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长期行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发生静脉损伤后的护理对策探讨
2017-02-28杨淑娟
杨淑娟
【摘要】 目的:探讨需长期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发生静脉输液损伤后护理对策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因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发生静脉损伤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通过优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98.3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达85.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静脉输液损伤的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静脉输液损伤; 护理对策;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0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3-0068-0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给药方式,具有疗效快、维持药物恒定浓度时间长、避免刺激性药物对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的刺激、输注营养品为不能进食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等优点。为了有效地控制病情,许多长期住院的患者需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1],在药液及患者自身体质等因素的影响下,患者易出现静脉输液损伤。为了研究静脉输液损伤后护理对策及其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120例2015年4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静脉输液治疗后发生静脉损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静脉输液治疗后发生静脉损伤的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对照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其中恶性肿瘤患者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40例,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30例,行四肢大手术的患者10例。全部患者引起输液损伤的注射部位均为四肢浅静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
1.2 入选标准
根据熊云霞等[2]有关于此的研究,可以参与本研究的患者需符合以下条件:(1)静脉损伤严重,患者正常的休息和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2)所患疾病非危及生命的重病,患者确认存活;(3)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本研究,根据其自愿选择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3 护理措施
在相同的手术及用药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静脉炎:静脉炎是指长期进行输液操作的静脉血管发生炎症,导致血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上臂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患者出现发冷、发热、疼痛肿胀等临床表现。根据发生原因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根据沈煜等[3]有关于此的研究,静脉炎的护理方法为避免再次在此根血管进行穿刺,使用33%硫酸镁湿热敷以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后,用75%酒精湿敷以降低皮温,抑制细胞活性,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2)药液外渗:患者在输液期间进行不适当的活动,导致针头刺穿血管壁,药液渗漏至外周组织,对于该输液损伤,除采用上述湿热敷疗法外,配合红外线照射和按摩以消散皮下肿块,降低色素沉着。(3)瘢痕:静脉输液时进行反复穿刺,针眼愈合后容易在皮肤上留下瘢痕。针对此,可使用祛瘢药物涂抹配合理按摩消除。(4)感染: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配制药液、加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静脉穿刺时同样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5)心理护理:为患者讲解出现静脉损伤的原因、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原理,使患者对于该类并发症有一定的认识,消除其因为对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各种消极心理,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更好的达到治疗效果,多为患者介绍出现各种输液损伤但预后较好的病例,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战胜输液损伤的信心。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根据损伤部位的程度判断护理效果,显效:患者穿刺部位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损伤部位的皮肤颜色和腫胀程度与未损伤时差别不大;有效:患者穿刺部位的疼痛程度较护理前显著减轻,损伤部位的皮肤颜色和肿胀程度对比护理前有显著的恢复;无效:损伤部位的皮肤较护理前无显著差别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的判断:将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于患者出院前一日发给患者,问卷满分为100分。满意为90分以上、基本满意为80~90分、不满意为80分以下。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98.3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达85.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药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进行各种疾病的治疗,这些药物的给药方式大多为经外周静脉给药,相对于肌肉注射,该种给药方式随着静脉血流到达病灶发挥药效,可以迅速达到药物峰值,起效快,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缓解患者因为疾病而产生的痛苦。某些刺激性强的药物,通过静脉用药而非肌肉注射,可以有效避免药物对肌肉组织产生的各类不良后果。静脉输液不仅可以为患者治疗疾病,还能通过静脉为无法进食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之间的压差将治疗所需的无菌药液和营养成分等通过静脉血管注入体内发挥作用的一种给药方式,根据注射部位区分为外周静脉输液和中心静脉输液,根据注射成分区分为高营养输液和输血。本研究主要讨论外周静脉输液。为有效避免患者在进行输液治疗时出现各类输液静脉损伤,根据陈爱桃[4]有关于此的研究,进行外周静脉输液操作时,可遵循以下技巧:(1)血管的选择注意避开关节处和肢体内侧,因为关节处不好固定针头且新生儿患者稍一活动就会使针头活动,肢体内侧皮肤薄,血管浅表,穿刺时疼痛剧烈且穿刺难度大,易导致药液外渗,输液治疗是一个相对较长期的过程,选血管时应“先远后近,先浅后深”,有计划的改变穿刺部位,可有效避免静脉炎和药液外渗。(2)穿刺前充分评估血管,选出粗大、直且弹性好的血管,可先带针帽测量针头可进入血管的长度,穿刺时角度要准确,进针速度要慢。(3)为防止患者出现静脉栓塞,多选择患者上肢血管进行穿刺,穿刺时多选择远端手背静脉,若患者较肥胖,可充分绷紧皮肤,完全撑开局部皮肤进行穿刺,若患者静脉不明显时,可使用热敷、按摩等方法刺激血管暴露。
除上述因为穿刺或操作不当等主观人为原因使患者发生静脉输液损伤外,为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还可能会出现因为一次性输注液体过多,导致循环负荷过重,心脏负担加重,患者表现出发绀、急性肺水肿或心力衰竭等机体损伤,例如临床上用以治疗各类疾病的无菌药液除碳酸氢钠外均为酸性,输入过多易并发酸中毒,即输入某种单一物质含量过高或低的药液造成患者体内该物质含量过高或过低引起相应的机体损伤;每位患者因为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在进行输液治疗时,可能会因为输入的某种物质成为机体的致热原导致机体出现发热反应,降低患者的舒适度,且影响疾病的治疗;针对以上这些会引起患者发生静脉输液损伤的原因,最有效的护理措施就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液為患者治疗各类疾病的方法越来越普及,但其对患者所产生的各类损伤也多种多样,只要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治疗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许多损伤是可以被避免的。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80.0%,说明优质护理能更好的改善患者出现各类静脉损伤的临床症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为85.00%,说明优质护理对于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满意度有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结合温芳艳等[5]有关于此的研究可以得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静脉输液损伤的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陆美林,谭芊芊.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损伤的观察与护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5):145.
[2]熊云霞,胡德红,刘婉明,等.静脉输液港输液不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128.
[3]沈煜,路红玲,葛琰,等.蝶翼无损伤针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1,26(5):54-56.
[4]陈爱桃.老年患者77例静脉输液及并发症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6):72-73.
[5]温芳艳,郑晶.乙状结肠癌术后植入静脉输液港并发血肿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100-102.
(收稿日期:2016-09-09)