问题;(4)关于学法的研究。通过关注合作与分享式学法、兴趣教学、学习策略培养等问题,研究者进一步强调了学生主体在教学要素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学生的有效参与能够直接影响旅游英语教学的课堂效果;(5)课堂拓展研究。首先,研究者认为对于实训课程的考核应该多元化处理,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其次,他们也呼吁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教学,通过模拟英语导游等实训方式来丰富教学方法,向学生提供英语操练和职业技能的实践平台。
5)教学环境问题研究。旅游英语教学环境研究起步较晚,2011年才开始发展起来,在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这一方针的指引下,研究者开始关注开展旅游英语教学的社会背景,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利益方面论述涉外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对涉外旅游人才的迫切需求。相比之下,研究者更多关注旅游英语教学的本体问题,开展了人才需求调查、专业发展前景分析、就业情况摸排等实际工作,并及时将研究结果以书面形式见诸报端,对地方旅游英语教学改革和教育政策决策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此外,有31.2%的论文讨论了旅游英语教材建设问题,认为专业英语教材应该融入地方地理和文化知识,并在教材的选择、编写、开发和评估过程中充分考虑读者水平、练习形式与内容取舍多方因素,要能够在加强语言技能培养的同时,兼顾中国和地方文化渗透。师资问题是研究教学环境的最后一个热点,诸多研究谈到了旅游英语教学对师资的高标准要求,并指出了当前广大旅游英语专业教师群中存在“重语言、轻知识”的倾向。同时,研究者也阐明,可以通过拓宽培训渠道、引入兼职教师等方式来切实解决旅游英语教学中双师匮乏问题,但引证的具体操作和管理范式还不够成熟,大多囿于理论可能,有待实践检验和近一步完善。
3 结束语
本文是对近二十年我国旅游英语教学研究开展和进行情况的综述研究,分别从阶段特征、地区差异和研究内容三个角度和层次概述了该类ESP教学研究在国内的发展成就和潜在问题,首先,旅游英语教学研究自1994至2014年的二十余年间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研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在逐年攀升,已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其次,从地区差异看,东部地区的旅游英语教学研究一直居首,但该地区内的省、直辖市之间也存在高度集中和研究不足的差异,东北和西部地区的旅游英语教学研究正在快速发展,中部地区则一直维持在稳定水平,各地区发文比例表明地区间差异正在逐步减小。再次,从研究内容角度看,大部分旅游英语教学论文集中讨论了教学方法和模式,关于语言形式教学研究的论文数量不多,研究者对语言技能的关注主要表现在旅游英语翻译、口语和听说技能,而书面形式的阅读和写作技能重视不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和涉外旅游的快速发展促使研究者开始从全局角度总览旅游英语教学环境研究,诸多周边因素如旅游英语教材、师资培养和实训实践等问题逐渐受到重视。综合所有研究数据,发现当前旅游英语教学研究存在如下典型特征:(1)实践基础薄弱,实证研究不足;(2)文章质量总体水平偏低;(3)重复、无效研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4)研究内容比例失衡,不够科学全面。希望后续研究能够切实贯彻国家的职业英语教育方针和理念,有的放矢地针对上述问题开展规范科学的旅游英语教学研究,进一步开拓我国ESP教学研究和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